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唳长安(603)
崇文馆正是皇子公主们进学之处,姜离忙道:“快带路”
素玉转身而走,姜离与怀夕快步跟上,郑文薇犹豫了一瞬,也一同跟了上来。
从东宫去崇文馆进学,不必出嘉福门,只需一路往南,自右春坊外的通训门往西走即可。
素玉一路小跑,姜离二人也脚步如风,入通训门没走多远,姜离便看到了乌泱泱一群人围着宁瑶和李瑾。
崇文馆在十多丈外,而在人群之后,赫然是拆完了的凌云楼旧址,因正在工期中,地上拆下来的旧木料成堆,东北方向,又有挖地基挖出的夯土成山。
而李瑾不知看到了什么,正死死抱着一块拆下来的围栏不松手。
“娘娘,薛姑娘来了”
素玉一声高喊,围看的侍从们纷纷让了开,姜离跑到母子二人跟前蹲下,便见李瑾面白潮红,满头大汗,口中啊啊有声,已暂失心智,而宁瑶紧紧地揽着他,一只手更捂住了他的眼睛。
“娘娘,这是怎么了?殿下被什么吓住了?”
姜离情急相问,宁瑶闻声,直往李瑾正前方看,姜离顺着她目光看过去,下一刻,饶是她都一个激灵
只见堆成小山的夯土之中,竟悚然露着一个海碗大小的骷髅头骨!
慢几步跟来的郑文薇气喘不已,刚要发问,也一眼瞧见了那头盖骨,她吓得尖叫起来,又慌忙道:“骨头人的头骨?!此、此处是凌云楼啊,怎会有死人骨头?!!”
姜离惊得说不出话来,而这时,她又扫到了头骨不远处的另一块灰白之物,仔仔细细一瞧,姜离心腔都停跳了一拍
那竟是一块儿属于女子的曲骨②!!
凌云楼地基夯土中惊现人骨之事震惊内宫。
不多时,得了消息的禁军统领章牧之和于世忠都带着人赶了过来。
又没一会儿,御令自内宫而出,拱卫司指挥使姚璋和大理寺少卿裴晏也一同被宣了进来,于此同时,负责拆凌云楼的匠作坊少监李策也自万寿楼匆匆而来。
乌泱泱数十人围着凌云楼,不远处的凉亭中,姜离正在给李瑾起针,“好了,没事了,照着我的方子用上汤药,再睡一觉便什么事都没了。”
李瑾靠在宁瑶怀里,此刻面上汗意半消,只闭着眸子,身上轻颤未止。
于世忠担心道:“怎么会来这里玩呢?”
凌云楼重建,入七月才彻底拆完,因周围颇多殿阁房舍,这施工之地皆以栅栏围了起来,每日只工匠与负责看守的禁军们出入。
宁瑶道:“他养身子歇了好些日子了,这两日才开始来崇文馆进学,我今日来接他,就多和李夫子说了两句课业上的话,他便一溜烟没影了,起初那路口围着,我们都没想到他进来了,待听到喊叫声,便已经来不及了。”
不远处路口的围栏被推开,自是宁瑶几人情急下所为。
于世忠叹道:“陛下还在太极殿问政,一听出了这样的事,十分担心小殿下,娘娘快把小殿下带回去歇着吧,这里交给裴大人和姚指挥使便是。”
素玉闻言一把将李瑾抱起来,宁瑶忧心地看着那夯土堆道:“这样的地方,怎么会出现人骨呢?这可是”
这可是宁阳公主进学安寝之地。
于世忠摇头道:“老奴也不明白,只能查了,娘娘放心吧,有了消息老奴第一时间派人去景和宫,这会儿太子殿下也不在,您看看,若不成的话,把钦天监的人叫来给小殿下驱一驱邪煞?”
已是七月初十,距离祭天大典不足半月,李霂昨日去往皇陵督工,今日傍晚才能回宫。
宁瑶婉拒道:“先不必了,人多瑾儿更难安神,我先带他回去。”
宁瑶带着李瑾先一步离去,姜离和郑文薇则暂时留了下来,于世忠见状本想将二人也劝回去,不料远处已响起了轻呼声。
“将军!找到了!又找到了两块儿”
裴晏虽奉命而来,但大理寺差役并无入宫闱之权,眼下在夯土堆里搜查骨头的是章牧之手下的羽林卫。
前后两炷香功夫,土堆旁的草席上已经搜出了二十多块人骨,有大有小,看颜色便多颇有年头,姜离早就奇怪此事,闻声连忙靠近了些。
于世忠念在她得景德帝看重,便也不曾阻止。
裴晏这时道:“薛姑娘正好在此,可能看出什么?”
“死者是成年女子。”姜离指着其中一块儿骨头道:“这块儿骨头乃人之曲骨,男子曲骨下角尖锐,女子曲骨下角宽大,眼下只能看出这些。”
李策来了半晌,这时道:“地基初七才开始挖,就挖了东南一面的,昨天晚上挖到了二更时分,当时天已经黑了,杂工们只顾着移土,压根没注意里头有什么人骨,这地基填的深,石块就不少,只怕是将这些东西都当做石块了,这土堆垒的高,只怕半夜里自己往下滑了,这才将人骨露了出来,不巧被小殿下看到了。”
凌云楼已被拆尽,十多步之外的旧址处,被挖出了一个两丈见方的深坑,乃是要将所有旧地基的木料石料尽数掘出,重打新楼地基。
李策有些歉疚,接着道:“这楼修了二十多年了吧,这地基更是填了丈余深,这么深的坑,只能是当年修楼之时埋进去的”
于世忠眼皮一跳,“这怎么可能?当年修楼的差事是内府与工部一起主持的,连老奴也费了不少心思,若当时埋进了一个活人,老奴怎可能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