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乞丐逃荒,不死就行(350)+番外

作者: 鱼多嘴 阅读记录

柳承无辜的举着姜道:

“盼儿,断、断了。”

盼儿咬着下唇点头:

“四哥,我看的见呢……”

菱角气势汹汹拎着斧子过来,有啥好玩的事,不带她有点儿过分了吧?

断姜散发着绝对新鲜的辛香味,菱角右手拿着斧子,左手指尖搭在唇边。

好不容易才敛了自己的笑。

外人在呢,自家兄弟的面子得给。

盼儿担忧的目光看向周清潭,她哥都这个手法,想来周地主家的公子,也好不到哪儿去吧?

第312章 菱角忘浇水,溜之大吉

菱角和柳承的目光也落在周清潭脸上,这无言的挑衅,周大公子必须得挣一下面子啊。

只见他撸胳膊挽袖子,比村里的男人们,就少了吐在掌心的两口唾沫。

半弓半马蹲着,双手缓缓用力,姜苗周边的泥沙松动,周清潭感觉时机差不多了,才用力向上拔。

盼儿的担忧是对的,周清潭稍微好点,但也没带出完整的块茎。

相比较于周清潭的不可置信和看向盼儿的小心翼翼,菱角姐弟的笑声更吸引人。

堂远朝大哥扔了个米粒大的石子。

“大哥,挖姜有这么招笑儿吗?”

叶青竹手稳心正,出声道:

“想看热闹就去,拐弯抹角的。”

堂远抬腿就跑,还不忘喊上一句:

“大哥我去去就来。”

菱角抱着胳膊,闲适道:

“柳承半斤,阿清八两。”

盼儿求救的看着二姐,脸上如果能长字儿,那必然是“帮帮我”。

菱角凑上前看了下新姜,上边是湿的,靠下偏干。

菱角挠了挠后脑勺,一时间也有点心虚。

好像她浇水中途去了趟茅房,然后就回屋吃饭,把这事儿给忘了……

“盼儿啊,看样子这姜长得还行。

你们俩一边待着去,这种活儿还得我来。”

说着叶二姑娘用斧子换了把铁锹回来,背对着盼儿吭哧吭哧挖沙子。

盼儿三人正认真研究硬拔出来的两棵,没注意到菱角的小异常。

当初为了让姜更好的抵抗北方突然降温,盼儿不时就要在姜苗根部堆沙土。

对比下种的时候,明显更深了。

加上菱角的水只浇一半,土地根本没湿透,所以他们俩才会弄断。

但也像菱角所说,能长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如果地里的都能保持这样大小,盼儿掂了掂去叶的鲜姜,能收十八斤左右。

周清潭恢复正经,摆出自己的笔墨,边研墨边虚心向柳承兄妹请教细节。

按照投入和产出,这可是十倍左右的回报,他爹一定会慎重考虑的。

就算他爹不感兴趣,大不了他自己佃自家的地,请两个人帮忙种就是。

书籍金贵,周家并未对他藏私。

所以在种植生姜这件事上,也是经过叶家全家商定的。

“燕北温暖时日还是短,在南边,还可以长更大、更壮。

此外就是味道,等下我二姐起完过秤,咱们就用鲜姜做菜,尝尝味道如何。”

盼儿自然同意,提到二姐,三个人围过去。

就在他们说话的间隙,菱角已经完成了八九成。

深浅不一的泥土颜色,让三人恍然大悟,原来问题出在浇水上。

盼儿略带控诉的问道:

“二姐~~你不是说浇够够的嘛?”

菱角嘿嘿笑着讨饶:

“是二姐不好,下次肯定不会了。

我柴还没劈完。

老四啊,你们玩,嘿嘿,你们玩。”

说完溜之大吉。

堂远看着二姐落荒而逃的样子,就知道最好看的热闹肯定没了。

但是没关系,打听打听过瘾也好。

“哎呦呵,这姜养的真不错,还得是咱家盼儿。”

柳承瞪了他一眼道:

“就你嘴角抹了蜜,好听话就在舌尖下边压着呢吧?张口就来。”

堂远反驳道:

“哎承哥,我说实话呢。

咋?你觉得盼儿不好?”

柳承:“少给我挖坑,我妹子没有不好的,就是你这个兄弟差点意思。”

堂远嘻嘻哈哈的问:

“刚才你们笑啥呢?新姜看着,正常产量吧?何至于笑成那样?”

他差点儿脱口而出“长得一般般”,还好及时换了词,那可是他妹妹辛苦好几个月的成果!

盼儿指挥四哥和周清潭做苦力挖剩余的姜,站在一边不错眼盯着,嘴上还跟三哥竹筒倒豆子似的说了刚才发生的事儿。

堂远也想笑的,但是担心盼儿这个呆丫头更气恼。

敷衍的安慰几句,就走远了去分享给大哥。

远离他们,堂远笑的肆无忌惮。

叶青竹像个村中老头儿似的听着,心里琢磨着,要不去县城看看情况?

要是稳定,该把老三扔出去赚银子。

天天憋在家,多累的农活家事都挡不住他的嘴。

柳承和周清潭后期稳定发挥,一个铲,一个用手扒,就连两块断姜也被好好挖出来。

盼儿用镰刀削掉姜叶,把沾带的泥土尽量清干净。

柳承拿了家中的秤来,十八斤八两,高高的秤。

盼儿这才露出如释重负的笑模样。

姜叶都没舍得丢,洗干净了放簸箕上晾晒着。

周清潭细细的记下他认为重要的部分,就连几日浇水,中间几次肥都问得清清楚楚。

柳承哪儿知道那么详细啊,周清潭握着毛笔,追在盼儿身后问这问那。

菱角劈好了柴,看他实在碍眼。

“老四,老四!”

菱角招手叫来柳承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