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宇开霁(121)
华瑶的脸色一瞬间涨红:“是,是,谢公子确实美若天仙,儿臣,儿臣身边伺候的也有几个,比如近身侍卫……”
她前言不搭后语,反倒显得她是一时心血来潮,并非提前打好了腹稿。
萧贵妃笑道:“真好啊,谢公子和四公主不仅是骁勇善战的豪杰,还是一对金童玉女,传承一段佳话。”
“不瞒您说,”华瑶急忙道,“儿臣所有的尊荣恩宠都源于‘高阳’二字,儿臣指天发誓,万事皆以父皇为先,以‘高阳’为先!”
她的话音掷地有声。
皇帝和太后都没有当场赐婚,这在华瑶的意料之内。华瑶猜测,皇帝和太后一定会从长计议。他们不能像杀了戚归禾一样杀了谢云潇,因为羌羯之乱已被平定,谢云潇的武功登峰造极,他贵为谢家的嫡系公子,身负丰功伟绩,背后还有世家贵族与凉州军营。
皇帝还要顾忌镇国将军的功业,更不能寒了一众忠臣的心。皇帝下旨赐婚,对谢云潇明升实贬,就能拔除谢云潇在朝为官的祸患。日后皇帝再收缴凉州的兵权,还能以“家事”的名义向镇国将军发难。
*
七日之后,华瑶和晋明仍然住在嘉元宫,晋明并未收到任何圣旨,华瑶却等来了她心心念念的赐婚。
她反复阅读皇帝和太后的赐婚懿旨,片刻都没耽误,飞快地备好车马,赶去了京城谢家的宅邸。
当日早晨,华瑶拜会了谢云潇的祖父,郑重地送出了聘礼,交换了文书。当日下午,她又找到礼部和钦天监的官员,顺利地定下了大婚日期。
至此,她的婚事终于尘埃落定。
数日之前,谢云潇从嘉元宫搬进了京城谢家。
从那之后,华瑶再也没有见过他。
谢家的规矩十分森严。按照谢家的家规,未婚男女在婚约之后、婚典之前都不能见面。
华瑶看不到谢云潇,并没有感到一丝焦虑或烦躁,她又习惯了一个人睡觉。毕竟她的小鹦鹉枕永远不会离开她。
她满怀耐心地等到了这一年的八月下旬。
彼时京城的暑气未消,万里无云,风和日丽,三街六市悬灯结彩,场面热闹非凡。
这场婚典不算隆重,远远比不上当年三公主大婚。时间紧迫,礼部来不及准备,只能一切从简,尽早交差。
华瑶在京城没有公主府。太后赐给她一座崭新的宅邸,那是邻近京城河道的一处行宫,名为“兴庆宫”,名字很吉利,地方却不太宽敞,仅有五六间殿宇,不过华瑶并不介意。
婚典当日,兴庆宫的宾客络绎不绝,京城的世家贵族、公卿王侯几乎都来齐了。
厅堂内高朋满座,花团锦簇,各式各样的贺礼都被金玉遐、杜兰泽记录在册。
金玉遐、杜兰泽作为华瑶的近臣,负责清点礼金、招待贵客。他们在雍城练出来的算账本事,刚好用于今日的场面。他们发现朴家的贺礼格外贵重,朴家是淑妃的母族,而淑妃是华瑶的养母。
送礼之人,乃是朴家公子,名为朴月梭。
朴月梭年约二十岁出头,文武双全,气度不凡,容貌极其英俊,装束极其雅致,虽是来参加婚典的,但他脸上没有半点喜色,宛如前来吊丧。要不是他礼金给的多,金玉遐都懒得跟他讲话。
杜兰泽小声道:“你认真点,礼数周全些,他是殿下的表哥,我们不能轻慢他。”
金玉遐的声音更小:“他的心情似乎很不好。”
杜兰泽扫视全场,并未接话。
时值晌午,吉时已到,谢家送亲的队伍行至“兴庆宫”门口,丝竹琴瑟之声连绵不绝。
华瑶一副欢天喜地的模样,亲手把谢云潇从花轿里牵了出来。
谢云潇的众多亲兵护卫在侧,阵势浩大而威武。华瑶莫名有些慌张。她紧紧地抓着谢云潇的手,他以红巾遮面,她瞧不清他的神色,只能悄悄地问他:“潇潇,你高兴吗?”
谢云潇道:“一般。”
“大喜之日,”华瑶严肃道,“你必须高兴起来。”
谢云潇默不作声。
华瑶自言自语:“我很高兴呢,第一次见你穿红色衣裳,肯定特别好看。我不想在前厅应酬了,只想立刻和你进洞房。”
她用气音说话,声音很轻,只有谢云潇听见了,他缓缓摩挲她的手指:“我会在房中等你。”
第47章 纵欢意 此去经年,难慰相思
依照皇族的规矩,公主与驸马拜堂之后,驸马静坐洞房,静候佳音。而公主重返喜筵,馈送亲友,直至席散,以此彰显“公主在外酬酢,驸马在内侍奉”的礼数。
华瑶十分看重今日的人情交际,但她惯会用甜言蜜语哄骗谢云潇:“你放心,我不会让你久等的。”
时值夏末初秋,天光澄澈如水,盛妆浓饰的宫女们手提花灯,分列道路两侧。
华瑶与谢云潇携手并行,走进兴庆宫的佛台殿。他们在此处参拜天地神佛,向皇族的先祖请愿。
大皇子、二皇子、三公主的婚礼皆在天宫帝阙的宗庙举行,而华瑶只能把她的驸马带进一座佛台殿。
殿中陈设简素,华瑶炷香虔诚,暗暗许下心愿:“诸佛菩萨,列祖列宗在上,保佑我和驸马长生受福,早登皇位。”
离开佛台殿之后,华瑶与谢云潇一同去了正殿。
正殿最是金碧辉煌。太后高居上位,谢家长辈分坐下方。皇帝与皇后并未出席。不过华瑶见到太后便觉得心满意足。她先前还有点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