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逃荒,不死就行(100)+番外
“那么多药材名字,非得叫人家鬼卿,中元节喊一声,怕不是要被道士做法。”
年轻郎中用镇纸戳了戳药童:“絮絮叨叨的跟娘们一样,不叫鬼卿叫什么?蔚香?山莹?你挑一个。”
那药童手中掐着墨锭气得跺脚。
“少爷,还有完没完了!长卿不好吗?冬青也行啊,再不然荆芥、三七哪个不行?
家里这么多下人,偏奴婢的名字让人取笑。”
“行了行了,爷要开方子了,准备抓药熬药去。”
“哼!”
这主仆俩应该是习惯了吵嘴,总之跟叶青竹见过的不一样。他还小心控制着呼吸举灯呢,看不见他一个大活人吗?
郎中开了方子,药童扫了一眼,撇撇嘴出去抓药。小七身上的针还没起,叶青竹不知该不该说话。
“哦,你把灯放下歇一会儿吧,再等一刻钟才起针呢。”
叶青竹小心的挪出几步,平稳而僵硬地将灯放在高几上,偷偷揉捏酸痛的胳膊。
“多谢郎中,诊金药费该什么时候交?我出去交代家中兄弟一声。”
“不急,你妹妹人还没醒呢,再说了,这毛病得十天八天的,临走一起算就是。”
“十……郎中,我妹妹究竟什么病?”
“说了你又不懂,绞肠痧,发的有点急。这要不是遇见我,延误医治良机,小命不保也是可能的。”
这名字确实听不懂,但是叶青竹听明白了小七的病很严重。顿时心中一阵后怕,若是坚持在虎头庄等那个老耿,很可能会害了小七性命。
还好那个老人家劝他们离开,小七要是真因为他的决定出什么事,他该怎么面对柳承?后半辈子都得在内疚懊悔中度过。
叶青竹再次行礼感谢这位看着年轻的郎中。
第92章 雅儿病愈
起了针,雅儿悠悠转醒。那边叫鬼卿的药童也端了药过来,叶青竹笑着接过,吹凉了一勺一勺喂给雅儿。
郎中打了个长长的哈欠,交代鬼卿注意病患的情况,若是疼痛加剧或是发热记得叫醒他,就起身离开了。
雅儿喝了药睡了过去,叶青竹皱眉小声问鬼卿:
“鬼哥……”
“嘿~想好了再张嘴!”
“对不住,卿哥?”
“嗯,说吧,怎么着?”
“我妹妹不吃东西没关系吗?”
“先顾着你们自己吧,大堂那边几个都饿傻了。她呀,最好这三天都别吃东西。放心吧,我家少爷出手,命肯定保得住。
大堂那边有个小门通后边,药房那边有个专门做饭的灶,吃喝你们自己解决,我只伺候我家少爷。”
“谢谢卿哥,我们自己动手就行。那我妹妹她?”
“去忙你的,我来守着。反正也是算在诊金里的,我们不能白收钱不干活呀。”
叶青竹到大堂,带着弟妹们小声走到医馆的后院,找到那个鬼卿说的灶台。
盼儿的背篓里还有点碎米,熬了稀稀的米汤,就着涂了酱的煎饼填饱肚子。
窝在医馆大堂的椅子里睡了一夜,天亮时,开门的伙计吓了一跳。二少爷三天两头的捡病人回来,头一次捡回来这么多。看这架势,能消停几天了。
叶青竹带着柳承去里边换鬼卿,雅儿已经醒了,就是躺在床上不敢动。看见两个哥哥,转动着眼睛盯着看。
小姑娘一生病,小脸可见的消瘦。那双眼好像会说话似的,亮晶晶的。
柳承摸了摸妹妹的头顶问她还疼不疼,雅儿嘴唇张合着“不疼”。鬼卿说雅儿还不能吃喝东西,他们也只是干巴巴的陪着她。
医馆开门,来了个年岁颇大的老郎中坐堂诊病,听他们说话才知道,昨日年纪轻轻的,是东家的二少爷。
祖传的医术,小一辈成年后都要来医馆坐堂看病积累经验。
“药童说,亏了咱们遇见的是二少爷,不然小七可得遭不少罪。承哥,你放心吧,咱们小七那么善良,一定会很快好起来的。”
柳承将头轻轻靠在叶堂远肩上,心中庆幸还好有他们在。要不然无助的他们俩,可要怎么办呢?差一点,他就失去了亲妹妹。
第五天的时候,雅儿能简单的喝点粥。也能自己慢慢走一段。
十天后,小姑娘除了瘦,已经能离开医馆。不过到底大病一场,身子亏空不少。
永春堂的二少东家得知他们要走去燕州,此地距离燕州还有三百里,可是叶雅儿不适合赶路。
叶青竹当然知道小七的身子经不住折腾,这段时间小七养病,他们也没闲着,在县里打听着附近能安家落户的村子。
结果却不如意,理由有很多。一是他们没有亲戚在这边作保,二是没有功名官职。三是家中没有长辈,有个瑞澜县能留下,他们七个必须分开,交给七户人家认养。
叶青竹当然不乐意!别说七户,就是分成两家他都不同意。这一路走过来,所经村镇诸多,之所以还在路上,就是因为落户麻烦。
燕州缺人,他们在陈家镇的时候就打听清楚了。燕王府的史官曾贴出告示,只要愿意迁过去的,每户给五两银子三亩地。
燕州百姓若能劝外地亲戚来燕州的,也有一定奖赏。
他们执着的往北走,是因为燕州是最后的希望。但是如果路上遇见了合适的地方,他们肯定会留下的。
可惜走过这么远,临照县是个例外。其他地方都因他们年岁小不给他们立户。
贱民不能买卖田地,不能经商读书,只能从事下九流的行当。他们七人怎么可能甘心?
尤其是柳承在呢,给他们简单说了下这里边的差别,叶青竹这才宁愿带着人千里迢迢找个地方落正经户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