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逃荒,不死就行(92)+番外
还有个更坏的消息,那些当兵的在核查人口,外地来的都被带走了。”
叶青竹坐正了身子,两只手腕随意的搁在屈起的膝盖上。他后悔了,当时就不应该在陈家镇停留。
“打听清楚两方是什么人了吗?”
堂远看了下柳承才道:“咱们这边,竖着黑底绣金‘鹰’字旗,有名的白眉将军冉括部下,带队的是哪位我不知道。
对面……”
叶堂远说到这里,脸上纠结复杂。
“怎么了?”
他们都是小人物,老三还能背着他认得什么大将军不成?吞吞吐吐的是干什么?
“大哥,对面的,是南地受灾幸存的人组成的义军。”
“你说什么?”
“啥?!”
再惊讶,也不敢大声惊呼。这个的确出乎他们的意料。想当初在路上听说朝廷赈灾,他们还曾摇摆过。终究在三溪镇他们没有得到什么善待,走就走了。
小顺村安家的那段日子,苦点累点,但是踏实。冯虬跟叶青竹说过,南地受灾百姓那么多,他以为不剩多少人了。
怎么如今竟然还能纠集在一块做什么义军?他们想干什么?!
叶青竹手抖了一下,他们也是南地人,守在陈家镇的兵在查,那他们……
柳承握了下大哥的手:“大哥,冷静一点,别担心,咱们的户籍是临照县,在泰州。不是葛州三溪镇。”
叶青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镇定,对,他们是寻亲的,在陈家镇也就是打听消息。
将手虚握成拳放在口鼻间,思考接下来怎么办。现在两军对战,他们太弱小,不能在这里送死,要想办法到更安全的地方去。
灾民起义,在皇帝刚死的时候,朝廷平叛很正常。儿子争家产没问题,可换成皇家事情就麻烦了。他们百姓谁管呢?
白眉将军的故事他们也听说过,冉家百年忠骨,到白眉将军这一代死的不剩什么人了。“鹰”字旗一直震慑边关外敌,护卫山河百姓。
叶青竹让其他几人靠拢过来,七人头挨着头小声说话。
“我有个想法,你们几个也听听,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咱们再商量。
白眉将军战神一样的人物,他麾下的兵应该是可信的。黄河对岸的义军不知道是些什么牛鬼蛇神,无非两种结果。
要么是起义成功,推翻现在的皇朝;要么失败,搭上性命。说书的都说过,皇位争夺,自古以来就没有不流血的。天下怕是要乱了。
咱们得找个靠山。”
柳承问:“咱们七个都是小孩子,想投军人家也不能要啊?”
叶堂远也点点头,不明白老大是什么意思。
“傻了不是?投军能带女的吗?将军带的兵也不都是在前头打仗的,昨天带走两个郎中,可见伤兵那边忙不过来。
咱们想想办法去帮忙,躲在伤兵那边应该暂时安全。你们觉得呢?”
这倒是个办法,还不知这场仗要打多久,万一双方隔着黄河你一下我一下的,猴年马月能离开啊。
盼儿问:“那万一守不住,咱们怎么办?”
堂远道:“呆丫头,守不住大军肯定回撤,跟着跑呗,只要咱们跑的够快,别像退潮剩在沙滩上的贝壳一样就行。”
福禄道:“大军要是往南攻打,咱们跟不跟?”
“不能跟,而且要朝反方向赶紧逃命。”
叶青竹看向柳承,示意他继续说。
柳承用手指在地上画着简略的路线道:“你们看,咱们从泰州东部到沧州,中间横着黄河。现在京城不能去了,皇帝一天没定下来,这地方就一天去不得。
以陈家镇为中心,往南在打仗,什么时候打完不知道。往东是延京,往西是潭州,潭州干旱少雨,粮食不丰,常有马匪出没。
往北是燕州,同样地广人稀,但是这里是燕王封地。只要燕王活着,这片地方就不归朝廷管。
所以不管他们胜败,东、南两个方向去掉,剩下西、北,还得随机应变。”
第85章 交换
菱角:“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军粮有定数,咱们几个的吃喝可傍不上人家军中。”
叶青竹道:“看来只能先挪到后方,走一步看一步了。”
做出了决定,叶青竹带着人找到看守之人,道明来意。寻常兵士没有权做主,让他们等在原地,自己去找上官禀报。
陈家镇带兵的是左先锋张汉,大军在后方蓝山县驻扎,距离此地也不过四十里。
昨夜匆忙应战,手底下伤亡不小,熬了一夜的张汉做好军事部署,正要去临时搭建的伤兵棚看看,就遇到禀告说是有人愿意去伤兵棚帮忙。
打了这么多年仗,虽说“鹰”字旗所过之处,上下敬仰。但还真没出过有百姓甘愿过来帮忙的。
“是什么人?可靠吗?别是对面派来捣乱的。”
“是七个孩子,最大的应该十三四,小的七八岁。”
“嗯?弄一群小崽子过来踢头绊脚的,我打仗呢还是看孩子呢?”
“汉哥,里边有俩认识草药的,人家孩子也说了,就帮忙熬药端水就行,在前头实在害怕。
我瞅着,都挺老实的,再说伤兵棚那边真缺人,兄弟们嚎的没好声了都。”
张汉掐着眉心闷头走路,几步之后说了句:“把人带过来我看看。”
那人将叶青竹七个带到伤兵棚的时候,血腥味混着药味很刺鼻。能打滚喊疼的都是轻伤,这样的还能等。
军医带着助手忙的头昏眼花,甚至张汉自己都动手帮忙。脚下都是混着血水的泥坑,还有被拆下来的纱布。助手端着药在搭建的木板床之间穿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