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科举我种田,塑料夫妻闯荒年/深山开荒避乱世,全家顿顿有肉吃(381)+番外
此话一出,在场的人都纷纷愣住了。
那么好的粮食,竟然要往里面掺泥沙?
这样一来,岂不是会被百姓们骂死?
见大家不解,宋砚便从旁解释,“虽然这样的粮食品相不好,但起码可以筛选掉那些压根就不需要粮食的人。”
对于真正挣扎在死亡线的流民来说,泥巴树皮也啃得,这样的粮食不可能会嫌弃。
会嫌弃的人,本身就不需要救济。
听完宋砚的解释,众人纷纷回过神来,一改方才的态度。
确定好赈灾粮如何发放,紧接着大家便又开始商量起春播来。
赈灾只能解一时之困,若想长久解决问题,只能抓紧时间让百姓有地可耕。
眼下地是不缺的,只要拟定好章程分发下去便是。
最重要的是,地里要种什么?粮种从何而来?
吴王已经安排人从南方调了稻谷种子过来。
只是北方毕竟少雨,这水稻本就不是北方大范围种植的作物。
而北方常种的小麦,眼下无论如何也是赶不上时候的了。
听吴王这般说,江清月便瞬间明白过来他的用意。
原来请她们来商议赈灾粮只是其中一件事,更重要的还在这后面。
虽然吴王这么做的确有些厚黑,但毕竟也是为了百姓们着想,也算是用心良苦。
更何况,她们夫妻二人早就商议好了。
想到这,江清月便给宋砚递了个眼神。
只见他微微点头,随即朝着吴王拱手道:“前几日我们已经写了家书回去,号召族人收集红薯,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很快便能送达。”
至于土豆和玉米,这两样之前尚未在江都府大面积种植,眼下所得良种估计也只够江都府春播用的。
暂时支援不了京城。
即便如此,听到两人已经写信回去要把红薯运到京城来,吴王还是大为感激。
当即便激动地站了起来,开始着手安排人组织春播耕地。
安排好春播事宜,城内的房屋也要陆续开始修葺起来了。
吴王得知顾家被毁,心里很是过意不去。
当即便安排人手先去顾府修缮,并赏赐了不少的家当物件,尽可能地让顾府恢复过往的模样。
而这帮跟着他进京立了大功的人,虽然还没到正式赏赐的时候,但是吴王也开始分配房屋,让他们先安顿下来。
如今京城那些王孙贵族的宅子几乎都空了下来,照吴王的意思,这些都可以随便选。
但江清月和宋砚商量过后,还是想选在顾家隔壁。
一来,两家人住在一处,往后也好照应。
二来,顾家隔壁的宅子虽是个三进的大宅子,但是相比京城其他宅子,已经算是比较低调的了。
树大招风的道理,他们还是明白的。
太过富丽的宅子,他们住着也不习惯。
宋夏江和宋冬梅也都举双手赞成。
赵元明见状,也顺势选在了宋家的隔壁。
这样等日后他和宋冬梅完婚,也方便她回娘家。
更方便蹭饭。
选定好宅院之后,大家便在空闲之余开始慢慢收拾了起来。
赵元明如今是孤家寡人一个,平时在家时间也不多,只需要先收拾间卧房出来便可,倒是简单。
至于宋家这边,江清月和宋冬梅之前也都随意惯了。
便也先收拾了几间睡觉的卧房,以及做饭要用到的厨房。
至于院子里的那些花花草草,便都放任其生长,并不多干预。
不仅如此,两人看到后院那么大一片空地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想到开垦菜园上去了。
江菀每次过来,就看到两人哼哧哼哧地在后院忙碌着拔草种菜,便觉十分心疼。
之前在乡下和江都府就算了,那是生活所迫没办法。
如今到了京城,女儿还是保留着这么艰苦的品性,不由得让她深深自责起来。
自责自己这个做母亲的没做好,所以女儿才这么辛苦。
于是,当天晚上,江菀便找了个理由带着女儿悄悄去了尚未修葺好的顾家后院。
江清月见她神神秘秘地拉着自己往后院走,还以为家里出了什么事。
哪知道一问才知道,她是要给自己看样东西。
望着空空荡荡的后院,江清月疑惑不已,“娘,咱们家的东西不是都被之前的人搬空了吗?”
江菀听后只是冲着她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你跟我来便是。”
说着,便拉着女儿朝着她原先住的卧房走去。
第335章 顾家的财宝
江清月紧跟着母亲进了卧房,只见她快步走到已经被砸毁的床边,在床后的墙上摸索了一会。
忽然,一声响动之后,床后的墙壁突然便动了起来。
江清月被这动静给吓了一跳。
“娘,这是密室?”
江菀笑着点了点头,随即挑着灯拉着她走了进去。
“小月别怕,这里面很安全。”
江清月嗯了一声,随即抬脚跟着走了进去。
母女俩穿过一条狭长的走道,果然在尽头发现了一间不小的密室。
待密室里的灯火点亮,江清月这才将密室的情形看得清楚。
只见这密室里大大小小摆放了几十个箱子,打开一看,里面竟仔细地收着各式金银玉器和字画。
一看便知是极其贵重的。
江清月看得目瞪口呆,虽然如今她们家已经不缺银子花,但是猛地一下子见到这么多财宝还是本能地震惊。
见女儿这么惊讶,江菀开心极了,当即便拉着她介绍起来。
“这些有的是我的嫁妆,有些是这十几年慢慢攒下来的,就连你爹和你哥都不清楚,更别提那些来搜刮的贼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