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乞丐逃荒,不死就行(274)+番外

作者: 鱼多嘴 阅读记录

明年就把爹爹当。

……

媒婆头戴大红花,说着喜庆话。

待到吉时,给新嫁娘蒙了盖头,背出门去。

嫁闺女的心中有喜有涩。

女儿长成大人了,他们两口子挑了又挑,给她找个好婆家。

可过了今日,闫珍就是姚家的媳妇。

旁观的人赞叹好大的手笔,不怪闫老头两口子使尽了办法凑嫁妆。

新嫁女拜别爹娘。

姑娘落下离娘泪,不见亲娘心有凄。

自此踏上别家路,难再承欢父母膝。

燕北的规矩各不相同,且百姓之间本就礼节粗简。

白狼县多为外来户,如今更是杂乱难辨。

野鸡岭镇上这一套婚俗流程,已经是数年来揉合后的俚俗。

娘家人若是心疼闺女,就凑出双数的人送亲。

路程相近的送到婆家,吃了酒菜再回返。

实在距离远的,送出一二十里也有。

还有那种随便给拿一两身旧衣裳,一个小包袱,到了日子把闺女推出门,这闺女就算嫁完了。

闫珍她哥哥,带着村里儿女双全的年轻男子送亲。

村里有这样的人家,提前都打听过闫老头或是闫王氏。

原定就是不送亲的,不知怎么睡了一宿觉又改主意了。

这临时抓人,也得亏是因为农忙,出去做短工的人在家呢。

今年夏天,徐家和陈家也要办喜事的。

陈家兴反应倒是快,直接定下在场帮忙的小伙子们陪他迎亲。

叶青竹肯定算一个的,还有侯大叔家的侯照续,也就是侯腾他大堂哥。

侯腾大名其实叫侯照腾,村里叫习惯了就改不过来。

还有卢换和徐麦冬。

徐家日子靠后,等他成婚时,迎亲的壮小伙又少了一个。

徐麦冬凑到叶青竹身边道:

“青竹,你家兄弟多,到时候可得帮你冬哥我一把。

我可提前打招呼了,到时候你家老三老四都得来啊。”

叶青竹含笑应下:

“你放心,我们兄弟肯定一个不落。

你要是乐意啊,小六和长久也给你。”

少年们哈哈大笑,六子和长久还是孩子呢,实在够不上岁数。

等送亲的人回返,闫家帮忙的人都散差不多了。

办席面吃剩下的菜不多,闫王氏给每家都分了一碗。

菱角笑着接过一碗,面上看着有两块肉。

姐妹三个端回家一倒碗,底下都是酸菜。菱角用凉水刷着碗准备还回去

雅儿道:“就知道没那么好心,还真让我猜着了。”

菱角道:“又不是亲戚,有好东西也得紧着闫王氏她娘家吧?”

盼儿安慰小妹妹:

“馋肉啦?五姐给做!

昨天刚跟人娘家孩子闹成那样,怎么还能指望今儿多吃她一块肉呢?

面子做的好,村里人都看着,那酸菜上边还摆了两块肉呢。”

第247章 兄弟心意

菱角嗯了一声道:

“说的也是哈,这要是换了我,一块肉渣也别想得到。”

福禄刻着笔杆子闷声道:

“所以你还太嫩了,学着点吧。”

菱角将手上的水甩了几滴在福禄脖子上道:

“小孩子家家,好好干活儿啊,别啥都管。”

福禄缩着脖子回嘴:

“为你好,闫王氏不得罪人。”

虽然他的话对,但菱角还是嘁了声,拎着洗好的空碗出门。

去闫家的路上,菱角就在琢磨闫王氏这个人。

她自己是急性子,应该受不了说话做事都慢的人才对。

但闫王氏让人讨厌不起来,说什么都过脑子,做什么也不拖沓。

不像她似的,冲动起来谁的面子都不给。

到了闫家正好跟大哥碰上,兄妹俩跟闫伯打个招呼便回家。

留家里的堂远还没醒,叶青竹不由得问起柳承,老三到家说了什么没有。

柳承无奈摇头:

“啥都没说,我就是猜啊,他能不能是花光了卖兔子的钱,又没办成事,所以才不敢醒啊?”

盼儿:“不能吧?三哥心挺大的啊。”

菱角看向大哥,老三的性子,若是买卖上顺利,一定会显摆够了再歇着,这回是有点反常呀……

叶青竹:“不管他,谁能顺顺利利干啥成啥呢!咱们先上山去。”

闫家的事多,大哥二姐他们肯定会很累,本来不想带他们去的。

后来话赶话,说到那儿了就变成一家子的事情。

柳承告诉福禄,秦岭上有一种萱草,亦名忘忧草。

诗书记载,游子远行,会在堂前栽种一株萱草花,以求母亲忘忧,缓解思子之愁。

长久他娘已经故去多年,不如就去山中寻上几株忘忧草送给长久。

福禄觉得这个就很好,但是山深林密,春夏相交,正是野兽多情的季节。

柳承就打算自己陪着福禄进山找一找。

兄弟俩谈话被盼儿雅儿听到了,她们也张罗要去。

女孩子对花花草草更仔细,柳承也就答应了。

他们不见得那么顺利就能找到,耽误几天一无所获也是有可能的,所以还要说通一家之长才行。

昨日兄妹间的小把戏,只会平添一点乐趣。

叶青竹也想着,自己可能绷得太紧了。

若不是柳承像个孩子似的耍无赖,他还未发觉。

孩子们肩上扛了这个年纪不该有的苦难。

生活之重,也不是一口气都松不得。

路上柳承描述着萱草花的样子,燕北寒冷,这个季节移栽的话,成活的可能还大一些。

“萱草耐寒,喜湿,叶如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