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科举我种田,塑料夫妻闯荒年/深山开荒避乱世,全家顿顿有肉吃(425)+番外
而江清月从庄子上带回来的那些姑娘们也都很争气,很快就将铺子给撑了起来。
没过多久,远在北疆的宋夏江也传来了家书,说是那边一切顺利,让大家不要担心。
紧接着,宋家家中又要有件大喜事。
那就是赵家和宋家就要正式就赵元明和宋冬梅二人的婚姻大事开始议亲。
之前,因为两家相隔遥远,赵元明又要北上进京。
所以一直没机会让两家人正式坐下来谈谈两人的婚事。
虽说之前赵家曾派了媒婆前往宋家提亲问名,也合过了八字。
但是三书六礼的仪式才算是刚刚走过了一半。
接下来便是赵家人登门下聘礼,两家正式议亲商定亲迎的日子了。
这一趟,赵家从金陵城过来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好了聘礼。
赵元明和家里人一商量,又把自己的诸多赏赐给拿了出来。
再加上宫中皇后给添的彩头。
竟然足足准备了九十九抬的聘礼。
要知道,即便是在京城,极富贵的大户人家的聘礼规格一般也只有六十六担。
赵家为了凑个长长久久的彩头,竟然准备了九十九担,可见其重视程度。
到了正式下聘的这一天,九十九抬的嫁妆从赵府出发,如长龙一般穿过街道,沿路敲锣打鼓,简直比别人迎亲还要热闹。
沿街围观看热闹的百姓也围得水泄不通。
大家伙都在争相数着到底有多少抬聘礼。
奈何实在太多,数到最后,竟越数越是糊涂。
送聘礼的队伍在城内绕了一圈,这才朝着赵府隔壁的宋府走去。
最后,长龙般的聘礼全部都流进了宋家的宅子里。
直到前院放不下了,吴氏这才连忙招呼着人帮着往后院里摆。
虽说只是纳征下聘,但是不少沾亲带故的人都过来道贺,宴会一直忙到了天黑才算结束。
这一天,全家上下齐上阵,累且开心。
高兴之余,吴氏也有些发愁,“你们说这赵家送了九十九担,那咱们嫁妆要准备多少担才合适?”
第374章 置办嫁妆
按照这里的习俗和规矩,一般男方下聘时所送来的全部聘礼都是归女方父母所有。
寻常的人家的做法,一般是将聘礼留下一半,另外一半待到大婚之日和迎亲队伍一并送到男方家,作为新娘子的嫁妆。
只有那些家境殷实或者对女儿极其宠爱的,才会多给一些,但数量上一般也只会和聘礼相持平或者略微多一些。
宋大川和吴氏早在一开始便表明了态度,赵家送来的聘礼他们一概不留,全部给女儿作为陪嫁。
至于聘礼当中那些不耐存的吃食,到时候则由他们一概换成旁的。
江清月见状便主动提议,“既如此,那咱们就给小妹一百二十担的嫁妆,爹娘都不要管了,剩下的我和阿砚给小妹补上。”
众人一听说要给一百二十担,还是不免意外。
“比男方还要多,会不会不太好?”
宋砚摇头笑了笑,“怎么会?嫁妆越多,代表小妹在家里越受宠,和男方无关。”
江清月也随即附和,“没错,咱们家就冬梅一个姑娘出嫁,一定要让她风风光光的。”
其余几人想明白后也纷纷表示赞同。
“那就按照一百二十担!咱们宋家平时已经够低调的了,这一次一定不能让小妹受委屈。”
“不过这缺的不能全让老三他们两口子补,我们做大哥大嫂的也要出一份力才是。”
“用不着,我和你们娘这段时间也存了不少,我们来出就行了。”
“是啊,哪里能真的让老三两口子出。”
确定好嫁妆的数量,大家便开始争相要出一份力。
江清月直接摆手制止,“爹娘,大哥大嫂,你们都别和我们争了。”
“冬梅嫁妆这家事,早就在石崖村的时候我就说过了,这些年冬梅一直在身边帮我,从来也没拿过什么银子,这些嫁妆就算是我这些年替她攒着的。”
江清月的话音刚落,宋冬梅便从门外走了进来。
方才她还以为家里人躲在屋里背着她说什么悄悄话呢,没想到竟然是在商量嫁妆的事,便偷听了一耳朵。
听到大家要给她准备那么丰厚的嫁妆,当即便忍不住走了进来。
“三嫂,你对我真好,还有爹娘,大哥大嫂,三哥,你们对我实在太好了,我都舍不得嫁人了。”
众人原本皆是面带笑容,一听她说不嫁人,顿时吓得连忙拦住。
“今天是大喜的日子,不许胡说。”
江清月笑着看了她一眼,“你这丫头,嫁人也不过是隔了一堵墙而已,有什么区别”
宋冬梅被说的有些不好意思,“那毕竟还是隔了一堵墙,回娘家肯定不如现在方便了。”
众人忍俊不禁,纷纷瞪了她一眼,“懒丫头,难不成还要开个暗门不成?被外人知道了要笑掉大牙了。”
商量好嫁妆的数目,众人便开始张罗着准备起来。
二人大婚的时间定在了秋闱之后的八月二十八日。
虽说距离现在还有三个月的时间,但是也需早早准备起来了。
江清月知道宋冬梅喜欢花里胡哨的化妆品,便替她准备了全套的胭脂、粉黛、雪花膏等等。
还有八铺八盖的锦被褥子和鸳鸯枕。
以及宋冬梅里里外外的衣服,从夏天穿得纱裙到冬天穿的狐狸毛皮大氅等等都准备了。
当然也少不了绣花鞋、冬靴和汗巾荷包。
至于首饰,江清月也早就攒下了不少,头上戴的步摇珠簪、手上戴的翡翠镯子珠串等等都是极其精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