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逃荒,不死就行(174)+番外
归程尚算脚步轻松,就是这万叔的皮袄子也太沉了,穿在身上起码多十斤。
家中给兔子建的小房子还没完工,盼儿坐在织布机前,那梭子就像附了魂一样,在她手里是听话乖顺。
但是菱角坐在那儿,就像小孩儿摔泥巴,把线弄一团乱才放弃。
雅儿还算好,就是坚持不了太久。腰酸胳膊酸了就得出门活动一下。
叶青竹到家时,院子里正热闹着呢。围着一群村里的小孩子,自家的那几个正在落石头。
叶青竹:“这是做啥?给兔子建房?”
“大哥你可回来啦!”
“叶大哥回来了?”
“叶大哥好。”
孩子们一一打招呼,连里边织布的盼儿都被勾出来。只不过叶家几人见只有大哥一人,六子并未跟回来,神色有些失望。
叶青竹让他们自己玩,他则带着自家弟妹们回房间。简单说了六子的情况,好让他们放心。
换了干活的衣裳,叶青竹陪着他们一起弄兔棚。兔子可是叶家的大财产,确实得给它们弄个遮挡风雪的窝。
进入冬季的燕北更加干燥,凛冽的北风吹在脸上如刀割一般。叶青竹几人不太适应这种干冷的气候,先后染了风寒。
叶青竹算是症状最轻的,也可能是之前晕的那一次已经将风邪发出,或是他年纪稍大,比几个小的强些。
到了约定的日子,福禄那个臭小子果然不见回来,叶青竹虽然知道他不见得受苦,但是家中少了一个活人呢!
说不挂念是假的,如菱角堂远就会挂在嘴边每天唠叨几遍。
柳承雅儿只是多次向门外张望,盼儿则是有那么几次多做了一人份的汤饭。
第159章 又来新邻
叶青竹算着日子去丰泽接人,柏藿篱的院子里,笑眯眯的狐狸意味深长拍着叶福禄的肩膀。
依照诺言,柏藿篱拎着面口袋交给叶青竹。
回家的路上,叶青竹扛着五十斤的白面,身边跟着白嫩了许多的小六弟。
大哥几次打量他的脸,叶福禄当然感觉得到。
“大哥,你还是看路的好,我一根汗毛都没少。
嗯……梳头发的时候,柏里正揪掉过我两根头发,但他不是故意的。”
“呵~你小子。我看你是因为你变好看了。果然好米养人,咱家的青菜麸皮确实就能填饱肚子。”
福禄斜着眼:“我是男子,要一张好看的脸干什么,又不是倚门揽客。”
“去!瞎说呢!咱可都是正经人。”
路过镇上的米粮铺子,叶青竹背着的面口袋好认的很,那小气的老板直搓牙花子。
奇了,这几日只有里正买了白面,怎么被这小子弄走了呢?难道两家有亲戚?还是有什么别的关系?
每年没见有什么人走动啊,哪里冒出来的?
他之所以不往卖粮上头猜,是因为全镇都知道,他们这位里正手里不缺银子花。
叶青竹才不管他们什么心思呢,接回六弟这个心情舒畅哟,要不是面袋子沉,他都想哼两段小调了。
“大哥,听说,何县令到燕北了。”
“啊?你刚说谁?!”
叶青竹甚至停下脚步,将面往肩上掂了掂。
“就是那个何大人,前段时间刚被王府的人接过来,听说是战乱被困在什么地方了。”
“柏里正告诉你的吧?”
“嗯,他为什么告诉我这个?”
叶青竹不想六子参与进来,就随便说了借口岔过。福禄看着脚下的影子沉思。
剩下的半程,两人都有点沉默。
大的那个在想柏藿篱的用意,他不会无缘无故跟六子提起何大人的,想来他们的过去都被调查过了。
但是他们跟何县令是友非敌,想来不太可能说出什么不好。那还有什么呢?
小的那个则是在想:大哥,我已经长大一点了,还这样敷衍我。
大哥他们就是有事情瞒着他,还肯定不是好事。
家中有喜悦的事都会说出来一起高兴,唯有忧心之事,或是大哥自己藏在心底,或是找三哥四哥商量。
在他看来,经历那么多,不该把他看成孩子。同是兄弟,应该并肩携手才对。
两人各有心思,到家之事方才隐匿思绪。人团圆,需欢庆。
没有丝竹喧嚣,也不会起舞,就是聚在一个饭桌上,摆出八副碗筷。
饭后的东屋大炕上,是没有地方下脚的拥挤。
是睡觉时,长久的被窝里多了个人。
还不到小雪节气,堂屋的水缸已经结了一层冰。早上烧火做饭的盼儿先要用水瓢在缸里敲一个缺口,才好烧水洗脸。
不用下地干活,家家都是天大亮了才冒起炊烟。
早饭吃得早,下一顿该怎么安排呢?不管是为了省粮食,还是舍不得热炕被窝,总之小村子仿佛就这么安静下来。
十月十八,大湾来了一户新人家。最近几年陆陆续续有人搬来,确实见怪不怪,可这家有点特别。
来的这家姓佟,户主带着丈母娘和小姨子落户。岳母袁家没了男丁,做大姑爷的奉养照看可是大大的孝顺。
可是当小姨子的跟着姐夫过,委实没见识过呀。
要是个黄花大闺女,帮着操办嫁了还行,人家小姨子也带着一对孩子呢。
大家伙闹不明白的是,两家为啥合成一家过。
按照规定,袁李氏守寡无儿,两个女儿各自成家后,她一个老太太只能去官府开的慈济堂。
袁梅佟广海一家能领八两银子三亩地,小姨子袁小雨也应该有五两银子一亩地。
如果老太太跟小女儿过,还能多得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