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人来,也带来礼物。冬日的礼物,最好的当然是暖和的冬衣。
哪怕是一般的冬子,那也难得。
万蓁蓁想准备这一份礼物,也是做了许久的准备。
不止每一人赠了冬衣。万蓁蓁更赠了每一个孩子糖果。
甜味儿,那可是这一个世道里难得的美味。
在小郎们这儿鼓励一般。尔后,又去小女郎的屋里。
万蓁蓁一样的态度,也是鼓励着她们。
对于小女郎们学字习武,于万蓁蓁的想法,那当然是盼着她们将来能保护好自己。
学文识字,能管家理事。又或者做一个职差,得一份薪水。
一个女子想独立自主,经济就是上层基础。没经济的支撑,一切就是空中的楼阁。悬乎了。
至于学了刺绣做衣,厨艺算帐等等,那是因这一个世道是自给自足的农耕时代。可没那般多的经济活动。
在万蓁蓁的心里,技多不压身嘛。
又或者说哪一日,万蓁蓁不在了。这些学会技艺活的小女郎们总有一技之长,能谋一个吃饭的本事。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哪怕万蓁蓁想得太多,可能是未虑胜,先虑败。
可万蓁蓁对于当好养母一事,她是认真的。
因为认真了,才会仔细的参考这一个世道。做了最符合这一个世道里,对于孩子们最好的前程安排。
至于最后孩子们会不会走上这些规划,万蓁蓁都不介意的。毕竟孩子们的人生是他们的人生。
万蓁蓁替代不了。
在庄子上,万蓁蓁陪着孩子们,她与孩子们同食。与此同时,也陪孩子们一起练字习武。
短短几日,万蓁蓁得着孩子们的喜欢。她对于孩子们而言,不再是武学师傅口中的万贵妃。亦不再是教导嬷嬷口中的贵妃娘娘,活命恩人与大贵人菩萨等等。
而是实在的,填补了孩子们心灵的“养母”。
鞠华也陪着贵妃回了庄子上。对于这儿,鞠华太熟悉。
瞧着贵妃娘娘待大家伙的平易近人。鞠华心头很感动。
想到尤嬷嬷的一片恩情。鞠华想,这儿才是她的家。
住了庄子上的这些日子。鞠华哪怕小小年纪,她也看得明白。不止她觉得这儿是家。同住庄子上的小伙伴们一样。大家伙都觉得这儿是家。
万蓁蓁想在庄子上多住几日。可惜,为了不在天子跟前的信用破产。
万蓁蓁只能惜别庄子上的一切美好。不止这里的自在,更是这里的人。
离开之前,万蓁蓁给小郎小女郎们叮嘱一番,关切一番。
等着回到皇宫里。万蓁蓁突然还有一点不适应之感。
丹若宫里,万蓁蓁在猫冬。
昭阳宫。
贾嬷嬷跟皇后禀了最新查出来的消息,她说道:“禀皇后娘娘,前头查明真相。奴婢已经查着线索。”
“这线头拢到疏香宫的淑妃身上。奴婢糊涂,也闹不懂淑妃如何跟昭阳宫不对付。”贾嬷嬷揣了明白装糊涂。
“嬷嬷,淑妃膝下有六皇子啊。或者心气高了,志向高了。”贾皇后随口一语。
“娘娘,如此一来,疏香宫不可不防。”贾嬷嬷说道。
“当然防,还不止一手。”贾皇后说道。
“给金粟宫透一透消息,总不能让惠妃一直盯紧着昭阳宫。也得给惠妃添一点堵才成。”贾皇后吩咐一回话道。
“诺。”贾嬷嬷应一话。
要说昭阳宫的动作挺好。
金粟宫里,杨惠妃得着一些消息。又瞧着崔淑妃最近的得意风光。
崔淑妃当然得意。她膝下抚育着六皇子大公主。至于风光嘛?
天子又赏了崔淑妃,或者说是崔氏一族在朝堂上又出得力之辈。崔淑妃沾着光彩。
瞧瞧宫廷里。如今皇子们各有势力撑腰。
大皇子是杨惠妃的亲儿子,如今还是有心气儿的很。总是想搏一回大的。
东宫已定,太子和皇后当然是安坐如山,就凭着一个字,稳。
至于三皇子四皇子,这抚养在寿康宫。高氏一族对于二位皇子还是亲近着。
如今的六皇子嘛,崔淑妃抚养着小皇子。崔氏一族如何想法?这真的难说。
反正崔淑妃肯定是会盼着养子的前程远大。
“崔氏。”杨惠妃念叨一回。
“哼。”杨惠妃冷哼一声。
“嬷嬷,盯紧了疏香宫。本宫可不想跟昭阳宫斗来斗去,真让淑妃得了大便宜。”杨惠妃跟杨嬷嬷吩咐道。
“诺。”杨嬷嬷恭敬应话。
“娘娘。”杨嬷嬷小心的又提醒一回。
“奴婢听说了一事。”杨嬷嬷迟疑着,还是讲了一话道。
“说说。”杨惠妃一幅淡然模样。
“只是小道流言。说何婉华跟孔茂仪不对付。”杨嬷嬷问道:“您瞧瞧,这会不会是疏香宫的破绽。”
“……”杨惠妃一听,这时候就沉思起来。
“听着是破绽,可本宫总有一种感觉。像是一个局。”杨惠妃凭直觉讲道。
“那作壁上观。”杨嬷嬷小心的建议道。
“先瞅瞅,不着急。”杨惠妃给出答案。
第64章
宏治七年, 匆匆而过。迎来宏治八年的春。
仲春来临,夹钟之月。疏香宫里,六皇子大公主的周岁宴到来。
皇子公主的周岁宴当然不能小办。毕竟周岁的拭儿礼, 除旧迎新,纳吉去秽。对于新生儿而言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