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父皇他居然开挂(300)+番外
她说至少能挣三个亿,这必然不可能是忽悠他的话。
现在唯一的问题是,他严朝荣究竟有没有这个本事,按照她给的法子把这事儿办成!
面对自己从未接触过的未知领域,严尚书会纠结迟疑,也是在所难免的。
云舒耐心地品着茶,
也不用叫人伺候,一杯喝完自己就给自己又续上了第二杯。
最近这段时间天天忙忙碌碌批折子,好不容易能闲下来,便是无聊了些,云舒也毫不在意。
她不慌不忙地把玩着手中的茶盏,
眼看着杯子里续上的第三杯茶水也快要见底了,
已经纠结了许久的严尚书,也终于下定了决心——
“陛下之前说过,每天就只盯着国库里现有的这些银子,总想着靠节省来让国库变得更加丰盈是不可能的。
老臣还是得多多向殿下学习,只有学会挣钱了,才能真正做到永远不愁钱花!”
“严尚书这是终于想通了?”
将手中的茶盏放回到桌案上,云舒笑眯眯地抬起了眼:
“那本宫那三千万两银子……”
“老臣明日便亲自上奏向陛下禀明此事,定当第一时间将这笔银子送到殿下手中!”
已经做了决定,再拖拖拉拉想着要反悔什么的那就太过愚蠢了。
严尚书当即就对着云舒表明了决心,之后才又话锋一转,迫不及待地询问起了她口中那个能挣大钱的法子:
“就是不知殿下之前说的法子是?”
“严大人。”
难得严尚书都这么痛快了,云舒当然也不会再藏着掖着,
她认真地开口询问道:
“你觉得,这天底下,除了户部之外,手里头资金流转最多的,是什么人?”
“这……”
严尚书迟疑了一下,想着今年收上来的那些商税,有些不确定道:
“是商贾?”
“没错,就是商贾!”
云舒轻拂了下掌,表示赞许:
“人人都以为商贾有钱,家中定是堆着金山银山,可事实上,除了那些身家格外雄厚,做的生意也比较特殊的商贾之外,
绝大多数商贾家中的现银,却并不算多,因为他们会不断的把银子投入到生意当中,将自己的生意做得越来越大。
只有不断地投入进去,他们才能够赚取更多的银两。”
“但是,很多时候,做生意其实也讲一个机遇问题。
倘若现在有一笔大买卖就摆在面前,明知一旦做成,你便有机会大赚一笔,偏偏你手中的银两却都还在另一笔生意当中,没能及时回款,那么……”
故意在说到这儿的时候稍稍停顿了一下,云舒挑眉看向严尚书:
“若是严大人您,是会选择干脆利落的放弃,还是会想办法筹集这一笔钱?”
“应该是想办法筹集吧!”
严尚书带入了一下这个情境,有些为难:
“但既然是大买卖,想必它要筹集的银子也不少,微臣不见得能筹得起来。”
“那如果本宫现在告诉你,朝廷可以借你这笔钱,并且和你签订一个借钱的合约,
要求你拿出自家的住宅或者别的什么值钱物品作抵押……当然,抵押期间你依旧可以住在这房子里,只不过这房子没有办法进行买卖。
你只需要在一定的时间之内归还这笔钱,并额外多还大约一成或者两成的银子作为利息,
你抵押的房屋或者别的什么东西,全都还是属于你。
除非你还不上这笔钱了,朝廷才会出面收走你抵押的物品。”
将后世银行贷款的内容稍作改动之后讲给了严尚书,云舒微微一笑:
“这样的条件,严大人会选择答应吗?”
“在认定这买卖能够大赚一笔的前提下,老臣若是拒绝,便错失了这次机会,
若是答应,这就相当于让出一两分的利给朝廷,但老臣依旧能赚得不少……”
严尚书沉吟片刻,豁然开朗:
“所以殿下的意思是,咱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挣那些商贾们一两成的利息钱?”
第265章:严尚书什么时候这么大方了?!
对啊!他之前怎么就没想到呢?
说起来民间其实很早就有人在偷偷地放印子钱了。
只不过印子钱的利息格外的高,借个几两银子,过不了多久,就能滚成几百两。
前朝有段时间民间放印子钱的格外猖獗,据说有不少百姓就是被这个弄得家破人亡。
因此朝廷后来对私放印子钱的事儿管得也比较严了——
当然,就算管得不严,一般商贾也不会胆子大到去借这种钱。
毕竟借的钱越多,翻起倍来那也就越发的恐怖,
那些商贾又不是傻子,一笔生意做下来,挣的钱还不够还利息,那不是疯了么?
可朝廷出面,只收一成或者两成的利那就不一样了,
这个钱绝对在商贾们的可承受范围之内。
与此同时,因为他们背后是整个朝廷,那些商贾便是有再大的胆子,也不敢跟朝廷耍什么花样,
除非他们想要九族消消乐,否则不管他们能否还得上借款,有抵押物在,朝廷这边儿基本上都是稳赚不赔的!
严尚书越想越激动,恨不得现在就去把折子写好了,然后亲自送到宫里去。
然而云舒的话却还没说完,
见严尚书已经明白了她前面说的那一部分内容,她又慢悠悠地补充道:
“当然了,若是所有的借款全都由国库来出,光靠商税带来的这部分钱,或许也不怎么够。
所以除了做贷款生意之外,钱庄的生意,咱们也同样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