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大佬她每个世界当炮灰/炮灰她在快穿世界里乘风破浪(222)

作者:糖糖8甜 阅读记录

“爸”纪琳琅不赞同地看着华教授。

敖建国想到了他县城的房子,虽然他在县城工作,但很少在县城的房子住,一有空基本都回生产队的。

所以敖建国提出,把华教授接到他县城的房子住,好好调养身体。

又有小重楼陪伴着,华教授也不舍得小外孙,当即同意了。

还没有离开的其他人可羡慕了,让华教授留下联系方式,以后方便联系,有什么消息也好告知一声。

回了县城,纪琳琅就带着华教授去供销社,买一些添置的必须品。

吃了饭后,留下了钱粮和票,纪琳琅一家三口才回生产队。

建国娘知道亲家住在县城的房子里,倒没什么意见,相比住县城,她更觉得乡下自在一些。

第二天,纪琳琅夫妻俩就带着建国娘和小重楼进城,和华教授见个面,吃个饭。

华教授就和纪琳琅道:“十年浩劫结束了,也许过不久,会恢复高考。”

“爸,你得到了什么消息吗?”纪琳琅没有想到华教授竟然能猜的到。

“暂时还没有,但国家需要人才,高考迟早恢复,就是不知道到时候会不会放宽高考的限制。”

华教授说到这里,目的已经很明显了,他希望自己的女儿有个准备,重拾起书本,就算不能参加高考,也能丰富学识。

身为一个教授,在农场这些年,是没办法看书的,所以今日一大早华教授就去了废品站淘了一些书和报纸回来看。

纪琳琅看着华教授淘到的书里有小学初中还有高中课本,甚至还有数理化自学丛书这些资料,她都怀疑华教授是不是重生了。

“栖桐宝宝,你说华教授是不是重生了?”

【没有,灵魂还是一样的,很纯正。】

“那倒是挺有先见之明的。”有华教授指点,纪琳琅自然非常的乐意。

敖建国就更爱读书了,从小到大,他没有机会读书,经常去听墙角,被发现了还会挨打。

后来当兵,部队里有的学,敖建国就学的很认真,很珍惜他的学习机会,那一手硬笔书法,写的比纪琳琅还好。

看着女儿女婿这么好学,华教授非常的高兴,他是经济学教授,去过苏国留学,还到国外参加过交流学习会。

所以华教授会三门外语,英日俄。

纪琳琅觉得这个爹厉害了,也怪不得会被打成坏份子,这留过洋,出过国的人本来就是被重点打击对象。

就这样,七七年十月,恢复高考的春风吹遍了全国大地。

凡是三十五岁以下的人都可以参加高考,除了罪犯,不限职业,不限身份。

这下大家沸腾了,特别是知青点的人几乎乐疯了,又哭又笑,又喊又叫,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在这个时候,华教授就接到了曾经母校的通知,希望他回校任教。

“爸,你不想回去吗?”

看着华教授红了眼,却没有反应,纪琳琅问了出来。

“回,我以为学校不要我了。”华教授心情是激动的。

“爸爸是经济学人才,如今百废待兴,学校怎么会错失人才。”

纪琳琅很为华教授高兴,虽然平反后,华教授到了县城这里居住,平时看看书,种种菜,给她和敖建国讲题。

可华教授心里却是失意的,这种失意,是看不到人生的价值和方向。

如今这一封信,让他有了使命感,和归属感。

第199章 七零逆袭记:反应

“爸,让我送你回申城吧。”

“不用,我申城的路我还记得,你和建国好好看书,争取考到申城来。”

华教授说到这里,当即又道:“申城大学不是不是全国最好的大学,你们高中知识学的扎实,可以努力考京城大学。”

这个纪琳琅还真想过,毕竟她从前都是考京城的大学读的。

不过现在她成了申城人,华教授回申城,她和敖建国也决定考申城大学。

“地址上是这里了。”

“应该不错,华教授的寄信地址写的就是这个。”

纪琳琅他们把院门打开,就看到了外面立着两位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

他们激动地看着华教授,上前鞠了一躬,“华教授”

“杨学峰同学,邵星华同学。”华教授看着曾经的两个学生微微激动。

“华教授,学校派我们来接您回校。”

华教授没有想到学校竟然安排两位同学来接他,这心里对申城大学就更感念了。

本来敖建国是打算送华教授去省城火车站的,现在家里来客了,就留敖建国就去买菜。

纪琳琅则去泡茶待客,听着华教授和那杨学峰还有邵星华在聊天,杨学峰和邵星华如今都是申城大学的老师了。

这十年人人自危,他们夹着尾巴做人,谨慎言行,更严于律已,不敢出半点的差错。

还以为人生就这样麻木而过了,却没有想到十年结束,让他们迎天了光明和春天。

饭菜是敖建国做的,纪琳琅打下手,杨学峰和邵星华都是申城人,什么好东西没吃过,可还是拜服在敖建国的手艺下。

没有想到简简单单的豆腐青菜都能做的这么好吃,更别提红烧肉、沙姜鸡,非常受欢迎。

两人吃的很饱,离开的时候不好意思,硬是留了几张票给敖建国。

敖建国开车送他们去省城坐火车,本来想出钱给他们买火车票,都被杨雪峰和邵星华给拒绝了,学校会报销火车票的。

“好好学习,考到申城来。”杨学峰和邵星华吃了敖建国一餐饭之后,关系特别好。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