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治十七年,秋日, 秦王被刺死,秦王妃民难产而亡,一尸两命。
与此牵连者不计其数,帝上命令之, 比严肃处之。砍掉脑袋者,有官员十余人。世家寒门、豪强大户的家主者, 亦有十余人。
至于被流放者, 牵连几千之数。
一时之间,整个大周皇朝境内, 那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朝堂上安份下来, 边疆之地一样的安份下来。貌似没谁想在这等时候挑战一下帝王的怒火。
至于东宫光明前程,一时间太多人献媚了,那不过一点小事, 太合乎了人心人性。
宏治十八年,春。
七皇子李济昰搬进皇子所,与此同时, 不足年岁的八皇子李济孝也是嚷嚷一回,尔后, 八皇子李济孝是心满意足的跟一母同胞的哥哥一起搬去皇子所。
昭阳宫。
万蓁蓁瞧着哥俩好,一起搬去皇子所。她跟万嬷嬷讲道:“也不知济昰、济孝住了皇子所,他们可习惯不?”
儿行千里母担忧,哪怕孩子只是换一个住所,寝宫换了。总归往后母子仨见面,那不如往前自在随意。
万蓁蓁还是在意的。不过规矩摆那儿,孩子大了,不可能一直做了母亲羽翼下的雏鹰,总有想翱翔天际的时候。万蓁蓁能理解,那一种想当家作主的心态。
就是太理解,她还是忍不
住的关心与在乎。
“皇后娘娘请放心,明个二位殿下来昭阳宫问安。到时候您且瞧瞧二位殿下的气色,一瞧便知了。”万嬷嬷劝慰话道。
“嬷嬷的话在理。”万蓁蓁点头。道理她懂,就是忍不住关心。
与嬷嬷说一说两个亲儿子的事情后。万蓁蓁收拾一番心情。尔后,她又整理一番仪容。如此,万蓁蓁便是领着宫人往泰和宫的养心斋而去。
这些日子里,万蓁蓁宿于昭阳宫。可白天时,多数时候也会去了养心斋。
至于两个亲儿子,他们也是在亲娘去了养心斋时,还是提前念一念书,习一习武。可谓是教育前提适应一番。
对于孩子们的适应能力,万蓁蓁不怀疑。
只万蓁蓁如今也开始适应她的新生活。毕竟孩子不是全部。
万蓁蓁要适应的便是枕边人宏治帝的一些表面放权。
当一个替天子批奏本的写字机器,这便是如今万蓁蓁的新工作,新挑战。
万蓁蓁有自知之明,她的朱批跟天子的朱批不一样。哪怕有八多像,可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奈何朝堂上的朝臣们也在装傻,没人提出来异议,万蓁蓁当不知。
可能这些朝臣们也在装着不知道皇后在中间的替身作用。
又几日。
到宫廷内苑,诸嫔妃请安之时。
昭阳宫,正殿之内。万蓁蓁专门起一个早,在梳妆之后,她召见了一回诸嫔妃。
“臣妾参见皇后娘娘,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诸嫔妃向万皇后恭敬见礼问安。
“免礼。”万蓁蓁虚扶一下。
万蓁蓁落坐于上首之位,此时,她略一打量诸嫔妃的气色。
这些日子的适应,对于新生活的一切,万蓁蓁很适应。
可今个一瞧众人,万蓁蓁瞧出来,杨惠妃的气色很差。或者说杨惠妃似乎不太适应新生活。
对于杨惠妃的近况,万蓁蓁了解。大郡主这一位天子的皇孙女已经抱进宫,如今抚养在亲祖母杨惠妃的膝下。
至于其它事宜,倒跟以前一样。可能又不一样。那便是东宫势大,势大到明眼人的地步。
可东宫势大之时,朝堂上,蜀王、赵王二人多得帝王重视。
可再重视呢,蜀王、赵王的威势比起秦王那差了一筹。
谁让秦王当初有军功,甭管里面有没有涮副本的关系,至于秦王的军功,世人承认,那真的揽了一些军中关系,更是网络住一些人心。
如今的蜀王、赵王,除了跟高氏一族走得近。至于其它的世家,可能便二位亲王的妻族走得更近些。
其余诸世家世族们,那都在观望。更甚者还是从了东宫大势。
“春日农桑为重,本宫近日会关注养蚕一事。此系女子德行。”男耕女织,这一个时代下的大背景。
贵为皇后,关注农桑之事,这便是万蓁蓁得注意的。
亲蚕礼,这不止是皇后向天下人宣视德行,更是替自己加冕的荣耀。
对于万蓁蓁而言,她有事情干,宫廷内苑的嫔妃们也不能闲着。人一闲,那容易出事。
织布养蚕。万蓁蓁替嫔妃们多寻一点事情。她要忙碌,可不能让旁人也闲着。
见万蓁蓁起话头,崔淑妃这等难得的人淡如菊的妃位那也开口,颇是赞同的模样。
倒是杨惠妃一直是默然不语。哪怕诸嫔妃多是夸了赞了,想方设法的捧了万蓁蓁这一位皇后娘娘时,杨惠妃还在沉默。
可有些事情,万蓁蓁掌了宫权后,她是知道一点事情的。
杨惠妃在人前是沉默的很。可在背地里,杨惠妃有干了一些事情。
对于东宫,杨惠妃就很关注。一直东宫里不得宠的女眷,杨惠妃最是乐于助人。
那些不得太子重视的女眷们,生活上肯定有些小困难。不过,不要紧。杨惠妃是帮衬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