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生财娘子(436)

作者:扬帆 阅读记录

就这样一直坚持下去,乱乱就不会再是从前那个小胖墩,身体也会越来越健康。

陈锦鲲想把亲闺女培养成一个才女,阿瑜却觉得女孩儿也要学一点武艺防身,她原先就一直有这个想法,只可惜自己是在成年之后才学武艺的。

如今乱乱还小,身子还没有长成形,等她再长大一点,就可以请一个师傅入入门。

阿瑜在跟陈锦鲲讲述自己闺女未来培养的蓝图,陈锦鲲却不太乐意。

“我们女儿将来是要学习琴棋书画的,一个未出阁的丫头耍枪弄棒干什么?”陈锦鲲在脑海里面脑补了一下女儿将来在院子里面拿着大刀的样子,想想就觉得那景象不怎么雅观,所以不乐意女儿练武。

可是,阿瑜却白了他一眼,“艺多不压身,乱乱多学一点东西,将来说不定能派上用场。就算将来真的用不着,好歹也能够强身健体,有什么不好?”

“娘子,你说是便是吧。”见小媳妇有些不乐意,陈锦鲲就哄着小媳妇说。

等阿瑜把一碗莲藕羹喂乱乱吃下去,又把乱乱抱到身边,一边唱着儿歌,一边哄着女儿睡觉。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真奇怪……”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

阿瑜一句句的唱着儿歌,把女儿慢慢的哄得睡着了。

然后,她轻手轻脚的把女儿抱到床上,看到乱乱香香甜甜的进入梦乡,又给女儿盖上被子,然后嘴角微微勾起,弯成一个优美的弧度,整个画面温馨而优雅,显露出阿瑜身为母亲温柔慈善的一面。

陈锦鲲静悄悄的看着这一切,不由的觉得有一股温暖的东西沁入心间,让他有一种很幸福,很陶醉的感觉。

等阿瑜终于把女儿哄着睡着了,陈锦鲲轻轻走上前,从后面悄悄的环上小媳妇的腰,脸贴到阿瑜的耳边,轻声对她说:“阿瑜,你好美。”

阿瑜在没提防的情况之下,就被他揽入怀中,先是一怔,而后不由的两颊微微发烫,娇羞道:“你呀,真是越来越没脸没皮了。”

陈锦鲲却趁机往前面一靠,一双温热的大手握住阿瑜胸前的两处浑圆,轻笑道:“跟自家的媳妇亲热,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你是我明媒正娶的娘子,我是你光明正大的相公,我们在一起再正常不过了。”

说完,他就势把阿瑜抱到床上,就想解开阿瑜身上的衣裳,却被阿瑜狠狠拍了一下“狼爪子”,眼睛一瞟门口,嗔怪道:“门还没有关上呢。”

这样一说,陈锦鲲便笑着上前去关门。

等他回来之后,整个人压在阿瑜的身上,缠在阿瑜娇弱的身躯上耳边厮磨,“阿瑜,你说我们再要一个儿子,好不好?”

“你说生儿子就生儿子?万一下一胎还是个女婴呢?”阿瑜现在已经是个母亲,对这种问题倒是不回避。

陈锦鲲的一张脸紧紧贴在阿瑜的胸前,感觉着她身上的温暖,“哪怕又是个女儿也不要紧,反正咱们家又不是养不起,我喜欢看你当母亲的样子。”

“什么叫我‘当母亲的样子’,你这个色胚!”阿瑜没好气的轻轻咬了陈锦鲲一口。

陈锦鲲却满脑子憧憬着阿瑜再生下一个儿子之后的情景,“到时候乱乱牵着弟弟的手,我们在后面跟着,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在一起,不好吗?”

生二胎阿瑜不排斥,她以前是独生女,家里头也没有什么兄弟姐妹,成长的经历一直很孤单,如果能再有一个孩子,陪伴着一同成长,倒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可还没有等阿瑜准备好,陈锦鲲已经挺立着身子,硬生生的挤进来,阿瑜恼怒的瞪着他,“喂,怎么这么快?”

陈锦鲲却满脸不在乎的说:“熟能生巧的事情,还要慢吞吞的干什么?”

两个人成亲一年多,早就对彼此的身体一清二楚,不需要任何语言和行动的暗示,就已经能够直接进入正题,到达至高点。

阿瑜却觉得羞愧难当,这个色胚,真是越来越那个啥。

最可气的是,正进行到一半的时候,陈锦鲲还乐悠悠的说:“在我休息的这段时间每天坚持做功课,等我再上朝的时候怕是就怀上了。”

“去!你把我当成给你生孩子的工具?”阿瑜气乎乎的说。

陈锦鲲却呵呵一笑,“没有,我把你当成我娃儿他娘。”

正文 第二百四十七章惊涛骇浪

就在陈锦鲲回到家中休息,一家人为乱乱的早慧而兴高采烈,全家人都开开心心的时候,大渝国的朝廷却掀起了一场惊涛骇浪。

边关守将私通他国,放大靖国的人占领大渝国的山林寻找资源,这是一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案。

除了裘晖和桂思鲁之外,所涉及的官员有上百人之多,因为陛下说了要当事人灭九族,所涉案的人加上其家属足有上千多人,涉案的官员全部处决,家中抄家,哪怕是有一点沾亲带故的,或是府上的奴仆,也都成为官奴,发卖到官府,半个多月就惩治了上万人,算是自大渝国开国起最大的一件案子。

这还不够,边关大将私通他国,收受贿赂,变卖国家资源,这样的罪过触怒了司徒复山的逆鳞。正巧前一段时间司徒复山曾经命司徒严负责征兵令,军中已经遣散了一些军官和士兵,按理说现在征兵入伍的应该都是新人,司徒复山便让耶律旭阳代天子阅军,整肃军队。

耶律旭阳这一去可不得了,把那些出身士家,家里面有后台的,却到了年龄没有退出的官员遣送出军中,半个月就找到了十几位,一起向皇上求了道奏折,让这些人离开军中,其中就有司徒严最小的那个舅舅。

这下子,司徒严急得正跳脚。

这一方面,耶律旭阳替司徒复山阅军,明显就是不信任自己,他心中恼恨,另外一方面,耶律旭阳这样一搞,把那些特意留在军中的眼线全部驱逐出去,白白浪费了他的一番布局和设计。

司徒严愤慨异常,觉得自己花了那么多的心血,到头来非但前功尽弃,说不定最后还要被父皇责罚。想到这些,司徒严就肚子里面憋着一肚子火,满腹牢骚的在书房里面走来走去。

他一边走一边说:“都怪这该死的陈锦鲲,去野丘就去野丘吧,为什么好端端的跑到那大靖国的边境走一遭,给军中带来这么大的麻烦?还有那该死的耶律老头,好死不死的跑到我军中来,有事没事的来找麻烦,害得我精心留下的人马全部被他支走了,只能再在军中培养自己的耳目心腹。”

太师上官启云就站在书房里面,如今的上官启云已经不算是太师了,只是顶着一个“太师”的头衔,实际上不过是个没有官位的空职而已。

好在他又抱上了司徒严这根大腿,表面上是作为五皇子的朋友,实际上却是他府上的门客,经常帮司徒严出出主意。

司徒严也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自己跟司徒玉相比,优势是自己的母族背景,以及若干年军中生涯中所积累的人脉,劣势是自己无论是相貌,还是才学都不如司徒玉。

考虑一下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司徒严便把上官启云拉拢过来,哪怕上官启云现在不是上官士族的族长,至少也文韬武略,满腹经纶,上一回到民间推行“征兵令”,就是上官启云在幕后帮助自己。

上官启云听到司徒严在书房里面抱怨,劝说道:“殿下不必烦心,你和你母族势力在军中多年,所网罗的人脉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扫除的。哪怕耶律旭阳再老奸巨滑,也不能铲除殿下所有的势力,扫除一两个耳目并不会影响陛下的前程,就由他去吧。”

“可是这样一来,我之前所做的事情不就前功尽弃了吗?耶律旭阳这个老匹夫在军中找到这么多到了年龄还没有退伍的官员,到时候他跟父皇一说,父皇岂不是要说我办事不力,故意徇私?”司徒严唯恐司徒复山会责怪自己,破坏自己在父皇中的形象,影响将来的太子之位。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