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生财娘子(39)

作者:扬帆 阅读记录

只得赔笑着上前说:“几位莫恼,我家儿媳不懂事,若是这看护费整条街都交,我们自然也不例外。只是大人一开口就要五十两,未免胃口太大了!”

“不能交,不能交!”陈锦鲲拦住自己的父亲,“他们就是一帮地痞,要了第一次,就会再要第二次,满足不得!”

那痞首显然是被陈锦鲲惹怒了,一只粗壮的手像只虎爪一般狠狠的抓住陈锦鲲的胸口,凶巴巴的对他说:“小子,你是不是活腻了?”

“住手,你们若是还在这里胡搅蛮缠下去,我们立刻报官。你们不但得不到银子,还要吃官司!”阿瑜警告说。

痞首一脸轻蔑,对阿瑜轻轻笑道:“在这条街,老子说了算,就算是阎王老子来了,也不顶事!”

痞首洋洋得意的说着,转瞬间挥起了胳膊,眼看着就要朝陈锦鲲挥去。

“阿鲲,当心!”看着那拳头挥过来,阿瑜忍不住叫了一声。

陈锦鲲虽然个头不算矮,但跟这膀大腰圆的痞首比起来,还只是个瘦弱的书生,痞首自然不放在眼里。

可陈锦鲲也是个机敏的少年,痞首挥拳打向自己时,反应灵敏的他马上两只手灵巧的一挡。拳头虽然挡下了,脸上还是有一点擦伤。

就在那痞首挥起重拳,还要打第二下的时候,人群中有个人喊了一声:“住手!”

然后,就见人群中走出一中年男子,穿着一件黑色的长袍,大声的呵斥痞首:“柳大,你好大的胆子!哼,叫花街竟然是你说了算,我倒是第一回听说。那要不要我们家的唐七找你谈谈,看看这县城里面的大街小巷究竟谁说了算?”

那中年男子长得相貌普通,身上的袍子却不普通。阿瑜认得出来,那料子是上好的锦绣丝线面料,一尺也要三两银子,不是一般的富贵人家买得起的。

自己的茶铺里面竟然有这样的贵客,阿瑜倒是没有想到。

更让她没有想到的是,痞首在看到中年男子时,挥向陈锦鲲的手立刻缩回来,再一听中年男子警告的话语,脸色立刻变得煞白。

竟然向他讨饶道:“唐总管,误会,误会!我只是见今天这里人多,跑到这里凑个热闹而已,没有不把唐家放到眼里的意思,请总管大人见谅呀!”

“哼,不是这个意思,还不快滚?要是还让我知道你在这条街上耍横,欺侮这家店铺的东家,小心我让你永远的消失在这县城里!”中年男子又厉声警告道。

痞首听完他的话,马上讨好的应道:“是是是,总管大人,以后小的几个绝对不再这条街上生事。”

说完,几个地痞就像过街的老鼠一样钻进巷子里不见了。

阿瑜不由觉得好奇,这中年男子究竟是什么人,怎么三言两语就把几个气势汹汹的地痞骂退。看他的样子,也不像是武侠里面的英雄好汉呀。

正当阿瑜觉得奇怪时,那中年男子却向她走了过来,竟然冲她恭敬的施个礼,然后笑着向她问候:“阿瑜姑娘,多日未见,别来无恙?”

正文 第九章渝县唐家

阿瑜听那男子的话,心中觉得有几分好奇。她似乎并不认识那名男子,可看他仿佛又有几分面熟。

直到那男子笑着开口说:“阿瑜姑娘的糕点,老夫人已经吃过,夫人赞阿瑜姑娘的手艺好,特地派我来为姑娘的新茶铺开张送上一点贺礼,祝姑娘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阿瑜这才猛然间想起来,这个黑袍男子正是上一回自己卖沉香木的唐老太太的管家。

最近忙得有些头晕,一下子没有想起来,这会儿突然想起,阿瑜马上向管家施一礼,笑道:“原来是唐管家,阿瑜眼拙,竟未一眼看出来,望唐管家见谅。”

唐管家知道阿瑜是唐老太太有心想笼络的人,又看阿瑜年纪轻轻,说话间客气许多。

他留下唐老太太要他送来的礼物,又跟陈家人寒暄几句,然后离开。

唐老太太送给阿瑜的东西也很特别,不是金不是银,也不是什么贵重物品,只是镶着“唐”字的一块黑木匾。

说是匾还不确实,因为那块黑匾太小太窄,挂在墙上就跟一幅画一样。

那木头也不似一般的木头,好像天生就是黑色的,浑然一体,纹理清晰。最醒目的不过是上面雕刻出来的唐字,字苍劲有力,不知道是出自哪一位大家的手笔。

等那位中年男子走后,原本被吓跑的那些食客陆陆续续又回来,而且来的人比刚才更多。

糖叔和糖婶走过来,仔细瞧了瞧墙上的黑匾,都带着几分惊讶的目光。

糖叔走到陈贵和阿瑜的身边,吃惊的说:“你们居然认识渝县唐家?”

陈贵不知道什么唐家,而阿瑜却有几分明白,“也不算认识,只是有过几面之缘而已。”

糖叔似是不相信:“几面之缘能让他送你们家唐字匾?你们这茶铺开得这样花心思,又跟县里面的唐家有关系,想不发财都难!”

“发什么财,能挣口饭吃就不容易了!”一头雾水的陈贵笑着打着哈哈。

“阿鲲,你怎么样?”阿瑜还惦记着陈锦鲲的伤,刚才忙着应付唐家管家,一时无暇顾及。

陈锦鲲摸了摸还有些生疼的右脸颊,“没事,过一会儿就好了!”

“哎呀,锦哥哥,脸上有伤不是小事。小妹略懂一些医理知识,不如帮你上点药,那样就不疼了。”糖叔的女儿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陈锦鲲的身边,抬起袖子,轻轻擦拭他的脸。

“不用,不用。”陈锦鲲下意识的一缩脸。

可热情的糖姑娘似乎不罢休,硬是要拉着陈锦鲲到一边上药。

阿瑜看见,虽然心里隐隐有些不悦,但是为了陈锦鲲的伤,就说:“阿鲲,跟着她去吧。早点上药早点好,莫非你想带着伤去学堂?”

陈锦鲲本来不乐意,但听小媳妇这样一说,又跟着糖姑娘走了。

刚刚是几个地痞闹事,等他们走后,整个茶铺又恢复刚才的热闹,似乎比刚才生意更好。

糖叔过来道贺:“恭喜贵叔,贺喜贵叔,你们这茶铺能得到渝县唐家的照拂,定能生意兴隆!”

陈贵有些不明白,便问道:“这渝县唐家是何许人?在这渝县很有势力吗?”

糖叔的两只眼睛瞪得老大,奇怪的说:“你既然不知道唐家是何许人,他们居然还会送你这块匾?”

陈贵被他问得一愣,他是真的不知道这唐家是何许人,只是冲着小儿媳的面子来的,自己的小儿媳怎么会认识唐家的,是一概不知。

糖叔也是个话唠,被陈贵打开了话匣子,便滔滔不绝的说起来:“这渝县共有刘、王、方、石四大家,主管着这县城里面的吃、穿、用、行。这刘家拥有县城大部分的酒楼、饭馆和客栈;王家在这里开着最大的绸缎庄,还有大大小小十几家制衣店,经营着布料和制衣生意;而那方家,拥有县城最大的钱庄,还开着两家赌坊,可是个财神爷;至于石家,世代经营着县里最大的镖局。”

“渝城这四大家族是县城里的四大富豪,在城里面是富贵逼人、颇有势力。但最有势力的,莫过于最神秘也最强大的唐家,谁也说不清楚唐家究竟是做什么的。反正自从有这县城起,就有这唐家,它的存在几乎跟这县城一样久。他们一族人平时行事低调,但不论是渝城四大富豪,还是渝城县令,甚至上面的官员都给他们薄面,逢年过节唐家必定是座上宾,所以连本地的地痞和江湖老大都对他们唐家忌惮几分。”

“那平常唐家以什么为营生?”阿瑜听糖叔说了半天,不由的对这唐家也感兴趣。

当初找上唐老太太,只是因为听说这唐家财势过人,而且唐老太太笃信佛教,其他的一概不知。却没有想到还有这么多的故事。

糖叔接上说:“奇就奇在这里,这唐家存在这么多年,却并没有什么实际的营生。只是在这里开着两家钱庄,可生意并不算太好,而无论是渝城四大富豪,还是县城官员,都是极给他家面子。上回唐家要建偏院,县令大人还特意出面帮他腾出半条街,其他富豪还为他家出资,你说面子大不大?”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