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科举我种田,塑料夫妻闯荒年/深山开荒避乱世,全家顿顿有肉吃(461)+番外
如徐长青预料的一般,不少人都是冲着冬天这一口绿叶菜来的。
虽然青田山庄的暖棚菜也在生鲜铺子里有售,但是毕竟购买还有数量的限制。
而且多味楼的涮羊肉不仅有不限量的绿叶菜,那搭配涮羊肉的麻酱更是一绝,自然而然都愿意直接来吃。
而且天气越冷,生意便越是好。
毕竟暖暖的羊肉锅子和下雪天才是最相配的。
京城下过第一场雪后,宋家全家都在焦心等待二哥的归来。
尤其是吴氏,日日盼着天气能好一些,这样宋夏江回来的路便能好走一些。
为了迎接二哥回家,吴氏这些天一直在忙着亲自给宋夏江张罗冬衣鞋袜,打扫庭院。
但是北疆路途实在遥远,冬月里冒着严寒赶路更是艰难,前方也一直没有军队的具体消息。
进入腊月之后,京城天寒地冻,彻底被积雪覆盖,更是让人忧心。
腊月初八这天早上,家人们一边喝着腊八粥一边念叨着宋夏江进城的时间。
忽然间,赵元明便从外面走了进来。
吴氏见他一个人来的,当即便纳闷起来,“冬梅呢?”
赵元明来不及解释,直接笑道:“岳母大人,二哥的部队已经到城外了,很快就要进城了。”
说话间,宋冬梅已经从隔壁迈着小步子跑了过来,“快!娘,咱们一块去城外接二哥回来吧!”
一听说是宋夏江回来了,大家伙忙激动地放下碗筷,纷纷起身。
江清月见大家忙成一团,连忙喊了一声,“外面天寒地冻,大家添件衣服!”
大嫂也很快反应过来,连忙让人去准备手炉给大家带着。
一番鸡飞狗跳,众人终于换好了衣服出门。
徐长青和徐婉凝从别处得知二哥要回城的消息,也都赶过来,打算一块去迎迎二哥。
等众人赶到城门时,门内的街道上已经围了不少前来围观的老百姓。
天寒地冻的腊月,却因为人多而显得有些热火朝天。
不过想想也是,北疆游牧民族这么多年来一直是朝廷和老百姓头疼的问题。
每年的冬天,大批的牧民都从北方往南迁移,对京城以北长久以来侵扰不断。
不少士兵和百姓都为此丧命。
这一回,宋将军终于带兵彻底降服了对方,不仅今年冬天没有侵扰,以后也不会再有!
如今宋将军得胜凯旋而归,怎能不让众人欢呼雀跃?
宋家人此时心中也是激动万分,一直在马车里细细听着外面的消息。
直到手里的手炉彻底冷了,这才听到外面传来喧闹的响动。
众人连忙下车去看,不多时,城门果然大开。
紧接着,便是一队骑马的将士先行进城。
走在最前面的先是一匹高头大马,马上的男人身着一身盔甲,肩上的红色披风被北风吹得高高扬起。
宋冬梅眼尖,第一个便认了出来,当即激动地朝着众人喊道:“快看,那是二哥!”
众人定睛一看,那男人不是别人,果真是他们一直记挂的老二宋夏江。
第406章 宋夏江回京
吴氏本就上了年纪,近来又一直忙着做针线活,眼神和往年比差了不少。
仔细辨认一刻后才终于认出来了日盼夜盼的儿子,“是夏江没错,这孩子怎么瘦了那么多,差点都没认出来!”
作为老父亲的宋大川也是一脸的感慨,但更多的还是骄傲。
“不是瘦!我看是更结实了!也成熟了不少!”
的确,经过几个月北疆的风霜洗礼,如今的宋夏江看起来更成熟更有气势,很是威风凛凛。
待走近了,宋夏江也很快认出了人群中的家人。
连忙拉起缰绳,快两步走了过来,随即翻身下马。
“爹,娘,我回来了!”
宋大川和吴氏着急地上下打量着宋夏江,发现他并没有受什么伤,便激动地点了点头,“平安回来了就好!”
宋夏江转过目光,又看向其余人。
“大哥大嫂,三弟三弟妹,这段时间你们照顾家里辛苦了!”
“冬梅,元明,对不住,二哥没能赶回来喝你们的喜酒!”
和几人打了招呼后,又把目光挪到了一旁的徐家兄妹身上。
虽然已经从江清月的信上得知两人来了京城,但是亲眼所见还是不免惊讶。
尤其是看到徐婉凝的那一瞬后,眼底的激动更是难以掩饰。
不过好在也只是一闪而过而已。
和两人打完招呼,宋夏江便再次开了口,“爹,娘,我还要带队进宫,要晚点才能回家。”
宋大川和吴氏忙嗳了一声,“快去忙你的吧,我们在家等你,不着急。”
宋夏江朝着众人点了点头,随即继续翻身上马,领着队伍继续往皇宫方向走去。
待他的人走完之后,城外又传来了一阵响动。
百姓们纷纷勾着脖子去看,“怎么还有人?难道是士兵不成?”
“怎么可能?士兵们都驻扎在城外的军营,怎么可能那么多人都进宫?”
“那这队伍是什么情况?”
“听说是北疆的使臣进贡来了!”
一听说使臣们是来谈和进贡的,大家伙的热情更加高涨。
纷纷伸长了脖子,想要看看北疆的人到底长得什么样?又会送来什么好东西?
不多时,使臣的队伍终于陆陆续续地开始进城。
走在前面的马车如云,为首的更是一辆极其精美豪华的马车,极具异域风情。
众人纷纷猜测,“这里面到底坐得是什么人?”
宋冬梅几人也都很好奇,便朝着赵元明追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