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亲爹再回炉,再想想,多想想,李济成还要脸,他难堪。
再难堪,赵王也不敢忤逆君父。得了帝王口谕,只能灰溜溜的回了赵王府。
回赵王府,一落前院书房。
赵王李济成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他的心腹就是来禀信。
朝堂出事,或者说替赵王奔走的几位京官出事。不是一人出事,而是全部出事。
“这……”
赵王李济成当时傻眼。
这时候赵王已经反映过来,这有人弄他。谁弄他,还是光明正大。
想一想被一脚踢回府,赵王就抄懂。这是君父在收拾他跟身边人。
“本王冤枉。”赵王李济成感觉了委屈。他是想哭述,可见不着君父。
对于赵王的遭遇,蜀王全知道。这做哥哥的也心疼弟弟。可衙门里的差事,那还继续。
只下差后,蜀王没先回蜀王府,而去了弟弟府上。
此时的赵王已经发泄过。蜀王来时,赵王已经佛系了。
“三哥。”赵王见着哥哥,一脸苦涩。
“四弟。”蜀王瞧着弟弟,道:“咱兄弟俩说说话。”
对于蜀王的态度,赵王不拒绝。
兄弟二人落书房里谈话,蜀王先安慰一番弟弟。
“三哥,这事情怨我,我是开罪了父皇。”赵王先认错。
甭管他心里如何想,是不是觉得自己对了错了?
这态度得表出来,那千错万错,肯定不是君父之错。君父没错,错了只能是儿子。
“四弟,你先避一避,等过些日子。我得着机会向父皇求情。你只当避府读书几日,无大碍的。”蜀王宽慰弟弟。
“只得如此。真惹恼了父皇,不止我要遭。恐要拖累三哥。”赵王讲道。
赵王府里,哥俩好。蜀王赵王谈话,蜀王是好好宽慰弟弟。
待蜀王走后,赵王又是一声叹息。
倒是蜀王回去后,他跟幕僚商量一番此事。商量来,商量去。
有些事情蜀王心头也懂,这是君父敲打。能怎么办?做儿子的就得受着。
宏治二十六年,秋。
南边大捷,燕京城得着捷报后,一片欢喜声。
也在大军大胜,将要归朝时。七皇子李济昰,八皇子李济孝被天子册立为亲王。
七皇子李济昰被册立为吴王,八皇子李济孝被册立为越王。
同时,吴王李济昰将大婚开府。至于李济孝这一个年十二岁的郎君,这婚事倒要缓缓。
昭阳宫。
万蓁蓁瞧着要做新郎官的亲儿子,她很开心。
对于内府办了婚期一事,万蓁蓁一直关注着。毕竟这是娶新妇,万蓁蓁很重视。
万皇后一重视,下面人更重视。当然了,从便是已经出嫁的德阳公主也是进宫来,给未来的弟妹添妆。
这添妆不添妆,这是态度问题。德阳公主对于昭阳宫的态度,那当然是亲近之余,也是敬重三分。
“恭喜七弟。”德阳公主进宫时,正巧碰上七弟八弟来昭阳宫向母后问安。于是德阳公主亲自跟弟弟道喜。
“与姐姐同喜。”李济昰装着不在意,他不怕人笑话。
倒是旁边的李济孝跟姐姐挤眉弄眼,把德阳公主还逗笑了。
瞧着姐弟三人,那是气氛融洽,万蓁蓁的心情也颇好。
至于教导儿子什么的?万蓁蓁瞧着帝王教导的挺好,他就不插手。
至于儿子将新婚,有哪些事情要教导吗?不需要。
宫廷之内,教导嬷嬷有,教导宫人有。有些事情万蓁蓁可以少掺合一点。只要挑对人,挑好人即可。
至于能侍候吴王越王之辈,谁都是万蓁蓁考查再三。那肯定得是家世清白,禀性过关者。
落万蓁蓁心里,虽然儿子成婚早,可早些成家立业也好。
让孩子开府了,让孩子去瞧一瞧外面的新鲜空气,那多自在。
“济昰,你大婚后,便要开府。往后,你八弟可去你府上小住。你哥俩好,往后也要多亲近。莫是成婚,就是姐弟兄弟生份。”万蓁蓁打趣一回。
用打趣的语气,万蓁蓁说出来心底的期盼。
“母后放心,儿子明白。一家子骨肉哪里会生份。”在李济昰眼中,姐姐和弟弟,那跟父皇母后一样,全是一家子亲人。
八皇子李济孝也是连连点头,那哥俩好的表情,那真的表面得很真诚。
德阳公主还笑一回,道:“母后,您听听,七弟这话说到心坎上。都是一家子骨肉,自家不亲近,那哪成呐。”
昭阳宫里气氛甚好。万蓁蓁很享受这般的温馨。
樊氏,会阳伯嫡女。在大选后,便被天家赐婚。
哪怕新爹出征,府上气氛紧张了一阵子。如今樊氏还是在府上学一学规矩,备嫁一回。
樊氏是未来的吴王妃。在府上的待遇,比着从前更好三分。
可一些亲戚们前来拜会时,樊氏瞧出来,亲人们待她的态度不同。
哪怕樊氏心里觉得自家亲人,不必如此。总归瞧着亲人们对于她的婚事开心,她心头,也是挺开心。
特别是指婚后,吴王有时候会差人赠了礼物到会阳伯府。
吴王是一位君子人物。樊氏是瞧过两回。
一回是在皇后娘娘的昭阳宫,那一回是凑巧。皇后娘娘召见秀女,吴王殿下正好来向皇后娘娘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