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乞丐逃荒,不死就行(204)+番外

作者:鱼多嘴 阅读记录

福禄跟长久洗了手准备吃饭,看着大笑不止的二姐抖了抖眉毛。

叶青竹给自己盛了碗稀粥,问菱角刚才是不是笑他呢。

“没有啊大哥,我哈哈哈~不行了,别提,我停不下来。”

福禄戳戳小七的发髻问:

“吃完饭回屋检查一下草药。”

雅儿问:“为啥啊?大部分都卖掉了。”

福禄看了眼二姐:“我怀疑她早上做饭把药材塞灶膛里去了。有点中毒的迹象。”

“啊?!”

菱角夹了好大一筷子咸菜放到福禄的粥碗里。

“你才中毒了!赶紧吃,把嘴堵上。”

咸菜缸可以一直用很多年,所以盼儿放了好多盐呢。

福禄皱眉看着自己的碗道:

“病的不轻。”

一顿早饭吃得一点都不安静,叶青竹突然很想念县城的两个兄弟。

还是在那边消停,就算老三要斗嘴,也是去找谢老太太。

看看眼前这几个,吃饭都堵不上嘴。想想六子以前多乖巧啊?

再看现在,啥时候学会打嘴仗了呢?

还好叶青竹没说出来,否则万长久一定会站起来反驳。

大哥,你可能对你六弟有很深的误会。

腊月十九,有一场大雪飘落。

阴沉大半日的天,天地间出现那些白色精灵的时候,总会引起人们的欢呼惊叹。

瑞雪兆丰年,冬天下足了雪,明年春耕会容易很多。

这些小精灵好似专门等着有人类发现它们,人群中此起彼伏的响起“下雪了”。

不过转瞬间,杏花骨朵大小的雪花,就那么在半空绽开,如无香的白玉兰,也如朵朵飘荡的碎云。

彼时,县城的农市上,堂远和柳承还在招呼客人。大湾村的小院里,盼儿带着雅儿正在熏兔子。

这是他们在燕北见过的第三场雪。三场雪,次次不同。

雅儿眯着眼,微张着小嘴,好久才回神。

“五姐,你看天上,下银子了。”

声音细细小小,生怕吓到了谁。

盼儿也震撼,露出一对兔牙笑。

“是啊,那咱们伸手接着,这个呀,没准儿是财神爷给人间做记号呢。”

火坑里的柏枝偶尔爆出噼啪声,那是自然的鼓点,为小院中欢快起舞的小姑娘配乐。

山中的几人正准备回家。见这么大的雪,长久先是松了口气。

“可算是下大雪了,不然这片山的野鸡和兔子都要跑光了。”

叶家打猎勤快,长久已经带着他们换了三个地方。没有让动物绝种的道理,这是猎人的铁律,不论大小都要遵守。

辗转在大湾周边的各处山谷,叶青竹几人已经对这边的地形了然于心。

“回家了,明天应该能轻松点。”

长久乐颠颠在前边带路,在前边吹着口哨。

“大哥,可不是轻松一点儿啊,咱们追,野鸡跑。嘿嘿,这回看它们怎么办。”

另一边的县城,有些怕湿的摊子早早准备了油布。雪大之后,支起架子搭上油布,买卖照做。

可是堂远他们俩不行啊,啥也没有。且入口的东西,不好积雪太多。

两人收摊子的功夫,农市上也有不少人准备回家。

混乱人群中,岿然不动的梁家父子很是显眼。

梁家的事很好打听,这样的人在有自己的声望。

堂远跟梁半仙儿的三角眼对上,带着柳承遥遥行礼。

第186章 梁半仙

柳承在回去的路上跟堂远说起梁家,刚才那一礼,两人是出于敬佩。

“三哥,还记得逃难时候的那个地主吗?”

堂远:“你是说施舍馒头的那位吧?家中有个傻儿子?”

“是啊,对比那位地主,我反而更喜欢梁半仙儿。”

堂远叹道:“两人,不一样,也不能一起比较。”

“为何?”

“承哥,我从记事起,就是在街上讨饭。那些做善事的乡贤富绅,九成都是为了自己赚个好名声罢了。

但是我受了他们的惠,得一顿饱饭,道一句好人长命,家业兴旺。

梁半仙儿……”

柳承:“他,好像把扶助贫弱,当成了一种信仰,对吗?”

堂远点点头,在农市久了,听说梁家的事也多了。

那对有着三角眼的父子,初见时,真无法给人好印象。

不过人不可貌相,一副骨架皮囊,百年后终是融于黄土。

堂远:“遇见他们之前,我从未想过,这世上会有一种人,愿意用自己的双手,赚得碎银微铜,只为换不相干的人活命。”

柳承由衷道:“所以,他是梁半仙啊,不是梁老头,或是什么梁一刀。”

梁半仙儿,已经很少有人记得他本名叫什么了。大家只记得,传出名声的时候,那人就是梁半仙。

多年以后,叶堂远在梁半仙墓前祭拜时,行的是弟子之礼。

白狼县有一家靠刻桃符为生的梁姓人家,除去家中田产维持一家老小开销。

父子俩闲来走遍深山,甚至亲手栽种上千株桃树。

在每年深冬,耗费心血雕刻门神桃符,于年前去县城农市摆摊儿售卖。

平民百姓买得,达官富商亦趋之若鹜。

桃符所得,没有让梁家多吃一两肉,没能换得梁家一寸绫罗。

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因梁家送来的米粮药材活命。

之所以被叫做半仙儿,是因为他自己说,薄银不足护寒贫,所行善事唯半,不曾有一件值得称颂。

梁家雕刻门神桃符,护家宅安稳,所以才得了个半仙儿的称号。

所以聚闲帮不收梁家的保护费,虎哥佩服的是梁家大义。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