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生财娘子(487)

作者:扬帆 阅读记录

“那我也不能放过她!”唐老太太气得用自己的拐杖用力敲了敲地面,一双眼睛似乎能够喷出火来,“若不是因为这个女人,我们不会失去在渝县的一切,太子也不会这么快就失势,我们唐家也不会到今天这一步,你的几个兄弟也不会死的死,伤的伤!”

唐贤几乎要流下眼泪,最后劝道:“娘,这个仇我会替你们报,如今七弟神智不清,他又是朝廷要犯,无论是为了他,还是为了你自己,你都要好好保重。请你听儿子一句劝吧,离开京都,否则祸福难料啊。”

唐贤说到这里,居然“扑通”一声跪了下来,诚心诚意的恳求自己的亲娘。

可是唐老太太见儿子这样央求自己,却不以为然的应道:“老六呀,我知道你在京都颇有一些人脉。你放心好了,我跟老七的事情不会牵连到你的头上,若是收拾了陈兮瑜那个贱人,我们自然会离开京都。若是我们因此而遭遇不幸,也绝对不会向别人吐露你的半个字,你若是还念及一点儿旧情,就劳烦你帮我们草草埋葬,也算是为娘托付你的最后一件事情。”

“娘,我是真心为你和七弟的安危考虑呀……”唐贤心里面觉得堵得慌,真没有想到自己的一片真心换来的是母亲的猜忌。

“不用再说了,这个仇我是一定会报的,哪怕是赔上我这把老骨头,我也一定要找陈兮瑜报仇!时候不早了,你还是回去吧,你七弟这里有我就足够了。”唐老太太把话一说完,马上扭过脸去,似乎不再愿意多看六儿子一眼。

唐贤心中无奈,知道母亲已经铁了心要复仇,任凭自己再劝也是徒劳。

他早就查过这个女人的一些底细,发现这个女人十分善于经营,是生意场上的一把好手,更是跟六皇子关系匪浅,真真是个不好对付的角色。

唐贤怕母亲吃亏,才苦苦相劝,可唐老太太如今也是油盐不进,劝也白劝。

他只得深深的叹一口气,从地上慢慢的爬起来,拄着打拐杖丧气的说:“母亲既然心意已决,儿子也不再多劝,还望母亲一切小心,若是有什么需要……”

唐老太太早就对这个儿子失望透顶,现在听他絮絮叨叨说这么多,更是厌恶至极。她从来就不喜欢这个儿子,几个正常的儿子都被陈兮瑜害死,怎么能指望这样一个肢体不全的儿子来帮助自己?

所以她不等唐贤把话说完,就极不厌烦的说:“够了,娘的事情还轮不到你来操心,你还是管好你自己吧。”

唐老太太这样一说,唐贤只得悻悻的离开房间,临走前还听唐老太太气愤的“哼”了一声。

其实唐老太太真的是错怪了唐贤,唐贤虽身体不好,但心机却是几个儿子当中最活泛的。想当初他一个人被送到京都来,除了治病看书,还结交了不少的民间高手,更是攀附上江湖第一大帮,成为他们私底下管帐的先生。

这个职位虽然不高,但是手里面管的钱财不少,私底下江湖人都管他叫“唐先生”,来来往往的有几分薄面,若不是因为他的关系,只怕唐老太太现在早就被人举报,送进了官府。

唐老太太一向看重唐昊,可是唐昊只是一介武夫,在江湖上混了这么多年,也只是一个不入流的混子,而第一大帮的“唐先生”,不但掌管第一大帮的钱财,有时候还会替江湖人士出出主意,人送绰号“江湖诸葛”,要说名头还在唐昊之上。

可是唐贤为人低调,就算身边的人也没有几个知道他真正的身份,所以连唐老太太也不知道。

当初唐老太太跟唐昊帮太子逼宫的事情,他们并没有事先告诉唐贤,否则唐贤一定会叫他们抽身而退,因为唐贤虽在民间,却早就听说过太子的为人和能力,这样的人能够当上皇帝,那才是新鲜事。

后来东窗事发,唐贤又几次劝唐老太太,可唐老太太仍旧不听,铁了心要留在京都跟那个叫做陈兮瑜的女人作对。

唐贤对陈兮瑜倒有几分敬佩,一个女子,居然能够白手起家,建下这样一份家当,也算是当真不易,若不是两边为敌,唐贤还真想结交一下。

可惜的是,唐老太太这种油盐不进的性格,对上日益强大的陈兮瑜只怕是要吃亏,若她跟唐贤好好商量一下,或许还真的能够算计到阿瑜,可唐老太太偏偏看死了这个儿子,不想让他插手,甚至行动计划也不告诉他,能够成功的机会微乎其微。

唐贤看到母亲对自己不理不睬的样子,只能蓦然的叹一口气,然后缓缓走出了门。

正文 第二百九十七章喜上加喜

这些天京都的百姓很热闹,街头巷尾都在讨论着一件大事,那就是一向被当成少女梦中情人的六皇子居然要成亲了,而且成亲的对象不是别人,正是之前被六皇子退婚的柳家的嫡长女柳嫣嫣。

消息一出来,京都的无数少女为之心碎,无数个少妇也长吁短叹,悔恨自己身不逢时,当初成亲的太早。

而茶楼、酒馆里的客人也多了一个话题,因此而津津乐道。

大渝国的皇宫里,皇帝司徒复山也为之欣喜,他为两件事情而高兴:一是自己最头疼的六皇子的婚事终于解决了,二是自己最欣赏的臣子终于顺利成为了自己的左膀右臂,两件事情一前一后出现,正可谓是喜上加喜。

司徒玉打光棍这么多年,司徒复山一直为他着急,有时候还有些怀疑自己儿子真的就是个断袖,如今儿子终于想通了,迎娶的还是自己看中的那个姑娘,总算没有白费他的一番心血。

这个儿子呀,确实是有几分才干,但母妃的出身不好,一直是他的软肋。

如今迎娶了柳氏的嫡女,也算是为他添加了一道助力,但愿这个儿子能如自己所愿,成为自己可以仰仗的力量。

陈锦鲲从大靖国回来之后,在家里面养病休养了半个来月,等他朝气蓬勃、生龙活虎的重新出现在大渝国的朝廷之上,已经被万人景仰,就连以前对他轻视的那些出身士家大族的官员也得尊称他一声“右相”。

正所谓少年得志,陈锦鲲才二十不到就已经成为了当朝丞相,这在大渝国的历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朝廷上的那些官员都是一些风吹两边倒的墙头草,当初陈锦鲲跟陛下打赌被朝中的官员一致奚落之时,不少的人选择了明哲保身,或是躲在一边偷偷看陈锦鲲的笑话,可是当陈锦鲲顺顺利利的带来了三千万两银子,还跟大靖国修好,谈成了促进两国通商的协定,让大靖国同意开放更多的边境,这可真是一件前无古人的功迹。

扩大边境,加强经商,或许一般的小老百姓没有感觉,但是只要想一想大靖国拥有三座数量巨大的金矿,如果用这些黄金购买大渝国的物品,不但可以让国库充盈,还可以让大渝国的百姓赚到更多的钱,不愁吃不饱饭,这可是于国于民都有好处的大喜事。

以前大渝国也曾经跟大靖国的皇帝提出过这样的要求,但是腰包鼓鼓的大靖国并不在乎大渝国的想法,在他们国家看来,北方盛产马匹和兵器,以及兽皮的野丘国,还有东边对自己毕恭毕敬的布依国,都是很好的交易对象,没必要特意扩大跟大渝国的商业来往。

但是这一回陈锦鲲出使大靖国不一样,他拿捏到大靖国的把柄,虽说柳坤是私自作主跟布依国的奸细来往,但谁知道始作俑者究竟是谁,如果没有人的支持,只怕柳坤这个奸臣也不敢这样大胆。

大靖国的皇帝不想此事闹大,便乖乖花三千万两银子做了一桩亏本买卖,同时也答应开放更多的边境,反正跟哪个国家做生意都是花钱,何不花钱图个安心省事。

所以,陈锦鲲顺利的为自己国家凑到了军费,又给司徒复山带来了这样天大的好消息。

对于陈锦鲲出任右相,有人欢喜有人忧。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