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陛下费心。”杨惠妃更开心宏治帝的态度。天家的天子和太后商量事情, 杨惠妃坐享其成。
杨惠妃当然巴不得。
来金粟宫,宏治帝小坐一番,品茶一番, 再是留予杨惠妃一个前程。
从金粟宫离开,宏治帝去一趟寿康宫。
不止为了给太后问安,更去探望了落水的三皇子四皇子。
当爹的, 又哪能不在意儿子。哪怕知道三皇子四皇子无碍。
李子彻还是亲眼来瞧瞧。
对于三皇子四皇子而言,见着父皇当然更开心。
特别是父皇留在寿康宫用晚膳,父子一道用饭,高太后瞧着这等和乐的场面, 她老人家的胃口不错。
貌似一场祸事过去,于高太后而言, 幸甚。
晚膳后, 三皇子四皇子陪着说说话。谈话,消食, 二者不耽搁。
一直到三皇子四皇子道别, 二人回寝殿后。
寿康宫,慈仁斋。
主殿内,李子彻与母后二人谈一些事情。此时此刻, 挥退侍候的宫人们。
“瞧天子慎重,可是又闹出什么大事情?”高太后摆摆手,道:“真做裁决, 天子办妥当了,说给哀家听听即可。”
若是不妥当, 高太后人老了,她是真不想管事。
管来管去,还管出祸事。对于高太后而言,她的心头不好受。
“母后。”李子彻坦露自己的打算。
“朕打算晋封宜妃为贵妃,同时,让惠妃辅佐皇后料理一些宫务。”李子彻说出自己的打算。
高太后听罢此话。她抬头,忙问道:“天子不满意皇后?”
“可是为了哀家的事情。这不打紧的,不过是下面人办坏事,再是没脸,也伤不着哀家一毫半分。”高太后以为亲儿子是为自己愤怒不平。这忙解释一回。
对于高太后而言,被儿媳拿着把柄确实是丢人。
可丢人,这都丢了。高太后想得开。
人嘛,只要想开了,又是老年迟暮之时。有些事情总归是割舍的下。
“有一部分是不高兴皇后的举措。”李子彻实话实说。
“哀家是婆母,皇后是儿媳。涉及到哀家这一边的用人不妥,皇后不指正,也许是避讳哀家。此事错在哀家这里,唉。”高太后一声叹息。
“真是人老了,精力也不济。为此,哀家才会退一步。”高太后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李子彻的目光落在高太后身上,他道:“不止是不满意皇后,皇后有些事情落了把柄。朕不放心。惠妃辅佐,算是敲打皇后。”李子彻亮明牌。
听着天子的话,高太后不言语。
良久后,高太后说道:“这等事情,天子看着安排就好。惠妃人不错,她能帮衬,也挺好的。”
“至于宜妃……”高太后一万个心思,她都不想万宜妃晋位。
想着娘家先求情,再告饶。虽说一切是向天子表态,哪怕借着高太后表态。
高氏一族低头,明面向皇家,实则向痴傻的宜妃。
光想想,高太后对于宜妃说没芥蒂?谁信啊。
高太后扪心自问,她就算感激着宜妃救下两个亲孙儿。多赐赏便是。
晋位?
高太后不乐意的。
只是太后前面才说,她不管事。如今天子问,哪能改口,没这等道理。
“宜妃为救济仁济成,她确实受罪了。天子想补偿,也成的。惠妃膝下有济民,她辅佐一些宫务。宜妃难再孕,晋位贵妃……”高太后越是说,这也琢磨出来。
天子还是想平衡宫廷内苑。三方平衡。贾皇后貌似势大。
可杨惠妃势力不弱,这二位都有后劲儿,还是后劲十足。
唯宜妃,瞧着是一幅空架子。
至少高太后这般看。想通了,高太后当然就是不阻止。
“倒也合适。”高太后给出这样一个评价。
在寿康宫里,天子和太后达成一致的意见。
这等事情落下圣意之前。或者说,有些事情嘛,总要见着风声的。
昭阳宫,椒房殿。
贾皇后按着往常的时辰入眠,就是睡意不好。
次日,醒来后。
待嫔妃们来请安,不知道是不是错觉。贾皇后总觉得杨惠妃光彩照人,恍如神妃仙子一般。
一众嫔妃问安,贾皇后受领。不过客气几句,尔后,贾皇后领诸嫔妃到寿康宫请安。
寿康宫。
高太后对待诸嫔妃的态度如往常。或者说,只要不是特别的圣宠,高太后一般不在意。
高太后更在意贾皇后和杨惠妃膝下的两位皇子。
高太后的问话,也是问着两位皇子。
太后关心亲孙子,甭管贾皇后,还是杨惠妃,二人都是仔细答复。
此般情况,其余的小嫔妃们瞧着也不过心头多羡慕。恨不能以身相替。
关心过两个亲孙子。高太后的话进入正题,她说道:“皇后,昨个天子跟哀家商量。说是宜妃救济仁济成有功。天子有意晋封宜妃为贵妃。哀家同意了。”
天子、太后的态度明确。明明白白表现出来。
“皇后,你意下如何?”高太后问道。
这用问吗?
不需要的。至少贾皇后心头这般想。
心头苦涩极了,这是贾皇后的真实想法。一个贵妃冒头。天子太后一致意见,问她做甚?
贾皇后心头想反驳。
可出口时,贾皇后语气温柔,回道:“陛下之意,断没错的。母后,宜妃妹妹有功,有功当赏。最合着规矩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