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乞丐逃荒,不死就行(373)+番外

作者: 鱼多嘴 阅读记录

柳承顿了下才说:

“我去邻居家要碗咸菜吧,换换口味。”

柳承把衣裳放在床上,拎着空盆出门。

没多久他再回来,木盆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粗瓷碗的咸菜。

堂远也没多问,填饱肚子,俩人头脚相对。

堂远还想跟柳承多说一会儿,但床那头传出绵长的鼾声。

唉……

黑暗中,堂远叹息一声。

想要生存空间更好一点,终究要多付出不少的。

大哥也好,柳承也罢,甚至小六子,全都想办法成长起来,尽量护着那个小家。

他能做的,也不过是用有限的本钱,让它滚雪球一样,越聚越多,给家人优渥一些的生活。

寒风吹得落叶击打窗棱,雨迟迟未下,一等就等到了天明。

天色还是阴沉,不点灯的房间,甚至都做不了阵线。

堂远独自行走在回家的路上,不惧头顶的风雨欲来,步子沉稳而有力。

路上就在回想,见到柳承那一刻,他都有点不认识承哥了。

高高瘦瘦的,脸色发白,眼圈青黑。

问他是不是衙门里的人和事很难办,他也不说。

门房那个小房间里,除了柳承带来的东西,几乎什么都没添置。

但是堆满了各种书和册子,有陈旧的,甚至吹口气就能掉渣儿。

第332章 新酒开坛,阿清失言

虽然在县城没见到费崖,但消息听了不少。

秋税征收的粮草,及时补充了宁州君的空缺。

赵卓翊虽然没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但是昌黎城,破了!

赵氏兄弟们见势不好,立即改变战略,将矛头对准赵卓翊。

其他几王忙着跟马宗纬争夺燕国地盘,哪里还顾得上赵卓翊的死活!

几位国主中,他还算的上是仁爱其子民。

可惜了一个皇室后裔,在北地封王称雄的人,最后死在乱军之中。

他死前,最先想到了谁呢?

后世说书人也曾猜测,或许是留在昌黎城死死坚守的妻儿吧。

也有人觉得,他不舍那大片疆土。

若不是想要争夺更广阔的天下,就偏安一隅,或许没有马宗纬冒头的机会。

也有传言说,他心心念念想要为他的小十弟寻一处中原宝地埋骨,但最终,他的下场还不如早逝的十王。

他为兄弟收了不完整的尸,可他自己却尸骨无存。

赵卓翊死前想什么,不关叶堂远的事。

但是他们越打越乱,扰了他的计划!

战场虽然推移到燕州边界,但从燕国被瓜分,天下混战不断。

靠近战乱中心的百姓纷纷四散逃命,天下之大,好像一下子就没了普通人的生存之地。

越来越多的人逃向深山或是国土边缘。

当初生存环境恶劣到人人嫌弃的地方,被几个月兵祸逼迫,荒无人烟的地方开始形成村落小镇。

这样的地方,金钱不再是万能的。

人们过着以物易物的简单日子,食物和药材反而是最紧俏的东西。

各地游商挣不到钱,有脑子活络的商人就打上了他们的主意。

原来的无人地,现在到处都是闲散“活奴”。

给口吃的就有大把大把的人扑上来求着干活,人不如畜生。

小作坊渐起,开垦荒地,牧羊挖矿……

只有外面的人想不到,没有他们干不出来的。

宁州是马宗纬的老巢。

他从后背刺了赵卓翊,便不会允许自己的后院起火。

但新收归所有的燕州不同,管理政务的官员配备不完善,他的注意力又都在天下。

手下能人再能干,也难免有所疏漏。

白狼县下辖的两个小镇就被波及了。

燕北有一条还算富有的铁矿脉,当初佟广海就是被扔到那个地方去的。

挖矿需要非常多的劳动力,艰苦程度自然比种地要命的多。

铁矿被马宗纬的人接手之后,矿工有很大的缺口。

兵荒马乱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披着好几层外壳游走在势力之间。

燕北地广人稀,就算有人想管,也鞭长莫及。

这就给了人可乘之机。

那时候被拉走做苦力的,也被称为蚁工。

堂远那日回家,也是想要给大哥提个醒儿。

燕国国主都没了,以后还不知道谁能赢呢。

最危险的是柳承,千万别因为站队被牵连。

结果堂远回家就碰上万成要进山。

左右战线还在昌黎城,最近也没看见有流窜的逃兵。

所以堂远简单跟大哥说了些县城的消息,便眼含羡慕的送他们出门。

“万叔带着孩子呢,不会进山很久的。”

堂远安慰的是熊老二。

这小子,爹娘离家日久,一直相伴的亲哥哥也不在身边,冷不丁的一下,有点受不了。

成年人排解烦恼,无非是喝酒吃肉享乐子。

小孩子呢?

那就让他忙起来,每天除了吃饭睡觉,没空想哥哥呗。

堂远没敢让雅儿再进山,现在也就是收一些松子什么的,其实也不值钱。

盼儿的酒开坛那日,周清潭如约而至。

只是叶家少了那个明媚爽朗的二姑娘,让周清潭心底有一丝丝失落。

堂远用筷子蘸了一点品尝,确定没有苦味,才喝了正常的一口。

他也尝不出来好赖,熊老二眼巴巴问道:

“叶三哥,咋样?带劲不?”

堂远:“去去去,小孩子家家知道什么呀”

转脸跟周清潭和盼儿说:

“你们尝尝,说说感受。”

熊老二对着雅儿眼神丰富,大概就是三哥自己啥也不懂,还装大尾巴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