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父皇他居然开挂(297)+番外
宣武帝:“?”
再说一遍?
水泥最开始是因为什么被造出来的??
猝不及防得知了这么一个真相,宣武帝简直要被气笑了:
“若是朕没记错的话,这水泥最后可是你和那姜元宝一块儿弄出来的!
所以你二人是一直都在帮老六那混账东西琢磨着如何绊朕一个跟头?”
“也不算一直吧。”
云舒又怂又耿直地道:
“最开始那不是因为您先把六皇弟惹哭了,还惹完就跑,儿臣也拿他没办法,所以才帮着随便糊弄了一下吗?
本来儿臣也没想着能成的,
后来那是为了修筑堤坝,想着这东西必须得成了,所以才又努力地多思考了一下,结果一下就努力成功了。
而且当时事情都过去那么久了,儿臣也没想到六皇弟他还真惦记着那事儿。
不过您现在罚也罚过了,可不能再小心眼儿了!”
宣武帝:“……”
太孝了,
有他们可真是他的福气!
不愿再去想这件儿令他心塞的事情,宣武帝板着脸,冷哼一声:
“所以听你这意思,是想成立一个类似书院的地方,专门教人学这些东西?”
“准确的说,是在各州,甚至各大城池都成立一个这样的学院,并且按照不同的专业分类,
有想要学医的就去学医,有想要学算账的,就去学算账,
朝廷出钱,束脩分文不收!”
云舒认真说着她的想法:
“当然,与之相对应的是,这些学子学成之后,要按照朝廷需要,优先为朝廷办事儿,或者是完成一些朝廷给出的任务,之后才能自由地决定来去。
同时,那些根本不好好学习,或者天赋极差,怎么学也学不好的,也会在每季度的考核不达标之后,被劝退处理。”
第262章:她不会天真的以为严尚书能给她钱吧?
云舒想要在天盛朝创办公办学院这件事儿,并不是临时起意,因此方方面面的细节她也都考虑得十分到位,
噼里啪啦长篇大论的一通下来,直接把宣武帝都给说沉默了——
这内容听着好是好,可这真是怎么听怎么费钱啊!
感觉比造船成立海军都费钱!
毕竟那些被挑选进海军队伍的,有好些原本就是各处军营的人,
他们在哪儿都是要花费军饷的。
云舒之前开口从户部那儿支走的一笔让严尚书心疼得哇哇叫了好些日子的那一千万两银子,实则都是造船以及后期训练损耗用的,里头并不包含食宿等费用。
但这所谓的学院又不一样了,
按云舒的说法,学院甚至还会给夫子以及家中环境较为贫苦的学生们包食宿!
从买地,到建造学院所需的房屋,再到请夫子授课必须得付的月钱,
还有购买各种桌椅书籍,尤其是那什么格物创新课所需要的各种“实验品”,
再加上那么多人的吃饭问题……哪哪儿都需要大把大把的钱!
宣武帝按照云舒预想的各学院规模大致估算了一下,前面这一年的时间里,至少得投出去三千万两银子。
难怪这小崽子之前一直没有提起过这事儿,
这一下子就抵上从前大半儿的国库年收入了!
若非是今年有着商税带来的底气,只怕她刚一开口,就能立马让严尚书那老家伙骂得狗血淋头!
即便是现在,宣武帝都不能保证那严尚书听了之后会不会又恢复到从前那种和云舒见面儿就掐的状态。
宣武帝踌躇片刻,缓声道:
“你想办学院,可以。
但你也知道,想让严尚书那边掏钱,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朕可以给你两个选择,要么由朕来开这个口,压着严尚书不得不掏这个钱,这样一来,想要创办学院这件事情确定下来,便能顺利许多。
但坏处是,严尚书心中定会埋怨,后期给钱的时候故意拖着卡着,也是有可能的。
另一种选择,你自己想办法说服严尚书,让他同意掏这笔钱。
不过这事儿大概不会很容易,创办学院的事情,兴许也要拖上一段时日才能正式提上议程。”
“儿臣选第二种!”
云舒毫不犹豫地道:
“儿臣想现在就出宫去找严尚书聊聊!”
“……”
现在就去?
这小崽子该不会是觉得最近这段时间,严尚书对她的态度好了许多,便天真的以为自己去要钱也不是什么难事吗?
别看国库刚刚入账了一亿八千多万两的商税,
可据他所知,到现在为止,工部、兵部、礼部以及其他好些去找严尚书要钱的官员,都还是没能拿到银子呢!
用严尚书的话说,那就是没钱有没钱的规划法儿,有钱自然也有有钱的规划法儿。
他不能因为现在有钱了,立马就不把钱当回事儿,谁来要都大大方方的全给出去,
他依然要和从前一样,势必让每一个铜板儿都花在它必须花费的位置上,
多的,半文没有!
就那抠抠搜搜的老古板,他能同意给三千万两让云舒拿去开“公益书院”?
想想都不可能!
宣武帝心中是半点儿都不看好,
但他觉着让云舒这小崽子去碰个壁也挺好的,
省得她一天天的不知道他这个父皇对她究竟有多好,居然还跑去跟老六一块儿琢磨着怎么绊他一个大跟头!
小心眼儿地在心底冷哼一声,宣武帝面不改色地点了点头:
“你想去,便去吧。”
“那儿臣就先告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