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乞丐逃荒,不死就行(167)+番外

作者: 鱼多嘴 阅读记录

“这是丰泽镇的柏里正。”

“百里里正?有事儿进屋说吧。”

柏藿篱袖着手笑了下,那笑初看如三月春风,再看如山中幽潭。

“你这小子,我姓松柏的柏,不是复姓百里。”

“啊,对不住对不住。”

“无妨,屋中方便吗?”

“两位请。”

让进东屋,里面的几个早就将吃食撤下,多了两碗蜂蜜温水。

“里正,不巧我大哥带着六弟去找周边村民买余粮了,昨日刚出发,招待不周。”

柏藿篱跟好友对视一眼,还真巧,擦肩而过呢。

熊初默:“瞅啥?我又没通风报信。”

堂远大眼睛在两人身上逡巡,什么意思?

熊初默问:“你大哥往哪个村去了?能不能追上?这位里正找他们有事。”

堂远面露难色:“里正叔,他们都走一天一夜了,只知道往丰泽镇方向走,具体到哪我们不知道啊。”

说着还看了看柏藿篱。吓死人了,还以为大哥跟六子在隔壁镇出什么事了呢。

柏藿篱饶有趣味道:“哦?人去了我地盘?有点意思。”

堂远解释道:“柏里正也看见了,我家算是家徒四壁,大哥带着六弟想去别的村子低价买些过冬粮食。

荞麦和麸皮最便宜,就……去丰泽镇方向了。”

“哈哈哈~还真是聪明。看你待人接物,是不是念过书的?”

堂远指了指身后安静站立的柳承道:“我家老四教的。”

柏藿篱食指随意敲击着桌面沉思,熊初默端起碗喝水。

“哎呀,甜水?你家还有钱买蜜?”

说起这个,堂远干笑了两声:“不是买的,偶然在山中抢的。

为了这点东西,我跟四弟、六弟和邻居万猎户家的儿子都被叮惨了。”

熊初默:“完蛋!摘这东西啊,不能硬来,你得智取。”

柏藿篱:“老熊?”

“啊?啊!那个……既然人不在家,咱就回吧?”

堂远边往外送人边问:

“劳动两位里正来家里,究竟是什么事啊?我家大哥回来了我也有个话说嘛。”

柏藿篱道:“没大事,你们不用担心。”

哎?有啥不能说的呀?这来去匆匆的,算什么事儿嘛。

菱角站在屋门口,跟两个弟弟探讨这俩人的来意。

“我跟你们说啊,到县城门口两个镇的人就碰头了。

这俩男人嘀嘀咕咕的形影不离,还跟到咱们家了,里头肯定有事。”

柳承问:“他们路上就没露一点口风?二姐,你仔细想想。”

菱角琢磨着道:“没什么奇怪之处啊,就问家里几口人,平日都做些什么。

说六子手挺巧的,是个什么材来着。”

堂远拍了下巴掌道:“我知道了,不是冲着大哥来的,六子,六子做的那个筒。”

柳承想要捂嘴都没来得及。

门槛外边仨晒太阳的左猜右想,门槛里面三个蹲地上的像学子听书。

万长久问盼儿,福禄做的啥玩意儿?咋没看着过呢?

堂远承受了来自二姐和四弟的眼刀子一脸懊恼,怎么把这小子忘了!

第153章 捐药材

既然已经被外人听到,那就努力把他变成“内人”好啦。

堂远柳承也只是比长久大了一两岁,跟同龄人差不多。

无非是他们几个经历几千里的人情冷暖,心智远比同龄的孩子成熟。

但是他们想要跟一个九岁的孩子混熟,办法还真有的是。

解决了长久这个不定因素,堂远二人还是背上两背篓的草药去了县城。

换了银钱回来也是好的呀,大不了就在镇上的米粮铺子买一些。

然而还没到城门呢,就听说了个大消息。

羌离族犯境,燕王带上王府私兵一千人,临时征调民兵一万赶赴宁州边界抗敌。

山村消息闭塞,什么时候又冒出个敌军犯边呢这是?

两人跟在人群后边听着似真似假的消息,等进了县城,柳承扯住堂远,示意他看城门口告示。

秋税刚刚收完,告示上大意是敌人凶蛮,现青壮征调已齐,但粮草药材尚有两成缺口。

此告示由燕王府下发,凡封地子民,愿意捐赠以上行军物资者,待王爷得胜归来定有恩赐。

“三哥,你看出了什么?”

堂远看了眼左右悄声道:

“燕王府并未强制要求百姓出缴大军粮饷,你说朝廷都……”

堂远用一个拳头张开,五指分散。

“他去找谁要粮饷人手?这仗还不知打到什么时候,咱们……”

“三哥!咱们不会有事!”

看着柳承脸上的严峻之色,堂远也只是多想一些,毕竟有这个可能不是吗?

“三哥,咱们的家在这儿,房子,田地,还有一地窖的萝卜白菜。

燕王爷得赢,他赢了,咱们能活。”

堂远将人搂进怀中,用力拍着兄弟的后背安抚。

“承哥,不怕。王爷的大军还没出发呢。”

堂远眼中有些不舍,小七他们俩用了几个月辛苦攒的草药,指望换些米粮度日的。

柳承容色坚定。背靠大树好乘凉,千里跋涉只求一隅安稳。

就算大哥在,应该也会支持他的吧?

只是,有些对不住家中翘首期盼的姐妹。

家国大义是什么?老百姓没几个人能懂。

可最质朴的也是他们,王爷带着人守护的是自己的封地没错,但千家,万人,生活在这里。

堂远跟柳承找到县衙前边,本以为会门可罗雀,不想竟是熙熙攘攘的挤满了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