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你科举我种田,塑料夫妻闯荒年/深山开荒避乱世,全家顿顿有肉吃(223)+番外

作者: 白久欢 阅读记录

对江清月这一打算,宋砚自然是举双手赞成,并打算等下次去江都府的时候,看看有没有什么书和纸笔能买回来。

打定主意要进城后,宋砚便再次马不停蹄地忙了起来。

待竹制望远镜一做好,他便带着弟兄们再次出发前往溶洞。

为了尽快摸清楚商船往来的频率和运货情况,一行人直接兵分四路。

一路挖参、一路捕鱼、一路打猎,还有一路在山上驻扎。

守株待兔地等待商船的到来。

而宋砚,自然而然是要守在山上的那一队。

实际上,这一队他也只安排他一个人而已。

宋夏江怕他无聊,时不时从林子里跑过来看看情况。

“老三,要不然我替你在这看会,你下去活动活动?”

宋砚此时正紧握着手里的望远镜,头也不回,“不用,快躲起来,船来了!”

一听到船来了,宋夏江连忙俯身爬了下来。

有了自制的望远镜,这一次,宋砚不但能将船上的人看得一清二楚,还能将船上的货物情况等等都收入眼中。

就连船上人说话的表情和口型也能看清楚。

待船走远之后,好奇得抓心挠肺的宋夏江这才开了口,“老三,你手里拿得是什么东西?”

宋砚回答得很是干脆,“望远镜。”

“望远镜?那是个什么东西?给我瞧瞧?”

宋砚怕他粗心给弄坏了,十分谨慎地给他提前演示了一遍,随即才将东西小心翼翼地递了过去。

“小心点,别弄坏了!”

宋夏江嘴上答应着,心里也是一百个问号。

不就是一个竹筒吗?有那么稀奇?

等接过来放在眼上一看,差点没喊出来,“老三,你从哪弄来的好东西?!我之前怎么没见过?”

宋砚敛了敛眸,“自己做的,这琉璃——是我那次和清月一块去江都府的时候买的,怕弄碎了一直没拿出来。”

宋夏江啧啧称奇地在手中把玩了一会,随即还给了他。

“怪不得前两天你在房间里不出来,原来是研究做这个!不错,是个好东西。”

宋砚接过以后贴身收在了怀里,随即站起身来,“走吧!过两天再来。”

一连跑了两三趟,宋砚也渐渐摸清了商船送货的规律。

除了他这边,另外三支队伍最近也是收获颇丰。

负责采参的那一组,每次出来都能挖到不少参回去,如今都统一交代村长和村里的老人在炮制。

只不过人参太过贵重,并不适合一开始就带到江都府去。

换不换到银子另说,只怕会太过招摇给大家带来危险。

于是,这段时间,大家不光采人参,也顺带着采了不少的天麻和三七。

这两样无论是分开还是搭配用,都是祛风止痛的良药。

价格不至于太高,也不至于卖不上价。

而负责打猎的那支队伍是宋夏江领头的,这边离暗河和河水近,野物们自然也不少。

打猎回来的东西一般都是分给了大院的各家各户吃肉,而皮子全部都留了下来,统一硝制后准备带进城去卖。

至于第三支队伍,应当说是几支队伍里最轻松的了。

在暗河里撒网捞鱼,除了水里凉些,几乎就没有什么难度了。

捞回来的鱼一时半会吃不完,就养在山溪的下游,准备慢慢吃。

随着商船那边的情况越来越明了,村里人对江都府的恐惧也渐渐在变小,也都动了要去闯一闯的心思。

见宋砚一直没开口动身,村长甚至有些沉不住气,主动跑过来问他何时动身。

宋砚回答得很是干脆,“等收完红薯就去!”

如今的地里,除了已经长出苗的冬小麦和油菜,剩下的只有还未挖出来的红薯。

虽然前段时间,江清月也曾带着大家吃了几顿红薯叶子。

但是至于里面长得如何,谁也不知道。

眼看马上就要霜降,最好的收红薯时间也就到了。

此时的红薯已经完全成熟,个头也已经是大得不能再大了。

以免霜降冻伤红薯,大家便趁着这两天天气好抓紧时间开始挖地窖收红薯。

长在土里的作物,大家之前已经见识过了土豆和花生,所以对红薯的期待也很高。

只不过,土豆和花生这两样都是直接抓住秧苗往上薅,然后再把土里剩余的给扒拉出来。

可对于红薯,这样的收割方式貌似不太行了。

来得早的人围着杂乱无章的红薯秧子研究了半天,也没找到合适下手的地方。

随后赶到的江清月见了,忙提议,“村长,咱们要么先拿镰刀把这红薯秧给割了吧,这样就省得碍事了!”

村长恍然大悟地笑着拍了拍脑袋,“没错,这红薯秧爬得密密麻麻到处都是,还是先割了方便!”

说完,大家便都纷纷拿起镰刀开始割红薯秧。

第196章 红薯大丰收

此时的红薯秧已经开始泛黄,人吃的话肯定是不行了。

但是带回去剁碎了喂鸡鸭和兔子倒是正好。

只是早上的红薯叶上满是露水,还需在田间地头晾干水分,省得让鸡鸭兔吃了拉肚子。

割完红薯秧,原本凌乱的红薯地已经变成了一垄垄整齐的坡地。

有人试探地挥起锄头刨了几下,泥土被翻开,红皮的果子立马露了出来。

众人纷纷围上前去看,拿着小铲子开始沿着红果子往外挖,挖到最后,竟然挖出一大串红薯来。

连带旁边散落的,数了数竟有十个之多。

虽然数量上和土豆差不多,但是红薯的个头可明显要比土豆大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