极光褪去,只剩地平线上殿堂燃烧的白焰。但和亮起来的天空比起来,夜晚的光就弱得多了。
嗡——叮铃~
撑开天穹的巨树震荡起来,四面八方响起熟悉的悬铃铃声,宋终却没有看到任何一颗悬铃木。
铃声阵阵,整个小城骤然醒来。
宋终一拉小白,还在哆嗦的小白像被踩了尾巴,吓得扑棱着翅膀慌慌张张飞起,后退了些保持安全距离,在低空盘旋。
地面毫无变化,门边透过白昼晨光照亮人影,离得最近的石屋里,面生三目的人揉着眼睛,手动撑开眼皮,困倦地从石床上爬起。
隔壁屋子里,青色皮肤的人影伸了个懒腰,蜥蜴般的尾巴一甩,勾着门框加速翻出来。
宋终握紧刀柄,青尾人却连一个眼神都没给她,急匆匆翻到屋外田地边,往下一蹲。
哗啦啦——
宋终移开目光。
没几秒,青尾人长舒一口气,哼着没听过的曲调,站起来敲敲后背,盯着田地转了几圈,拔掉里面有些泛黄发蔫的部分。
歪七扭八的路边,屋子里走出一个个人影,有的长着翅膀,有的皮肤还有斑斓毛发,有的獠牙突出,头发也生得五颜六色的,还有的生得尤其高大,看起来和夸父的头骨比例差不多……
放眼看去,城里大约不到千人,和人完全一致的形态反而是数量最少的。
几乎所有人身上都带着更像怪物的痕迹,又有着和人类相当相似的部分,像演义故事里天生神异的能人异士,多少有些相貌“不凡”。
无论长得怎么样,小城居民身上都多少围着几块编织物。像是枯黄干草编成的,堪堪挡住部分容易受伤的位置。
蓝星考古研究中,人类学会用衣服御寒、保护自己,本身就是文明的表征之一。
漫长黑暗中堕落成怪物的种族,不再有足够智慧的个体,就没有穿衣服的。
虽然这些居民穿得还很少,但确实是衣物无疑。
看起来甚至有些像博物馆宣传片里的“野人”。
他们有的忙着跑去远处泛着光的水流旁接水,有的忙着给田地除草,上厕所和收集田地植株出产两不误。
宋终还看到几个人正围着石屋敲敲打打,像是屋子哪里没建好,从地上挖出石块,临时搭建起来。
小城的清晨从忙碌开始,每个人都着急做着自己的事,连话都没有人说。
虽然长相大部分和人类不同,但忙碌起来,像乡下勤勤恳恳的老农,生怕一点耽误时间,透着一股亲切。
没人关注飞在小城边缘路口
的宋终。
没有大呼小叫和惊讶,但并不是他们看不到。
宋终试着飞近了些,头发花白的三目人多看了她几眼,像要说什么,但又忙着做事,没顾上开口。
三目人皮肤上一道道皱纹刻满了岁月痕迹,旁边的青尾人也差不多,行动起来都比城池内部的人影迟缓,腰身佝偻,靠着尾巴甩来甩去快速行走。
宋终拍拍小白的背,小白浑身紧绷,却乖乖听话,默契地往前飞,飞过了几座石屋。
一人一鸟的搭配,和小城格格不入。许多人投来好奇的注视,却没有人放下手里的活计。
他们转过头,宋终敏锐察觉到,这座无城墙小城的人口分布很古怪。
独自生活在最外面的,是看起来年纪最大的生命体。反而靠近深处还能看到几个稚嫩的幼儿,被长者背着一起忙碌。
他们似乎自成一种秩序,并不因外界变化而被打破。
从小城居民身上寻找遗迹核心,就太慢了,宋终打定主意。
得去树上看看。
毫无疑问,如果有一处是这里的核心,只能是中心那棵冰白巨树。
宋终拍拍小白,还没来得及加速穿梭,就看到天空慢慢变得更亮。
几乎在白昼亮起的同时,巨树树冠密布如罗网的枝条正以匪夷所思的速度消失。
以宋终的动态视力,都没能捕捉到消失中的变化,说不清是退去还是融入天空隐匿。
小白紧绷拱起的背舒缓下来,几乎要炸开的鸟羽也变得顺滑。它还是有些紧张,但已经好了很多,脑袋正左右探着,盯着草叶,鸟喙边不知不觉又冒出了可疑的晶莹痕迹。
旁边忙着干农活的居民们明显也加快了速度,透着紧张,敲打建石屋的声音变成一连串急促噪音。
没敲几下,像到了什么特殊的时间,早起刚走出石屋不久的人群又开始匆匆忙忙往屋子里跑。
“嗳!少年人!”带着特殊腔调的声音从身侧响起,分明是不熟悉的音调,却让宋终第一时间听懂了。
宋终顿了一下。
这是……夜游神与夸父最初对话时一样的,古老的东夏发音。或者,古老的巫族发音。
语言通晓最初听懂的就是它,即使宋终不是语言专家,也没随时随地开语言通晓技能,也不影响理解。
宋终回头,就看到第一个注意到她的三目人正躲在门边招手,凹陷的苍老眼睛里是清晰直白的好奇,“外面很久没有人来过了,你是哪里来的?”
三目人扛起空空门框边倒着的方石,像门板似的直接竖起来,卡在门框前,随时准备关“门”。
靠近深处的地方人们纷纷往最近的大石屋里跑,路上跑得快的人已经回了家,严严实实关上了门,一片兵荒马乱。
天幕越来越亮,三目人听到不远处石门沉重落下的声音,缩着脖子,畏惧似的偷瞄天空,随时要躲回去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