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乞丐逃荒,不死就行(358)+番外

作者: 鱼多嘴 阅读记录

但是踮脚招招手,她还骄傲的挂在天上。

中秋过后不足月余,便要到交税的日子。

天下的农人对春种秋收以及太阳神、月神都充满敬畏。

中秋拜月,也成了各地的节庆活动。

大湾村的人没那么讲究,无非是在院子里坐上一会。

看看这么如玉的月亮上,究竟是抱着玉兔的嫦娥仙子,还是神秘莫测的月神。

或者男孩子们相约下河,看水中波动的倒影,看着看着,成了一个美貌娇羞的姑娘。

难得轻松的日子,朴实的人用纯真的心沟通月神,祈求个平安,或是粮足人旺。

万成很担心熊初默两口子,这么久也没个消息传回来。

第319章 方大牛送猫

熊初默他们这一路,基本就是跟宁州君的先遣兵马缠在一起走的。

按照路线,在城镇等要道,怎么都绕不开。

将心比心,万成劝阻的话怎么都无法说出口。

老熊那么在意大英子,可别因为小事跟那帮人起什么冲突才好。

作为兄弟,他只能照顾好熊威两个,让熊初默没了后顾之忧。

身后的少男少女们不管是窃窃私语,还是打闹玩笑,都还是纯真的模样。

待到他们也到了万成那个年纪,身后是好几口人的想法和利益纠缠。

自愿或是被动,总有人不舍一友,也会有人以情换利。

寒露打湿发梢,万成招呼一声,所有人下山。

胆子小的和年纪小的都在中间,叶青竹和菱角断后。

人多路又难走,下山比上山还要费时费力。

好在互相拉一把扶一下的,总算所有人都平安。

在叶家的村口互相道别,路远的结伴而行,村子周围再次安静下来,不多久又响起几声山鸟啼叫。

菱角和堂远到家衣裳都没脱,踢了鞋子躺下就着。

叶青竹在黑暗中轻声道:

“承子,看来锦峦县的消息,你等不到了。”

柳承回道:

“没事儿的,也没那么重要。”

“那你万事小心。”

鼾声渐浓,一夜仿佛转瞬而逝。

十六清早,一家人送走柳承和福禄。

堂远前一刻还在深情挥手,殷殷叮嘱。等柳承兄弟俩走出去二十来步,这小子拉上盼儿转身就走。

“盼儿,快,三哥给你找了个好活儿……”

叶青竹和雅儿的目光只能看向菱角。

二姑娘张嘴打了个哈欠,含糊道:

“看我~啊哈~啥?”

雅儿双目放光的看她问道:

“三哥有目标了?”

菱角点点头道:

“那还用说~

咱家老三什么眼光!

什么脑子!”

叶青竹带头往回走,问堂远究竟是看上什么生意了。

菱角巴拉巴拉说一堆。

让她怎么运作,她肯定比不过老三。

但是转述一下堂远的大概思路还不是手到擒来。

叶青竹怎么也没想到是酒。

南地人好茶,北方人爱酒。

果然人跟人是不一样的,换做他去锦峦县,或许就是感慨饮酒不分男女贫贱。

盼儿做酒曲是习惯,第一年做了之后没用,今年就没再添新的。

堂远突然提起,她把自家藏东西的大篮子小布袋翻了个底朝天。

今年新收的大黄米,本来是留着做成干粮好过冬的。

堂远兴冲冲想要做酒,盼儿也没舍得多舀米。

两斤米,分成两份。

其一就是按照老家糯米的做法,将黍米泡透上锅蒸。

凉到能下手的温度,趁热放入提前碾碎的酒曲。

翻拌均匀后,在小坛子里铺匀压实,用擀面杖在中间戳一个洞,加上一碗凉白开,避光盖好发酵就行。

这种做法简单熟练,盼儿都可以一心二用,边干活儿边应付方大牛。

另一种办法就是堂远在锦峦县打听到的,虽然也要把黍米提前一晚浸泡,但是得用锅熬煮。

期间小火翻炒,既不能糊锅,又有些焦色。

把这团颜色奇怪的黏米盛出来,按照感觉放入酒曲细粉,同样搅拌均匀。

这种的放入小坛子,就得密封严实一点。

方大牛来做什么呢?

兔子交给方老太太,叶青竹去过两次,人活着,兔没死,然后就放下心来。

倒是方大牛,年少腿快闲不住,三五不时就跑过来问点这个那个的。

养兔子的事儿,雅儿知道的更详细一点。

也可能是同龄人好说话,方大牛都是问的盼儿。

一来二去的,俩人也熟识起来。

中秋那晚在山上,盼儿说起要去找一只小猫回来养,方大牛过来就是送猫崽子的。

附近没有养猫的人家,也不知方大牛是从哪淘换来的。

“你这人,快说花了几个钱?我不能白占你便宜。”

盼儿皱着眉,给多了,她还嫌亏呢!

方大牛顾左右而言他,就是不肯收。

他奶奶特意弄来的两只小猫,早就说了让他送过来。

方老太太养个什么东西都像样,四十多天的小猫既不认生,在他们搭的棚子里也不跑丢。

方大牛好说歹说,才给自家留下一只。

家里也就能勉强收拾出来一分菜地,郭家和鲁家都在努力开荒。

其实,他们家是用不上养猫的。

但方大牛想要,这孩子早早没了娘,老太太也是心软了。

“我奶没花钱,真不用给。

你啥时候去我家看看兔子?长得可好了。”

盼儿一天不离开这一亩三分地都行,走那么远就为了看灰突突的兔子?

又不是请她去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