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乞丐逃荒,不死就行(253)+番外

作者: 鱼多嘴 阅读记录

晒好的姜种放在草帘上,再盖一层厚衣裳。

本来盖被子最好,不过家里的被子舍不得这么糟蹋。

催芽期间每隔五日左右还要翻个,如此过上一个月左右,芽出齐了就可以准备下种。

菱角听着这个种法,突然觉得种粮食也挺简单的。

当天晚上,盼儿就把姜种又筛选一遍。

堂远虽然不知道怎么种,但是姜的好坏还是能分辨的。

种子都蛮好,小姑娘又露出兔牙。

一百多文钱如果买到病种,那她可真要心疼抹泪喽。

十一这天是春分,几乎所有人家都起早。

好种子是需要抢的,一年的收成除了看天看地,可不就种子最重要嘛。

后边抢不到的人家,只能买陈年种子,或是跟别家换。

至于拿钱还是拿粮食布肉,人家要啥就得给啥。

有菱角在,战斗力是不愁的。

但是盼儿嘀咕了一路,挑那种个大饱满的,种子鼓溜溜,秋天大丰收啊。

菱角走路都带风,野鸡岭的娘们儿们,看谁比得过我叶二!

买种子这事儿原本是家中男人出面的,可也不知道哪年开始的,野鸡岭的女人们又挤又叫喊的抢种子。

此后再也没回归正常过,害的鳏夫或是没娶媳妇的小年轻,不得不托了邻居帮忙。

福禄不爱凑热闹,自愿在家喂兔子凿石磨。

长久就更不用说了,钻这种人堆,啥时候把他踩死了都不知道。

雅儿人小力气小,也留家中织布。

他们自以为出门够早的,走在路上不时碰见面熟的人。

回头看看身后,好家伙,队伍越发庞大。

女人们背筐背篓的意气风发,一个个满面红光。

菱角一看那些个膀宽腰圆的,心里着急脚下生风。盼儿都是小跑才能跟上的。

到了镇上铺子跟前,门口早被人围住了。

菱角如一颗钉子般站在自己的位置,任凭谁挤也岿然不动。

盼儿早就被挤散了,小姑娘夹在或消瘦或丰满的妇人之间,连回头都艰难。

堂远和柳承将背篓放在身前的地上,找了个地方蹲下。

这场面,他们俩来了都多余。

老张家铺子是一处自家房产,前面铺子后面院子。

一家人就住在这里,老张和娘子经营小铺子。

之所以选择他家存放种子,一个是院里有现成的库房,还有就是老张做生意本分可靠。

晨正准时开门,众女人一窝蜂地涌进去。

小小的铺面哪里能装下这许多人?且人多了你一句她一嘴,像是下了河的鸭子。

老张和娘子想来是习惯了这样的状态,不慌不忙地准备好笔墨账本,算盘铜钱。

男人算账报种子类别斤两,女人收银子递种子。

抢了先的从人缝挤出去,换一两个再挤进来。

轮到菱角到柜台前,铺子里的人早就换过一波了。

万叔临走前把他的一亩地也托付给大哥,所以菱角要带上万家的那份。

“掌柜的,小麦种子一百一十二斤,谷种八斤,黍种四斤,大豆十四斤,红小豆一斤,绿豆一斤,还要一斤大蒜。”

之间掌柜的手指灵活扒拉算盘子,菱角虽是倒着看,但也知道那那算盘子从一头往另一头迁移,一直到第四排才停下。

“姑娘,一共是一千四百四十八文,左边交钱取货。”

老张给了菱角一张条子和一个木制的小牌,应该是他们自己用来兑换货物的凭证。

如此还算方便,老张娘子收了银钱和木牌条子,在身后称出相应斤两。

后院有个年轻人不断往这边扛麻袋,应该是老张雇来的帮工。

菱角不用回头看就知道,现在她的人根本帮不上忙。

我的天!真不知道这些妇人是怎么拿走几百斤种子的。

一百四十一斤而已,只要装的好,她一个人就能扛走。

装东西到一半,眼前出现一节黑炭。

“咋啦婶子?”

老张的娘子笑道:“你要是拿不走,就做个记号先放着。

等后半晌就人少了,到时你再叫上家里人来取。”

菱角咧嘴乐:“不用了婶子,我能拿得动。”

装麦种的麻袋算是铺子送的,当然生意人肯定不亏本。一个大麻袋装二百斤不难。

菱角将袋子口一拧,轻松把种子甩上肩。

门外还是好多人,菱角挤出人群就看见踮脚张望的盼儿,以及蹲在不远处的俩完蛋弟弟。

菱角喊了盼儿走到人少的地方,姐妹俩碰着头核对种子数量。

主要是菱角怕自己遗漏了什么,里边吵吵嚷嚷的脑壳疼。

兄弟俩蹲在地上没注意到,自家二姐已经头发散乱地出来了。

菱角将手指竖在唇边,脚步轻轻带着盼儿靠近。

俩人加一块二十几岁的人,正在那儿看蚂蚁?

堂远和柳承视线中出现一团黑影,越来越近。

惊愕抬头,正对上二姐英眉倒竖。

第229章 逆风回家

“要不二位接了这只蚂蚁回家住两宿?”

两人摇头:“二姐受累了,种子我俩扛。”

柳承问:“二姐,花了多少?”

“一千四百四十八,咋这么贵?”

柳承眼珠子一转,心中快速计算。

“种子差不多比往年上涨两三文,不过也是没办法的事。”

菱角:“这你都能算出来?”

柳承跟堂远分摊种子,答道:

“去年之前的价钱好打听,村里人常念叨的呀。”

菱角:“盼儿,咱回家。

老四这话说的,心里不爽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