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生财娘子(528)

作者:扬帆 阅读记录

瘸腿姑娘有些着急:“县令夫人,你说得倒是容易,她还好办一点,可我一个腿脚不灵便的废人,能做什么?”

阿瑜流转目光看向她,微微笑着说:“我看你现在不是做得挺好的?不需要别人帮忙,自己能洗衣服晒被子,还能刺绣做饭,哪点像要依靠别人的样子?”

这傻姑娘被阿瑜说得小脸一红,她为了讨好方琼,在家里面的家务事没有少干,就指望哪天方琼心头一软,落实她的名份。

“我听说你绣工不错,镇上的绣坊里正缺绣娘,我可以介绍你到她那里去做;还有街上的苏阿婆,她家的酥油饼和臭豆腐是独门绝活,她儿子天天要上工,食铺里没有人帮她打理,倒是缺一个帮忙的,听说可以包吃包住,每天只要工作三个时辰,还可以跟着她学一门手艺。女人只要自己想改变,总会有活路的,不用依靠谁而活着。”

青楼女子听出了端倪,声音一变问道:“可是相公他说想休了我们?”

“你们别嫌我说话不好听,自古以来娶进门才用休,两位姑娘根本就不是用轿子抬进来的,谈得上什么休?你们对方琼的一片心意,明眼人都看在眼里,可抵不上人家心里没你们呀。女人这辈子如果指望不上别人,就只能指望自己,别人不爱惜自己不要紧,自己一定要爱惜自己。”

阿瑜的话这样一说,只要不是傻子就都能够听明白,方琼这是不想再继续收留这两个女子,才让阿瑜弄出这样一段说辞。不过方琼虽然可恶,也算是仁至义尽,哪怕是原先当土匪,也不曾亏待过她们,虽然没有给过她们名分,却也没有真把她们当小妾,之前就很少碰她们,来到这小镇可是沾都没有沾。

原先还当是对方勾引住了方琼,可如今看来两个人方琼都没有看上,既然如此,还呆在这个家里干什么?

两个女子都被阿瑜说得心中一酸,眼泪都吧嗒吧嗒掉下来。命运他娘的怎么就对自己这样不公平呢?

看到她们这样,阿瑜心里面也不好受,明明是帮忙处理方琼的家务事,怎么搞得跟当了坏人一样?

“你们也不要伤心,男人就是天生爱犯贱,若是你们不稀罕他们,说不定还会眼巴巴的跑上来呢。只要我们自己好好过,没有男人我们一样可以过得很好。”

阿瑜的话又让两个身世凄苦的女人受到了鼓励,止住了哭泣的泪水,都把目光聚焦在阿瑜的身上。

明天就是端午节,祝大家节日快乐!过完端午,也预示着天气会更加炎热,但愿我的小本本能够熬过这个夏天,穷人伤不起!唉

正文 第三十二章顶礼膜拜

方琼家中那两个没有名份的女人很快就搬走了,令方琼没有想到的是,这两个女人搬走之后很快就作为幸福小镇的居民给分到了一间房,房间虽然不大,但是足够她们两人住了。

烟花女做了绣娘,听说绣活做得不错,做出来的花式很讨镇上人的欢心,绣庄的老板娘甚至打算拿到镇子外面去试卖,一个月给她开出了二两银子当作工钱。

而瘸腿姑娘住进了卖酥油饼和臭豆腐的阿婆家,阿婆四五十岁了,只有一个快三十岁的儿子,儿子在镇上当石匠,阿婆则在家里靠卖小吃营生,听说有姑娘愿意上门做帮工,乐得合不拢嘴。

打从第一眼见到姑娘起,就问长问短,眼里心里面都透露着“喜欢”二字,虽听到她曾是土匪头子身边的女人脸色微微有些异样,但那也只是一阵子的,连县令大人都能把土匪招揽到身边当护卫,又何必在乎人家的一点过去呢?

况且儿子一见到那姑娘就两眼放光,丝毫也不在乎她的一条腿不灵便,阿婆对儿子的心事一看便知,明里暗里寻思着怎么让这姑娘成为自己的儿媳妇,名正言顺的住进家中。

听说阿婆还特意找过阿瑜,想让县令夫人帮忙做这个大媒呢。这件事情阿瑜没有答应,凡事讲究个缘分,自己前脚把人家姑娘劝出方琼家门,这边又极力怂恿她嫁到阿婆家,这种事情阿瑜做不来,无论如何得看人家姑娘乐不乐意,如果两个人真的培养出感情,婚事也是水到渠成。如果真的能看到他们两个开花结果,阿瑜倒是乐见其成。

两个女人都有了各自的出路,阿瑜也觉得开心,只是听说这两位姑娘对方琼就不那么待见了,甚至大媳妇也开始埋怨他。原本家里面有三个女人,做什么事情都方便一些,如今少了两个,媳妇又要带孩子又要做饭,忙个不停。

方琼倒觉得没有什么,只是以后见到曾经在一个屋檐下的两位姑娘时,再也没有了以前那种温柔甜蜜,甚至见到方琼冷鼻子冷脸的哼哼一声就走了,转眼变路人。

不过也算他活该,好好的两位姑娘心甘情愿的跟着他,甚至连做小都乐意,他却不领情,还让县令夫人出面,硬生生的让人家搬出门去,这换成谁也受不了,而且还是两位小肚鸡肠的姑娘。

哎,路人就路人吧,反正现在家里面清静好多,更让他觉得惊喜的是,原先依赖自己的两个女人陡然就在小镇上有了像样的工作,变化之快,适应之强,让他这个曾经做土匪的人都有些惊叹。

他当然不知道这一切都是阿瑜的功劳,自她们离开方家起,阿瑜就时不时的关注着她们,工作是阿瑜帮她们联系的,住的地方也是阿瑜帮她们找的,住过去之后阿瑜还会询问她们的近况,住得习不习惯,新工作适不适应,手艺学得怎么样……连阿瑜自己都觉得变得有些像妇联主任。

她们都很感激阿瑜所作的,没有阿瑜,她们怕是还要一辈子依赖方琼而生活下去,现在离开了那个男人,没想到也能够靠自己在镇上定居下来,虽然日子过得清苦,可她们总算是依靠自己获得了小镇居民的身份,以后可以自己挣钱吃饭,不用再看其他人的脸色。

这或许搁在现代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而在那个时代那个世界,只有少数的一部分女人可以做到,而阿瑜让这种少数变成了大多数,甚至在小镇里面变成了普遍存在的事情。

小镇的头一批居民大约四百来人,以后还会再来更多人,在这四百多人里面,有十分之一是女人,男人白天在地里干活,努力建房子,女人能够干什么?难道只能呆在家里替人做饭吗?当然不是。

这十分之一的女人之中,有不少是阿瑜从京都里面带来的下人,她们都借着阿瑜的银子在小镇里面做起了生意,家里的人也在小镇周围开垦起荒地,皇帝鼓励在这里开荒,弄出来的良田还可以免税,这样不出三年,他们一家子也可以成为一个小地主,不需要跟在京都一样靠给人当下人过活。

阿瑜来到这小镇,让更多的女人自力更生变成了可能,绣工做得好的,可以试试做绣娘;擅长厨艺的,可以学学制作糕点,这小镇上的小吃店不多,将来要来更多的居民,市场潜力还是很大的;再不济,也可以自己弄一块地,多的不说,自家吃的几个菜是可以种的……总之,这个镇上的女人只要自己愿意,完全可以自力更生,不靠男人而活得自在。

这在大渝国别的地方也许不太可能,而在这个边境小镇却变成了现实。

现在小镇上的女性居民,几乎对阿瑜已经顶礼膜拜的地步,家里有什么事情或许不跟相公商量,不跟亲爹商量,不跟儿子商量,却一定会跟阿瑜商量,有什么大事拿不定主意,也会到县衙里找县衙夫人帮忙,所以有人曾经拿这件事情取笑说,县衙夫人做了半个县令的工作。

阿瑜听到倒是不以为然,哼,这算什么,搁在现代妇女可是能顶半边天呢。

陈锦鲲也对自家媳妇的能干习以为常,他现在天天忙着兴建小镇的事情,很多事情都顾及不上,家里有个贤内助可以替他分忧,他何乐而不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