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大佬她每个世界当炮灰/炮灰她在快穿世界里乘风破浪(171)
澹台修没有再多留,等小重楼吃完奶,便抱出去给老夫人,还让纪琳琅好好坐月子,收好玄铁令,还特别的声明,以后不准给儿子喂奶了。
看着澹台修抱着儿子离去,纪琳琅特别的无语,看着手里的玄铁令,她心里就活动开了。
澹台修上战场后,小重楼基本都是老夫人带着,纪琳琅安心的坐月子,然后收集情报,暗中布局。
皇帝不给兵,澹台修五万兵肯定不够,而若是私自增加兵力,不免又会被扣上谋反的罪名。
不过澹台修不好做动作,纪琳琅可以,总算熬了一个月,出了月子后,纪琳琅一身清爽收拾好自己后,便拿着玄铁令带一队人出府,去见澹台修的私兵。
三万私兵一部分隐匿城里,大部分则在村落里,纪琳琅见了几位副将,把私兵改为和平起义军,让他们把整个西北控制起来。
然后招兵买马,安抚百姓,支援澹台修,打下西域和北狄。
几位副将虽然已经知道澹台修要造反了,而且澹台修去打仗的时候,让他们留下来保护老夫人和纪琳琅母子。
他们本来觉得留五千兵保护,剩下的都上战场,但澹台修不愿意他们也只能听着了。
可这会纪琳琅的话,他们才知道,他们留下来,可以做更多的事。
这一刻,他们才认可了纪琳琅这个主母。
第153章 替嫁嫡女:圣旨召回
和平起义军!!!
大家一听说西北出现了一支和平起义军的时候,没人当一回事,只觉得这是不成气候的起义军。
毕竟和平这两个字,太温和了,没有什么攻击性和野心。
而且西北那里能有什么?
对于富庶的江南和物产丰富的中原地带,以及权力中心的京城来说,西北不过是贫瘠之地,这会还不值得他们费心思。
更不说现在西域和北狄打过来了,西北现在有澹台修在,皇帝又不愿派兵支援,他们既希望澹台修扛的住西域和北狄,守住西北,又希望澹台修能牺牲在战场上。
也有想拉拢澹台修的,有这么一员大将,简直所向披靡。
纪琳琅收到那些招揽帖时,有的看起来挺有诚意的,许诺封侯封公甚至一字并肩王等等。
有个别的藩王和起义军口气就有些大,看衰澹台修赢不了西域和北狄,让澹台修带着澹台军加入他们,他们可以帮忙打西域和北狄。
只是这拉拢的文字就有些高高在上的施恩语气。
纪琳琅嗤之以鼻,什么阿猫阿狗都当自己是真龙在世的救世主了。
不过纪琳琅也担心澹台修的战事,如今都是冷兵器,除了兵法战术之外,个人的能力和团队的合作很重要。
当然不能忽略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兵力。
西域和北狄这边从每方十万兵再各增加十万,那就四十万兵,来势汹汹,这是想拿下大西北,甚至想进军中原。
澹台修五万兵,和四十万兵对抗,兵力相差太大了。
所以这也是很多人看衰澹台修的原因。
这个世界是没有热武器的,纪琳琅已经想到了制作炸药和炮弹,却不想她让人去收集材料的时候,得知澹台修已经让那两万残兵老将们准备了。
纪琳琅一愣,澹台修做炸弹???
澹台修是穿越的???
这一串的问题在纪琳琅脑海冒出来,不过证明纪琳琅想多了,澹台修也是曾经无意发现的,但考虑到炸弹的威力和危害。
一旦被野心勃勃的帝王或者心术不正的人士知道,肯定会利用来征战四方,开疆扩土,使生灵涂炭,所以澹台修就熄了心思。
如今他都要造反了,在几万兵力对上四十万兵力,生死存亡的时候,就顾不上这么多了。
有杀伤力的东西自然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好,澹台修有炸药之后,排兵布阵打仗简直如虎添翼,
而后方,纪琳琅在控制西北的时候,不忘了发展农业,手工业。
朝廷派送的草粮迟迟不到,兵器衣物等也是如此,所以纪琳琅直接就带着西北百姓自力更生,为军队输送粮食和衣物。
至于兵器这一块,就由澹台修解决。
朝廷既想要马儿跑,又不想马儿吃草,纪琳琅自然不会替朝廷瞒着,更不说他们现在打算占据西北为大本营。
所以纪琳琅就让人放出消息去,表示澹台军打仗没有草粮,没有物资等等,澹台军如何的艰难。
要让大家心里有个底,才有借口反了。
就在这个时候,师丞相派人送礼过来,说是给外孙的礼物。
还特地写了两封信给纪琳琅和澹台修,给澹台修的那封信,纪琳琅不看也能猜到师丞相的意思,她拆了自己的信后,都是师丞相对福安县主的思念之情和对纪琳琅的愧疚与歉意,想挽回父女之情。
把一切的错都推到了死去的粟氏身上去,他是无辜的,被粟氏蒙骗,被粟氏离间了他和福安县主的关系,所以对她这个女儿也有了误会。
好大一朵白莲,纪琳琅想吐了。
这段时间她确实疏忽师丞相这边了,没有想到师丞相来这么一出,纪琳琅知道皇帝的地位不稳,所以更倚重师丞相。
再有永宁长公主在中间说和,师丞相和皇帝的关系越来越好,连带着师琳雪在后宫里的地位也水涨船高,已经封了皇贵妃了。
离皇后之位,只有一步之遥。
纪琳琅打发走师丞相的人之后,便让人把师丞相这封信秘密送给师琳雪,她觉得很有必要给师琳雪看看。
而师丞相和永宁长公主以及皇帝的三角关系也该暴露出来了,纪琳琅和澹台修之所以没有捅出来,也是想让皇帝在京城撑的更久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