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生财娘子(177)

作者:扬帆 阅读记录

宫叔看着那张卖身契一点一点的被烧尽,渐黄的纸片慢慢化成灰烬,眼角不知不觉的涌出两颗泪珠,他用手背擦了擦眼,感激的说:“大东家,你去哪儿我跟你去哪儿,只要你这辈子不嫌弃,能有口饭给我吃,我就一辈子跟着你干活。”

阿瑜看到自己最得力的两个属下这样忠心耿耿,心里面觉得很是欣慰。在商场上能够战胜对方是判断商家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准,而能够让企业最有价值的员工始终如一的为自己效力,也是决定一个企业是否成功的关键。

很多优秀的企业都是因为能够拥有优秀的员工全心全意为自己服务而变得更加卓越,他们能跟着企业共同进退,甚至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都对企业不离不弃,甚至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危机。

做事和御人同样重要,庆幸这两者阿瑜都做得不错。

一番家庭讨论过后,所有人六票对一票,除了陈贵,大家都想去京都,这样看来,公公陈贵的想法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阿瑜看着陈贵还是一幅不高兴的样子,低着头在那里吧唧吧唧吸着水烟袋,不由觉得好笑。

“阿爹,大家伙都想去京都,你要不要一块跟着去呢?还是留在这里,继续守着我们的家业。”阿瑜半开着玩笑说。

陈贵还是一幅闷闷不乐的表情,“你们都去了,留我一个人在这里干什么?哼,你们就看着吧,京都的人可比这渝县还要狠,还要坏,花花肠子更加多,到那之后的日子未必有这里好过呢。”

“你这张老乌鸦嘴,就不能说一点好听的?”婆婆李氏又忍不住白了陈贵一眼,“锦鲲要是能在京都谋个一官半职,家里人在那里落下根,日子不就好起来?再说还有阿瑜呢,你怕什么?我看你呀,真是越老越活回去了。”

陈贵被媳妇骂得,一张老脸涨得通红,气乎乎的说:“好好好,都依你,卖了家业去京都,这总成了吧?”

李氏这才转怒为喜,一家人开始商量着为去京都做准备。

还有三更……

正文 第一百五十七章轻装上路

因为之前就叫阿九留意,再加上叫花街和后花街的生意一向不错,当听说阿瑜要卖掉两条街的店面时,就有不少有意向的商户跑来谈。

谈了几天,除了叫花街上的几家店铺被阿瑜卖给合适的商家,其他的全都转让到刘心源名下,一是因为阿瑜跟刘心源打交道的时间多,了解更多一些,二是因为刘心源已经答应阿瑜的条件,愿意将后花街的善堂继续接手下去,能够保证不会因为换了主人让善堂里那些无家可归的人没有去处。

阿瑜只要了一个合适的价位,让刘心源心中很是满意,连连夸赞道:“大妹子,你是个实在人,只要哥哥我这个数,是为了要我以后善待这两条街的商户和善堂里的那些流民,这个我懂。你放心好了,只要我刘心源在这渝县一天,有我吃肉的银子,断不会少了他们一碗粥,我一定让这两条街跟你在的时候一样好,要是做不到,哪天妹子回到这渝县,可以直接来骂我。”

阿瑜看见刘心源拍着胸口说话的样子,知道他虽说得有些夸张,但确实是真心真意。阿瑜了解刘心源的为人,知道他是有些贪,但还不至于人品太差,要不然就不会说出那句‘有我吃肉的银子,断不会少了他们一碗粥’。

纵观整个渝县,答应她买下店面还接手善堂的,只怕只有他一人,而且还向他保证不会将善堂里的人赶走,也不会把善堂转做他用,单凭这一点,才让阿瑜放心把两条街交到他手上。

阿瑜把那些银子兑成银票,仔细数了数,足足有十几万两银子,这在渝县算是一笔巨款了。

可是,这么多银子拿到京都去做生意,只怕只能小打小闹,但是阿瑜不怕,人生就是需要不断挑战,才会更有乐趣。

她希望自己带着一家人到了京都之后,能让家里人的生活越来越好,锦鲲可以学业有成,踏入仕途,而自己也能够在那里找到新的商机。

家里人花了两天功夫收拾行李,按照阿瑜的意思,一切从简,能不带的就不带,反正去了京都什么东西买不到。

阿九和宫叔也拣好自己的东西,阿瑜特意买下一辆耐力好的马车,打算驾着马车带着家人进京。

渝县的小院阿瑜打算留着,家里不缺这一点卖房子的钱,以后回到渝县也有个落脚之地。

这一天一大早,阿九和宫叔把家里人的行李放上马车,他们两个坐在前面驾车,陈家人都挤在马车里面,刚走到渝县路口,就见一大帮的乡亲们守在那里,大部分都是叫花街的人,还有善堂里的人。

他们都眼泪汪汪的,对这些人而言,是阿瑜带给他们新的生活,新的希望,如果没有阿瑜,原先叫花街的商户早就因为没有生意而离开,或者转做其他,是阿瑜带给了叫花街新的活力,也给了他们新的生计。

他们对阿瑜除了感恩,还有留恋,也不知道以后叫花街的主人会不会和阿瑜一样好?

“阿瑜呀,有空记得回来看看,千万不要忘了我们这两条街的人。”有人忍不住叮嘱道。

阿瑜看到这么多人来为自己送行,眼睛里面不由的含着泪水,点点头说:“放心好了,等我们到京都稳定下来,就会派人送信回来,你们可以捎信给我,我有空也会回来看看。要是哪天你们不愿意在渝县呆了,想去京都看看,也可以找我。”

“好,阿瑜,你的话我们记下了。”说这话的是布庄的管事。

有的乡亲送了一些干粮,有的乡亲送上几十个煮好的鸡蛋,还有的拿出自己的绣活。阿瑜只收下了那些吃的,其他的都叫他们拿回去,马车在众人的簇拥下出了渝县,一路往京都而去。

路上,阿瑜叮嘱前面驾车的阿九和宫叔不要让马车跑得太快,怕陈贵和李氏不适应颠簸的马车。

陈锦鲲看着车窗外不说话,似乎在想着什么,而陈瑶婷第一次出远门,就像一只叽叽喳喳的麻雀,快活得不行。

为了抄近路,阿九特意挑了一条树林里的小道,那是走镖的大叔偷偷告诉他的,这条路少有人走,而且没有什么人知道,比走山路要快半天行程。

马车行驶在其中,果然要近许多,照这个速度,天黑之前应该就能到前面的镇子歇脚。

可是,树林里突然传来急促的马啼声,听那动静,好像还不止一匹马。

阿瑜的心略微有些不安,掀起车帘问阿九:“后面是什么人?该不会是山匪吧?”

他们拉家带口,有老有少,身上还揣着十几万两银票,要是被山匪给盯上,可真不是一件妙事。

阿九也心情颇为紧张,回答阿瑜:“应该不会吧,疤脸叔说自己走这条道走了好几回,从来没有出过事,他应该不会坑我。”

正说着,那马蹄声越来越近,这些马好像不同于陈家这拉马车用的马,步伐铿锵有力,而且速度惊人,转眼间就飞奔而来。

阿瑜掀起车帘看见,一个十几岁的红衣少年骑着一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风驰电掣般的从身边闪过,后面几匹同样身形高大的马紧追不舍。

他们对陈家的马车不敢兴趣,目标却是前面那个骑马的少年。

这些是什么人?难不成那个红衣少年是富贵子弟,被这伙人追赶,想要图谋不轨?阿瑜想想又觉得不像,因为他们骑的马都是一样的品种。

“想不到这里居然有野丘国的人出现。”陈锦鲲漫不经心的说了一句。

陈瑶婷第一次出远门,对什么东西都充满了好奇心,好奇的问哥哥:“野丘国?野丘国是什么国家呀?好不好玩?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

陈锦鲲亲亲拍一拍妹妹的头,“你才知道多少个国家,怎么会听说过野丘国?我也是从书本上了解而已,知道只有野丘国有这种体型高大的马,比我们大渝国的马要高半个头,我也是第一回亲眼见到。”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