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生财娘子(429)

作者:扬帆 阅读记录

陈锦鲲这才平静的带着搜集好的证据,以及自己去野丘国的一百来号人,向京都开拔。

尹重暂代裘晖的位置,相信他在此处多年,能够打理好这里的一切。陈锦鲲把方琼他们留在此处,说在这里建镇的事情以后再说,怕方琼有想法,陈锦鲲还特意留下了身上的信物。

其实方琼没有怀疑陈锦鲲,短短的几天相处,方琼把陈锦鲲当作自己仅遇上的唯一的好官,不仅智勇所全,还十分信任自己,当着他的面处置卖国将领,这样的魄力也只有当年的太爷爷才有,方琼对陈锦鲲早就顶礼膜拜。

只可惜以他的身份不太方便跟着陈锦鲲去京都,否则打死他也要跟着去。

这一趟野丘之行,陈锦鲲觉得自己收获颇多,第一条是顺利拿到了野丘国的战马,并且叫黄大人送回京都;第二,则是惩治了边关老营的卖国将领,发现了他们和大靖国之间的无耻勾当,大靖国想要以后顺顺利利的拿走属于大渝的宝藏,只怕没有那么容易;其三,知道了大靖国的狼子野心,回去之后一定要叫陛下提防这种卑鄙小人,跟粗犷的野丘国人相比,大靖国明为朋友,实则想掠夺本国资源的行为,更让人气愤。

一路上车马劳顿了这么久,陈锦鲲总算觉得事情办得差不多,可以安心的躺在马车上好好休息,却没有想到被阿瑜叫醒。

阿瑜白了陈锦鲲一眼,“阿鲲,你又有事瞒着我?”

陈锦鲲的瞌睡马上醒了,莫名觉得委屈,“娘子,我哪有什么事情瞒着你?”

“哼,前些天方琼在你身边,我不好明着问你,今天他走了,我倒要问问你,为什么你们偷袭裘晖的事情都没告诉我?”阿瑜愤愤的说,感觉自己的小相公越来越有主见,却害得自己白担心了一回。

陈锦鲲看见阿瑜的神情,轻笑一声,用着戏谑的口吻问道:“怎么,那天吓到你了?其实我也不是故意瞒着你,只是上去之前略作了一下准备。方琼说那老营是座挺拔而立的高山,我猜想裘晖一定就住在高山顶上,平常人很难接近,想要行刺他更是不易。我便让方琼先混在我的士兵当中,寻到机会则换上他们军营里的衣裳,跟着我们上山顶,命他在窗外好好守候着,只等我摔杯为信号,到时候冲进来制服裘晖。”

“你这样做也挺冒险的,万一方琼没有赶进来呢?袭晖和桂思鲲好歹是武将,你只是个文官,万一他们先对你起杀心,我们岂不是没有胜算?”阿瑜想想还是觉得后怕。

陈锦鲲却轻笑一声,“打我决定进这边关老营开始,就知道这是一场不是你死便是我亡的战役。裘晖乃是士族出身,又盘踞在这里多年,就算我们铁证如山,只怕不等我们到京都,就会死在半路上,哪怕我们顺利回到京都,他们到时候反水,或是抛出来一只替罪羔羊,我们都功亏一篑。只有裘晖已死,跟着他一块做坏事的人才敢把他供出来,谁会替一个死人背后锅?你没看到尹重也是在裘晖死后,才敢把真相说出来吗?”

陈锦鲲说得不错,他走的是一步险棋,却也是在逆境中求生。如果他按部就班的回到京都,再去指证裘晖,只怕所有的证据都被他毁灭干净,说不定发展到最后不但治不了他的罪,反倒让他在背地里对付息。

阿瑜猛然间发现,自己的小相公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单纯的小小读书郎,入仕为官让他心性成熟不少,隐隐还露出几分大将之分。

这让阿瑜的心不由的一喜,没想到自己的相公越来越长成一个真汉子,真庆幸自己当初没有选错人。

“阿鲲,回到京都之后,你是不是就可以做丞相了?”以前阿瑜还有些担心,觉得陈锦鲲爬得太高太快不是一件好事,可是从他处理裘晖的这件事来看,陈锦鲲已经完全具备做丞相的能力。

没想到陈锦鲲倒是不骄不躁,心平气和的说:“皇帝已经承诺我相位,是我想要有所成就,才迟迟没有答应。算算日子,黄大人送去的两百多匹战马应该已经到达京都,再加上处置边关这些叛贼,足以能让我顺利坐到这个位置上。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既然我能够成为一国丞相,将来也一定能让大渝国变得不一样。”

阿瑜从陈锦鲲坚定的眼神中看出来,他不是信口开河,从当初的小山村走出来,再到渝县鱼龙书院的学习,之后进京都赶考,每一步都是一个个脚印踩过来的。

别人看他似是一步登天,只有阿瑜知道他的过程有多辛苦。为科考连夜苦读,处理公务又天天窝在书房,出使他国也是尽心尽力,从陈锦鲲的身上,阿瑜看到了未来的希望,看到了大渝未来的希望。

不由的,一股莫名的欣喜涌上阿瑜的心头,她的嘴角弯成一个好看的弧度,看向陈锦鲲的眼神又更深了一层。

正文 第二百四十章深谋远虑

陈锦鲲带着一队人马向京都而去,再走大约两天的行程,便可以顺利到达京都。

没想到,不等他们走到京都,半路上就碰上了老熟人。

皇帝司徒复山收到陈锦鲲的信之后,十分震怒。他没有想到自己一直放心的边关老将,居然会做出这样忤逆叛国的事情。

盛怒之下,司徒复山对陈锦鲲更多的是担心。没想到陈锦鲲去野丘国的一路上,会发生这么多的事情,要是此事真如陈锦鲲所讲,裘晖那老贼既然敢叛国叛君,说不定会把陈锦鲲杀人灭口。

司徒复山很为陈锦鲲担心,好不容易培养出一个忠君爱国的好下属,可不想让他就这样白白的死了,所以马上又派刚刚回来的黄华标马不停蹄的去接应他。

黄大人心里面可是委屈极了,原本是宫里面的侍卫总管,舒舒服服的过日子,却被陛下一道圣旨就发往野丘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原以为陈大人顺顺利利的拿回战马,自己可以先一步回国领个头彩,却脚跟刚落地,又被皇帝派去接应陈大人。

黄大人是欲哭无泪呀,早知道如此,还不如不要急着先来,一块跟陈锦鲲回来多好?

而且听皇上那个意思,隐隐还有些责怪他让陈锦鲲一个人身处险境的意思。

黄华标真觉得冤死了,陈锦鲲给皇帝的信他又没打开看,只知道陈锦鲲要到边关调查大靖国人入境的事情,只当是有几个大靖狗不知死活,哪里想到会那么严重。边关将领居然敢勾结大靖人,大渝国从建国起就没有出过这样的事情呀。

他马上又带上人马,气喘吁吁的往回赶,才赶了半天路,就在半道上遇到陈锦鲲的队伍,还真是巧了。

黄大人谢天谢地,总算看到陈锦鲲活着回来,要是这位皇帝宠臣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只怕自己也只能提着人头去见陛下了。

黄华标看到陈锦鲲时,几乎是热泪盈眶的贴上来,靠近马车说:“陈大人,陈大人,看到你没事真是太好了!您是不知道呀,皇帝生怕你有事,特意叫我大老远的来接应您,就怕您有个闪失!”

一路上行进的顺顺利利,没想到黄大人会奉皇旨特意来接应自己,这也足已看出陛下对这件事情的重视。

一百多号人的队伍里面,忽然多了两辆囚车,还有人抬着几箱东西在队伍后面走着,而且最后头还跟着几个穿着不一样兵服的士兵,很明显是来自镇守边关的队伍。

黄华标不由好奇,自己来的时候好像没有这些东西,他侧过身子问陈锦鲲,“陈大人,这是怎么回事?”

陈锦鲲在马车上也不好跟他多说,只说那是重要的人证、物证,黄大人也是官场上混的老人精,也不再细问。

既然皇帝如此关心这件事情,陈锦鲲觉得有必要先进宫一趟,这些东西他原本打算交给刑部的,既然事已如此,就先将这些人证和物证一起先带到宫里吧。

决定要进宫,陈锦鲲便跟阿瑜交待几句,就走下了马车,“阿瑜,你先回家看看女儿和爹娘,跟乱乱说我晚上再回家看她。”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