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乞丐逃荒,不死就行(164)+番外

作者:鱼多嘴 阅读记录

怎么着?你家没活儿啊?不着急回家啊?”

卢换有点底气不足道:“第、第一次,有点累怎么了?里正都没说啥,你们几个跑来数落我,现在不耽误进度吗?”

“嘿!你还有理了是吧?

本来我们兄弟年轻力壮的,想着是哪位叔伯腿脚跟不上了,过来搭把手分摊分摊。”

急性子道:“唉……没想到啊,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看你这样就是故意偷懒耍滑,咱们哥几个还是跟里正求一求,打头的付老牛早就压着火呢。”

方脸的那个道:

“看你也有十四五了,你这一车是队里最轻的,好自为之。”

单眼皮临走还嘟囔着:“一个爷们儿,还不如个小姑娘,咋长的这是?”

方脸低声训斥:

“那是别人家的事儿,别多嘴。这都耽误两刻钟了,怕是要找空地过夜。”

第150章 计算存粮

不过一路走来,人家丫头可没影响分毫。

就事论事,这样能干的姑娘少见,娶回谁家都能当壮劳力使唤。

菱角可不知道自己就这副样子,干巴巴的年纪又小,竟然还能被人惦记上。

二十三,户房那边又有县衙的胥吏核对税收账册和粮食布匹,里正也是老人了,验收很快就结束。

出了城门,本该各奔东西,但是丰泽镇的里正却被熊里正拐走了。

另一边叶家却很热闹。盼儿等到大哥回家把大石头压好,正准备做饭时,听见三哥的说话声。

雅儿冲出去迎到大门外,还真是三哥四哥回来了。

满满一车的东西,麻并不多沉,但是盖在底下的粮食沉啊。

一晃出门好几天,事情顺利,人也平安,这就是幸事。

堂远催了盼儿做吃的,嚼几天干粮感觉腮帮子都宽了。柳承跟大哥汇报着买回来的东西。

“绩好的麻线不好收,价格也贵。”

“无妨,家里人多,能干的帮着干一点儿。”

“粮食的话,有新的有陈的。

大家都想留新米过年,陈米保存好的我们买了一些。有霉味的没敢要。”

“先歇会儿,已经到家了,这些都不急。”

“就是啊承哥,咱先吃顿热乎饭,有话饭桌上说嘛。”

堂远的声音是从东屋传出来的,这小子肯定已经放倒在炕上了。

雅儿看着锅,叶青竹带着盼儿把粮食一点一点弄到地窖。

地窖口是福禄做的一个木板,防止老鼠什么的跑进去。

就是这个爬上爬下的梯子不怎么方便,南边的酒窖都是有台阶的,北边好像习惯了如此,家家都是梯子。

锅底是汤,上边蒸饼。另一个小锅放一点点油,下了葱花蒜末爆香,青菜稍微炒一下就熟,配上自家做的腌菜。

堂远狼吞虎咽吃掉一个蒸饼半碗汤,才幽幽道:

“大哥,我们去其他村子走过才发现,咱们家的饭食真是算得上极好了。

你能顾着这么多兄弟姐妹,还能天天吃两顿饱饭,真不容易。”

叶青竹正想说话呢,被堂远嗷的一嗓子堵了回去。

“二姐呢?!”

柳承端碗喝汤,眼睛露在碗边一扫,确实不见人,不小心被汤呛了一下,咳了好一阵。

叶青竹戳了下六子的脑袋道:

“这蔫小子,就不知道跟你两位哥哥说点家里的事儿?

菱角被里正抓壮丁运粮去了。”

柳承嗓子变音道:“壮丁是青壮男子,关她什么事儿?里正中邪了不成。”

“老四!就不能跟老三学点好的?

这里边有别的事儿,一句两句说不清楚。

等晚上再细聊。你们收的都是什么粮食?我看都没看。”

柳承收回惊讶掰着手指头算:

“小麦只收到一百零七斤,黄豆有一百斤,二百斤荞麦,还有六十三斤谷子。”

叶青竹:“盼儿,你算算够吃到什么时候,还有多大缺口?”

盼儿皱着眉头,用筷头在桌上画呀画,汤都凉了也没算出来。

“盼儿,先吃饭,是大哥着急了。收拾完碗筷咱们一起合计。”

万长久就是埋头吃,连话都不插一句。

没办法,他们几个吃饭太快,嘴就一张。他们说他们的,总不会漏掉他那份就是喽。

一家子凑在东屋大炕上,热乎乎的想要打瞌睡。

先把菱角的事说了,两兄弟一琢磨,二姐的实力他们清楚啊,里正这是顺手帮了他们家一把。

说到粮食,盼儿有点愁眉苦脸的。

“大哥,你跟二姐饭量大。我用菜团子裹了荞麦面,看似省粮食,实则不顶饱。

如果是杂粮面的话,咱家现在七口人。”

万长久打了个哈欠道:“五姐,我!我也是人呐~”

“你别打岔,你爹留你吃喝银子了。”

堂远将万长久的嘴堵上,示意盼儿接着说。叶青竹跟柳承对视一眼道:

“还真得算长久的,银子不是粮食,饿了能吃钱?算八个人的。”

盼儿重重叹了一口气才道:

“好,八口人,冬季一天两顿,光是荞麦面一天就得十一斤。这还是有汤有菜的境况。”

堂远惊呼:“咱家这么能吃?!”

小哥俩出去好几天,好不容易搜罗来几百斤粮食,这么一算,才刚过秋收,一年之后才有新粮可吃。

叶青竹道:

“等明年开春就好了。冬季不比其他时节,天短活儿少,应该……也许能少吃点吧。”

他自己说的迟疑,让下边几个小的怎么相信呢?

柳承道:“我有个提议。”

堂远踹了柳承的屁股一下,急吼吼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