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家这儿,今个热闹。”高太后脸上全是笑容。
待高贵妃见礼后,高太后唤了高贵妃落坐。
此时贾皇后说道:“母后,今个儿媳就想来您这,跟您亲自道一声喜。二位采女怀上皇嗣,此天家的双喜临门。”
“儿媳想,二位妹妹一定也是一样的心思。”贾皇后笑意盈盈。
贾皇后话罢,杨惠妃捧场,她一开口了,既捧高太后,也捧贾皇后。
说场面话嘛,杨惠妃这会儿是明里暗里的拍马屁。当然主要是拍高太后的马屁。
高太后挺吃这一套,听过杨惠妃的拍马屁,她的脸上好似几缕皱纹都舒展开。整个人的精神特好。
“好,好,借惠妃吉言。哀家盼着二位采女争气,最好来年替皇家添子。哀家盼着多添两个孙儿。到时候哀家一定重赏了。”至于赏谁?高太后不需细说,懂得都懂。
听过高太后的话,贾皇后笑道:“母后,哪用得着明年重赏。依儿媳看,二位采女孕有皇嗣,这便是功。儿媳多嘴。儿媳替二位采女请恩,请了母后的懿旨,给二位采女提一提位份。”
高太后听过贾皇后的话,她笑道:“你考虑的周到。依你,哀家全依你。”
“那……”高太后沉吟片刻后,说道:“便提了正六品。享正五品的待遇。”
“目前就如此,待二人生下皇嗣后,再重赏不迟。”高太后讲道。
“母后英明。”贾皇后忙说道。
“太后英明。”高贵妃、杨惠妃当然一样的附合一回话。
英明不英明的,这不重要。这会儿高太后发话了,没谁会反驳。
真反驳,那不是讨了太后的憎恶嘛。更何况,甭说正六品宝
林,便是正五品才人,那离着各位“娘娘”的尊位还远着。
关于晋封两个正六品的宝林。不过太后一句话的事情。
哪怕是宏治帝知道了,也是补录一句。帝王不会反驳这一点微末小事。
当然关于嫔妃晋封的事情,高太后没直接降懿旨。她是跟前来寿康宫请安的儿子李子彻商量后,由李子彻降的圣旨。
可太后的恩典,在宫廷内苑还是传开。
甭管是徐宝林,还是魏宝林,当然都要感恩了太后娘娘的恩典。
宏治元年,冬。这一年的冬似乎格外的冷。
朝廷起风波,贾氏一族犯了事情。或者说国舅爷犯了事情。
对于国舅爷这等身份,那小事,压根儿不叫事。真犯事,指定得是大事。
至于被揪出来的不干净底子,便是当朝的御史弹劾走私,还是走私军械到敌国。
搁严厉一点的帝王,砍了脑袋,这都不冤。对于宏治帝而言,这事情他早查到。
可查到又如何?
早先的只是小节,或者说那时候的国舅爷还不是国舅爷,胆儿还小,贼脏还少。抓了,不痛不痒。
如今一犯事,还被查到获,当然就是大案。还是一案连一案,跟边军镇将都是牵连上。
朝堂上不止外戚,或者说就是外戚里,也不止贾氏一族。
高氏一族,太后娘家。也是后族,也是外戚。还有杨氏一族,杨惠妃是宫里的娘娘,她的膝下还有大皇子。
宏治帝尚未立储,谁能料准,这太子的储君之位,花落谁家?
皇宫,宫廷内苑,金粟宫。
“嬷嬷,你说,皇后是大义灭亲,还是大义灭亲呢?”杨惠妃的唇畔扬起一抹笑容,她跟身边的嬷嬷问道。
可这一份笑意,没映在眼眸子里。杨惠妃这笑更像是嘲讽。
“娘娘,奴婢愚钝,奴婢不懂。”杨嬷嬷赶紧回道:“只是依奴婢的浅见。许是皇后娘娘割舍不了国丈府的世子。”
“嬷嬷,你这话在理。”杨惠妃赞同的点头。
“国丈的儿子多。可跟皇后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就一个世子。旁的,与皇后哪有几分真感情。”杨惠妃感慨一回。
杨惠妃如此讲,当然是因为贾皇后是贾国丈的嫡长女。世子跟贾皇后是国丈的原配嫡妻所出。其余的兄弟嘛,不是庶弟,就是继母生的弟弟。
早年贾皇后在家时,她跟一母同胞的兄弟亲。庶弟,不入眼帘。
至于继母生的弟弟?那是贾皇后嫁进皇家,成为齐王妃之后,继母才生下来的子嗣。说起跟贾皇后的情份,没相处,没经营,不能说没有,也近乎于无。
第32章
不同人面临选择时的答案皆不同。因为人心不同, 人性不同。
皇宫,宫廷内苑,昭阳宫, 椒房殿。
贾皇后见过继母,待继母离开后,贾皇后坐于大殿主位上, 她似乎在沉思。
良久后,贾皇后轻声叹息。
“嬷嬷,国丈府的意思你也听到了, 你说,本宫的父亲是不是要放弃了二弟?”贾皇后这是问话吗?不是。
贾皇后只是在感慨。
贾嬷嬷是贾皇后的陪嫁,听着皇后的话。她忙回道:“皇后娘娘,世子爷是国丈府的继承人。哪能被放弃。”
至于真正的原由, 贾嬷嬷没细说。可原由不止贾嬷嬷懂,贾皇后更懂。
“呵呵。”贾皇后冷笑。
“本宫的父亲可不缺儿子。”贾皇后话中的语气有一点冷。
嫁进皇家这些年, 贾皇后对于亲爹的支持有多少, 对于家族的支持有多少。她全记在心上。
这些年里,贾二公子给贾皇后塞的私房又有多少, 贾皇后更心知。
人嘛, 就怕比较。一旦比较了二弟的用心,那亲爹和庶弟们的用心不足,这就太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