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科举我种田,塑料夫妻闯荒年/深山开荒避乱世,全家顿顿有肉吃(212)+番外
说完,大家也很快意识到了。
玉米是好,但是开荒却不简单,再说开出来的地还有土豆、红薯等等很多东西要种呢。
一口气吃不成胖子,还是慢慢来吧!
也有不少人很好奇这玉米磨成的面粉吃起来是什么味道。
见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她,江清月便主动提议,“种子够用就好,剩下的咱们还是磨成玉米面吧,眼下大家从山下带来的面粉应该也不多了。”
经江清月这么一提醒,大家瞬间都想了起来。
秋收过后,过冬的大米是不愁了。
但是因为缺了一季的小麦,面粉的确是个问题。
眼下有了玉米面,正好可以和面粉搭配着一块做面条、饼子和窝窝头。
村长最后也发了话,“还是清月考虑得周到,咱们就这么办吧。”
收完玉米,接下来还有黄豆、豌豆和花生。
黄豆和豌豆的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割回来之后也在晒谷场里晾着。
可是这头回种的花生,又结结实实地让众人震惊了一回。
谁也想不到,这么平平无奇的一棵小秧苗,下面竟然能长出那么多花生来。
花生摘下来后是连壳一块晒的,晒谷场晒不下,就直接放在大院里的空地上也可以。
秋收的粮食都已经收回来了,剩下的红薯还要再等一段时间。
再剩下的,还有些老南瓜也要摘回来收起来了。
到了秋天,菜园子里的菜也陆陆续续下市。
除了之前已经晒的豆角干和茄子干,剩下的辣椒还有不少要摘下来晾晒,院子里的大蒜也要拔出来编成辫子挂在屋檐下。
晒秋正进行的火热,哪知这天气像是故意要跟大家作对似的。
或者,前段时间看大家晒稻子玉米晒得太容易了,想给大家出出难题。
这天,白天明明还是艳阳高照的,到了夜里,趁着大家睡得正香的时候,突然悄咪咪地下起了雨。
还好宋砚的知觉异于常人,一有动静就发现了异样。
江清月被他起床的动静惊醒,也立马坐了起来,“怎么了?”
“好像下雨了,我去看看。”
一听说下雨了,江清月也顾不上收拾,连忙穿好衣服鞋子,后脚就跟着跑了出来。
两人一到外面,果然开始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
一想到晒谷场上那些粮食,两人当即抓起骨哨吹了起来,边吹边喊,“下雨了!”
一听到这动静,大院四下当即响起了磕磕绊绊的起床声。
有些人甚至来不及穿鞋子,一边披着衣服一边跑了出来。
“咋了这是?”
不等宋砚夫妻二人回答,大家已经被落在脸上的雨给吓了一大跳。
“下雨了!赶紧去晒谷场收粮食啊!”
第186章 大嫂要生了
宋砚一家人最先起来,也是最先到晒谷场的。
好在大家天黑前都已经把粮食先堆成了一堆,用玉米杆盖在了上面。
这会雨小,粮食都还没有淋湿。
以防万一,村长让大家赶紧拿来箩筐开始装粮食,打算将粮食给收回屋里去才好放心。
大家正忙得热火朝天,一阵风吹来,雨竟突然大了起来。
眼看粮食就要淋湿,众人连忙七手八脚地拿起玉米杆重新去盖,还有些来不及的直接用身体去挡。
江清月见这样也不是办法,连忙拉着宋砚撒腿往自己屋里跑去。
之前进山的时候,他们就囤了不少的油布,当时一部分做成了帐篷,另外还剩有一匹。
江清月连忙将帐篷和油布全部找了出来。
宋砚当即会意,夫妻二人一块抱着油布就往外跑。
眼看雨越下越大,玉米杆下的粮食马上就要淋湿。
村长急得团团转,恨不得垒人墙去挡雨。
见宋砚和江清月抱着油布来了,忽然觉得眼前一下子就亮了。
“快,大家一块帮忙拉油布。”
大的帐篷就让几个人拉上四个角撑开,把粮食堆上方的雨彻底挡住。
剩下的一匹油布全部拉开成一条,男女老少分别从布两边拉着撑起一条路来。
防雨的是有了,剩下的就是开始抢救粮食了。
先在帐篷下把粮食全部装进箩筐,然后在长条的油布下搬回屋内。
油布不够长,那就让它跟着抬粮食的人移动起来,反正不能让粮食淋雨泡水。
在大家的齐心努力下,晒谷场上的花生和豆子等终于被安全转移回了屋内。
直到这时,大家这才发现众人无一例外从头到脚被淋了透心凉。
秋天的山里,夜晚已经开始有些凉了。
如今一淋雨,再一吹风,人立马就开始打起了冷颤。
村长催促着大家赶紧回去换衣服休息。
刚才事发突然,大院里只零星几支火把,人也看不真切。
几人竟没发现吴氏是什么时候来的。
见她身上也被淋湿了,江清月几人连忙拉着她一块回到了家。
一进门,大家先赶忙各回房间去换衣服。
江清月担心吴氏的身体扛不住,便要去厨房烧热水。
宋砚先一步拿了毯子披在她身上,“你在屋里暖和一会,我去烧水。”
江清月随手拿了几包祛风寒的药包,“一块去吧。”
两人刚烧开水,宋冬梅带着吴氏和宋夏江都过来了。
江清月边盛边让宋砚给大家端过去,“你们来的正好,我煮了祛风寒的药了,一人一碗,喝了好好睡一觉,省得惹上风寒。”
吴氏笑着嗳了一声,扭头去让宋冬梅去找老大两口子。
“不知道你大嫂睡没睡,她要是睡了你就别喊了,这两天她乏得很,看样子是快到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