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财娘子(143)
“锦鲲,你还是把问题想得太简单。那个渝县县令在这里盘踞多年,肯定跟上面的关系不错,就算你上告,也未必告得了他们。再说了,我们现在还没有证据,可以直接证明那次的袭击就是王家干的。”
陈锦鲲只是一介书生,想问题未免简单,但阿瑜已经是两世为人,对这些腌臜的事情自然了解的比陈锦鲲清楚。
陈锦鲲没有想到这么多,但一听阿瑜的话,倒也觉得没错,他略一思量片刻,又说:“那等我金榜题名,正式为官之后,再来收拾这些狗官,在此之前,阿瑜你不要轻举妄动,免得这些小人又对你下手。”
阿瑜觉得陈锦鲲未免有些太过自信,但细想一下,又觉得他是为了自己好,轻轻笑着说:“你放心好了,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陈锦鲲看着小媳妇的模样,本来就觉得她好看,现在看她轻轻笑起来的样子,更是勾住他心中的痒。
他靠近阿瑜,朝着她一侧的面颊,往那光滑细腻的皮肤上轻轻吻上一口。
女孩子的皮肤真好闻,细细的,滑滑的,上面还带着淡淡的脂粉香。
“别闹,守岁呢。”阿瑜脸烫得厉害,心里头扑通扑通的跳个不停。
陈锦鲲哪里能忍得住,虽然阿瑜不让亲,可他的视线一直停留在阿瑜的脸上,舍不得移开眼。
小媳妇真好看,好想早点把她娶进门。
正文 第一百二十一章渝城米贵
第一百二十一章渝城米贵
大年初一的早上,家家户户都通通通的燃起鞭炮,阿瑜也被鞭炮声吵醒,昨晚跟着陈锦鲲一块守岁,闹到很晚才睡。
陈家的鞭炮是陈贵点燃的,这已经成了他们家的习俗。
大清早,陈贵便收拾好一些贺礼,准备给左邻右舍拜个年。
阿瑜也起了床,想想是否该去探望一下刘心源和方坤,虽然他们说过要退股,也跟唐家是一个鼻孔出气,但是毕竟合作这么久,后花街能兴隆起来也是因为有他们的关照,或许自己再劝一劝他们,能使两个人改变主意。
这样一想,她便挑了挑家中比较值钱的礼物,当作拜年的贺礼,正打算出门,就看到来陈家拜年的阿九和宫叔。
他们两个无家可归,整天住在叫花街的茶楼里,现在过年茶楼里休息,虽然日子很清闲,可是却没有地方可去,便商量一起来陈家拜年。
宫叔拎着两瓶上好的女儿红,阿九则一手拎着一盒核桃酥,另一只手拎着板栗酥,两人齐齐作揖,“大东家新年好,祝大东家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小嘴真甜。”阿瑜也从身上掏出早就准备好的红包,放到他们的手上,“也祝你们新年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宫叔和阿九掂一掂红包,感觉里面份量都不轻,也不知道里面究竟塞了多少片金叶子。
两人相视而笑,心里面都说,咱大东家就是大方,出手真阔绰,能跟着这样的东家真好。
两人被邀到家中坐下来,聊来聊去,又聊到叫花街什么时候开张。阿瑜原本想等到大年初四开张,可是按照当地的习俗,不过十五,店铺是不开张的。
“现在只怕是只有米粮店才天天开张。”阿九悻悻的说。
阿瑜不解的问:“米粮店天天开张吗?它店里生意很好?”
阿九一向八卦,没当伙计之前就是游走于大街小巷的乞丐,什么大事小事都逃不过他的耳朵。
他把打听的事情对阿瑜说:“大东家,现在整个渝县就米粮店里生意兴隆。你还不知道吧,现在上好的大米都卖到三百文钱一斤了,面粉也卖到八十文钱一斤,再过一些天,只怕我们吃粮都吃不起了。”
“三百文钱一斤?这么贵有人买吗?”阿瑜一脸的惊讶,虽说现在过年的时候,很多货物价格都上涨,但也没有涨到三百文钱一斤的地步,猪肉还不过一百五十文钱一斤,买一斤米的价格,都可以买两斤新鲜的猪肉了。
“怪就怪在,这价格越涨,买粮的人却越多。虽然渝县大大小小的粮铺有十几家,但最大的只有两家,他们的粮食价格一涨,整个渝县的粮价都跟着涨。”
陈锦鲲皱着眉问:“这物价涨得这样离谱,难道这县里面都没有人管一管吗?”
阿九笑着道:“哎哟,我的少爷,但凡当官的,管的无非是老百姓交不交税,县里面有没有人命案,谁会管你老百姓吃不吃得饱饭?只要能够保住他的乌纱帽,那其他的事情哪里会放在县太爷的心上啊?”
陈锦鲲一听,眉间像拧成个死结,脱口而出:“这帮该死的贪官!等我将来入朝为官,一定不让这些尸位素餐者好过。”
陈锦鲲虽是一气之下说的话,却也是他的肺腑之言,旁人都以为这是少年少不更事说的戏言,却没有想到日后的陈锦鲲真的掀起朝廷里面一场不小的风浪,但这是后话。
阿九听完,打趣说:“少爷,等您惩治贪官,那是以后的事。现在这县城里的老百姓可都吃不起粮呢,你是没看见那天天都有流民往这渝县赶,县太爷已经下令关了城门,才不至于让那些人挤进来,城门外可天天都有人冻死的、饿死的。”
“岂有此理,县太爷就不管事吗?还有邻县的县令,他们就不救济灾民的吗,怎么能让自己辖区内的百姓跑到别的地方?”如果说开头听到的事情让陈锦鲲气愤,那么刚才他所听到的事情,足以让他恨不得马上一纸诉状上告这些不作为的昏官。
阿九鼻子一哼哼,“管事?管的都是升官发财的事,没有油水捞,谁还淌这浑水?再说现在都是救急不救穷,这帮一无所有的流民,谁会来管?”
阿瑜就见陈锦鲲的脸色已经微微一变,要是阿九再说下去,这个热血少年说不定真会一时头晕,跑到县衙里去状告县太爷。
“阿鲲,这事不是一个人的问题,一时半会儿也解决不了,今年大年初一,还是想些高兴的事情吧。”
阿九这才把话题收住,又围绕着街坊四邻聊起来。
阿瑜想去给刘心源和方坤拜个年,好歹是生意伙伴,说不定以后还要继续合作呢。
她跟家里人说了一声,挑了两件贵重一点的贺礼,就想离开。
可是陈锦鲲不放心,“阿瑜,还是我跟你一块去吧。”
“不用。这是县城里面,又是白天大过年的,他们还不敢这样嚣张。”
“就算不是防着他们,这天冷雪地又滑,多一个人帮你撑伞总是好的。”
阿瑜拗不过他,便两个人撑着一把伞一块出了门。
原本阿瑜是一只手拿着从药铺里买来的一支百年老参,另一只手拿着花了几十两买来的火灵芝,想当作拜年的礼物,这两样东西本身不算重,但是放在木刻的漂亮盒子里面,份量都不轻。
陈锦鲲跟她走在一起,一只手撑着伞,另一只手已经接过了阿瑜手中装着人参的木盒,如果不是阿瑜不让,他会把两个木盒都拎在手里面。
外面正下着鹅毛大雪,厚厚的雪花已经积了上尺来厚,两人走在雪地里面总是深一脚、浅一脚的。
陈锦鲲撑着伞,比阿瑜高了半个头,他把阿瑜整个遮挡在伞下,自己却空出了半个多肩膀,雪花都沾湿他的左边衣袖,湿了一片。
阿瑜没有注意到这些,却发现曾经并肩的少年,在不知不觉当中,已经长得比自己还高,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当作弟弟的读书郎。
原来,天天朝夕相伴的那个人已经悄悄长大,逐渐成长为一位能替自己遮风挡雨的男人。
想当初,阿瑜提议搬来这渝县,陈锦鲲第一个赞同;冒着风险盘下一条街的店铺,做起了边租边卖的生意,也是陈锦鲲在身后默默支持;上回掉到山下迷路,是他不管不顾的来寻找,而这一回遇上蒙面歹人,也是他奋不顾身抱着自己跳下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