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同人)[足球]豪门队长想退役(463)
而比他年纪小的这些,论资历只有施魏因施泰格够格,可论性格施魏因施泰格离队长差了八条街,他本人也显然无意于此。
哪怕用了别人,过两年也迟早要被卡尔替代掉,何苦多费心神。
从前的卡恩,现在的巴拉克都是老东西,收拾他们也撼动不了帅位,但要是过两年,不,甚至这一次欧洲杯里就能闹出什么关于副队的争抢矛盾的话,勒夫是搞不定的。
他也没必要把自己丢进麻烦里。
眼下新的平衡已达成,他已收获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联合拉姆,他真正坐稳了自己新帅的位置,但凡巴拉克不是那种特别桀骜、根本不把教练放在眼里的性格,他都不至于非要这么强硬地动手,但不管怎么说,现在情况良好,
真正有成就的人早早就会开始有成就,拉姆是怀揣这样理念的。在他脑子里没有“卡尔太小”这回事,事实上,从他预见到自己佩戴上队长袖标的那一天起,他也同时预见到,替他戴袖标的人正应当是卡尔。
没必要参考庸人的人生进度,拉姆觉得人活着贵在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不是说自我贬低,每天打击自己询问自己有几斤几两,而是要对自己坦诚。想要的东西就要去拿,能做到什么事、做不到什么事,自己越了解越好,而了解的手段就是去实践,凡事不试试总是不清楚,在无数小的尝试中,会精巧地搭建起一个人对自我和人生的把控力。
做不到快一点确实不用着急,可以按自己的能力来继续慢慢追求;但相应的,能做到快一点时也不要错过机会。
拉姆觉得卡尔处处都好,只是很多时候他像是意识不到自己应当具体拥有哪些东西。
没有人教过他吗?还是他太压抑,以至于忘记了人生广阔,到处都是可继续攀登的山峰。
拉姆把袖标佩戴到他的胳膊上,让他照镜子。
卡尔的目光中露出一丝迷茫:他一直都是小队长,但告别袖标已有三年多,他习惯了自己在成人世界中是需要小心、谨慎、等待、努力、性格良好的小karli,却忘记自己又长大许多了。
感受到胳膊上微微勒紧的弹力带,他甚至不由自主地微微把脊背挺直了点,阔别已久权力感和特殊的责任感在这一瞬间同时回到了他的心脏中,袖标在某种程度上像脐带,能立刻让球员和团队血脉相连。
因为对卡尔有充足的自信,也是为了防止别的球员有意见,第二队长的人选,勒夫也是进行了公开提名投票的。这次没有候选人,大家投自己最喜欢的就行。
他唯一担心的施魏因施泰格自己都把票投给了卡尔。
“队史最年轻正副队组合,拉卡组合荣摘桂冠。”
“宫斗大戏落帷幕,盘点血腥成王路。”
有胜利者就有失败者,而巴拉克一定是失败者里也声音响亮,不在乎什么体面不体面,要继续血肉模糊对抗到底的类型。不过这一次和他发生纷争的并不是,而是球队领队。
领队,或者说经理,这个名号说起来好听,实际上一天到晚像驮着主人的赖大一样,外联要做,家务也管,要负责很多后勤工作,很容易得罪人。
可他们现在的领队比埃尔霍夫性格很好,02年世界杯后刚退役,国家队就增设了经理岗位,把他返聘回来了。
虽说这岗位也不算完全为他才开的,因为千禧年后大家就是开始流行增设这一职位了,好进一步减轻主教练的工作量,也把团队里众人的指责划分得更清楚。
但一个新工作机会一出来,立刻就给了他,他的人缘之好,是可见一斑的。
上任后,他面对的第一个大赛就是德国队踢得像臭狗屎一样的04欧洲杯,很多赞助商都炸锅了,全是他硬着头皮。两年后的本土世界杯,主帅克林斯曼和德足协天天搞对抗赛,双方一度话都不能直接说,全靠报纸和比埃尔霍夫在中间做传声筒。
好不容易熬过这么艰难的初期职业生涯,就这么一个人人都爱的比埃尔霍夫,巴拉克却和他在闹矛盾。事情的起因是比埃尔霍夫主要是负责球队赞助商这一块的,然而巴拉克讨厌这种作秀的行为,开赛后的所有媒体活动他都不愿参与,直批集训期间搞这些无所谓,赛中还来这一套输了第二场比赛真是活该。
虽然小组赛输了巴拉克本人一如既往地能力越大黑锅越大,可他的话确实引起了轩然大波,让很多人赞同起了,把矛头指向了比埃尔霍夫,认为他是不是思想出问题了,还是吃了赞助商的回扣,怎么能在赛中继续搞媒体活动?没看到球员都不满了吗?
勒夫本届也进行了团队纪律改革,允许“太太团”跟随队伍出征大赛,巴拉克同样认为这“有伤风化”——在旧日非常注重纪律性的传统中,国家队是决不允许出征带家眷的。
队友们会出去招j这种事他就选择性无视了,反正按传统思想来看,这是很奇葩的变革。
和勒夫的摩擦是小事,这样的事让很多人听还会和巴拉克站在一头呢,但和比埃尔霍夫的矛盾就是大事了,而且是必须被解决的,因为他们俩的工作不能卡在这儿。
工作之所以会给人一种吃屎感,就是因为处朋友处不来一拍两散就行了,工作上处不来却只能费尽心思找办法解决矛盾,哪怕这个矛盾在很多人眼里是不该存在的。
比埃尔霍夫觉得委屈,他和巴拉克在02年的世界杯里还在把酒言欢、肝胆相照,虽说不算至交好友,可好歹有队友情谊在,他也不是什么没名没姓的角色,往日里也常充当巴拉克和团队的润滑剂,现在却被对方“刁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