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逃荒,不死就行(89)+番外
叶堂远看着两人都不说话,直觉是大事。叶青竹将菱角三人喊过来,点燃油灯,把信烧了个干净。
柳承复杂地看着大哥,他以为那破石头都被姓郭的带走了。大哥真是胆大包天,竟然偷偷留了一块。
叶青竹不希望弟弟妹妹知道此事,知道越多越危险。
“承儿,把你看到的给我烂在肚子里。敢漏出去一个字,咱们都死无葬身之地!”
“大哥放心,我知道轻重。拼了这条命,消息也不会从我这儿出去。”
“跟你们说个事,黄河对面,咱三爷爷他小儿媳妇的娘家嫂子的闺女可能活着,咱们去投奔她。
今天收拾东西,捡贵重的带,拿不走的送给大家。明天不管雨停不停,起早进县城,老四小七,你们俩去备上几副药。
菱角六子去铁匠那边买点能带的家伙,老三陪我去一趟小礁岛,金小叔留下的渔网,来不及补了。
盼儿,多做点干粮,带上干菜。”
等几人满屋子乱转商量拿什么,屋里只剩下叶青竹柳承二人。
“大哥,那位亲戚,应该叫什么?”
“瞎编的,我哪知道叫什么。倒是你,伤的肋骨,路上可能得辛苦了。”
“没事儿,咱们是投奔亲戚的,不是逃命。”
柳承总能在关键时刻让他冷静下来,他是大哥,不能乱。
见没人注意,柳承将声音压到最低问:“你真的那么相信他?”
“嗯,直觉。再说姓郭的如果真的得到好处,即便远在京城,也不会放过我们。康庄那边早晚有露馅儿的一天,假的真不了。
临照县,甚至整个沿海的渔村,都会沦为他们升官发财的工具。
他被弄走,换个人来,肯定跟姓郭的一伙。还不走,下场更惨。”
“那……要不要提醒金大叔他们一声?”
“我不知道,承儿,你有什么想法?”
柳承也不知道该如何。能看出何大人给的纸条,是匆忙写下的。他冒险让他们离开临照县,可见消息传到何大人哪里,京城早就开始行动了。
要用什么理由提醒村里人,才能不惹人怀疑,还能让他们重视?
叶青竹去金老大家告别,就状似无意地提了一嘴:
“金叔,咱们临照县还真能出宝物,以后大家怕是不用提心吊胆出海,在海边捡东西没准儿就能衣食无忧了。
哎呀,就是不知道这东西能不能抵税。
那个金叔,家里还没收拾完,我就先回了。”
金老大若有所思的琢磨着叶青竹的几句话。这小子是个有成算的,没事儿提这个干什么?
金婶子见自家男人魂不守舍的,还以为舍不得叶家几个孩子。是,那几个挺招人喜欢的,可她又不是没生!
第82章 渡黄河
初九那天,还是下着连绵小雨,路上有些泥泞,但是赶路影响不太大。
叶家七个孩子,就在这个阴雨天的早晨,离开小顺村。在县城买到足够路上用的东西,悄悄消失在临照县。
七人再次踏上不知前路的征程。不过这次他们有了保暖的衣裳被子,有银钱沿途买粮食。
向西北而行,是泰州的府城。不同于边缘城县的贫瘠,越是往繁华靠拢,他们越是震惊。
原以为三溪镇是他们所骄傲的,不想北方城镇虽然没有码头供行商停靠,但是大的商行分号,银号,甚至酒楼茶馆银楼布庄几乎大一点的城镇就有。
不止如此,靠近府城的城镇,还有车马行供客人出远门。租用方式应有尽有,堂远回到客栈,只感叹这里的生意人真是狠,做到了尽量让客人空着钱袋子离开的地步。
不过叶青竹并未带着他们去府城方向,而是一直向北到一个叫金波镇的地方。
这是黄河中下游中,最好过河的一个地方。镇子上的大部分人家靠摆渡为生。
只是他们不是撑船,小小的一个木筏,长长的一根杆子。每次最多载上三五个成人。遇上富态的客人,那就得另算了。
在金波镇找了处小店落脚,连日赶路的疲乏让几人都没力气说话。要了热水随便擦洗一下先睡觉。
这一觉睡了一宿加半天,醒来时都过了晌午饭点。叶青竹揉了揉微疼的脑袋,出了房间向老板打听过黄河的事情。
这一路他们为了省钱,有便宜的下等房就开两间,男女分开挤一挤。实在没有就睡大通铺。
都是孩子,看着也不像有钱人,多数时候都是这么对付过来的。但是也有例外,偶尔赶上那种狗眼看人低的客栈,他们宁愿找个谁家的柴房避避风,也不愿意被人牵着鼻子走。
路上最提心吊胆的要属柳承和福禄,大部分的银子都在他们身上,叶青竹拿着户籍和路引。
平安到黄河边,只要过了河,泰州的事,便与他们无关。
小客栈的老板是个中年妇人,头发用蓝色帕子包起来,整个人看着很爽利。
“呀,小客人可算是醒啦,再不起床,我要使小伙计叫门啦。”
叶青竹不好意思的笑笑:“赶了远路,弟弟身子又不好,累得狠了。”
“你们也真是,穷家富路,好歹多凑些路资租个驴车也行啊。可是要吃些饭食?”
“麻烦老板娘,有什么就上些什么,能吃饱就行。”
老板娘喊了伙计去热馒头,水煮的白菜汤还有剩的,再一碟腌萝卜。
量确实足够大,杂粮馒头个顶个的实在。剩下六人陆续来到大厅,像他们这个时辰起床的也不是没有,只不过人家舍得点上几个炒菜。
出门在外,财不露白。叶青竹带着弟弟妹妹低调的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