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沈雪薇叫他们去萧家,他们至于这么狼狈吗?当初断亲也是沈雪薇劝他们的,甚至把沈云萱嫁去萧家,也是沈雪薇劝的。这个惹祸精怪不得让婆家厌恶,她把娘家也搅和得一团糟!
沈雪薇在病房等他们消息等到晚上,不但没等到人,吃饭还得自己去打,兜里又没带钱,好说歹说才跟同屋的人借了点钱票吃上饭,一通折腾肚子又疼了起来,别提多憋屈了。
这边沈云萱和萧俊等人一走,就向邻居们道谢,拿了茶叶蛋送他们。
这年头好些人家里攒着东西不舍得吃,放着放着就放坏了,但有时候就算鸡蛋臭了也能煮了当臭鸡蛋吃,是舍不得扔的。今天为了沈云萱,大伙儿砸了不少东西,沈云萱当然要给他们补回去。
邻居们推辞不要,抵不过沈云萱非要送,最后还是收了,纷纷安慰她别因为那俩人生气,他们根本不配做爹妈。
沈云萱又和他们聊了好一会儿才回去。
于虹他们早就等着呢,之前他们想出来,沈云萱让他们别露面,省得沈家人扒上来攀扯更多,再跑去他们单位闹就更麻烦了。他们几个在屋里听着动静,见沈云萱没吃亏才放下心,这会儿又怕沈云萱难过。
沈云萱笑道:“放心吧,我断亲那天就想好了,肯定不会后悔。”
于虹连连点头,“不后悔,他们不配。幸亏听你的,早早把这些事说给邻居们听了,要不然今天还得掰扯半天,说不定还有信了他们的,在背后瞎嘀咕呢。”
萧俊笑出声,“是云萱平时送的那些茶叶蛋的功劳吧?”
这是肯定的,但大伙儿热心帮忙也是真的,只不过是因为沈云萱平时和大家交好,让他们把心偏到这边罢了。她早就知道沈家见她挣钱会找上门,所以早有准备,感谢这个热心的时代,大家真的帮了她不少,她都不用和娘家人纠缠了。
沈云萱冲了糖水,招呼大家坐一起喝,说道:“我刚开始卖鸡蛋的时候,沈家还害怕我连累他们,这才多久?他们就眼红地找上门了。之前碰到邢家人,也说过我们挣钱了过得不错。
这种事,只要用心关注,就能发现卖货确实挣钱,你们决定好了吗?要不要卖货?”
萧大嫂第一个出声,“我决定好了,我打算卖日用品,我的工作也找好了接手的,是我领导的侄女,给我六百块钱。我还跟领导谈妥,以后从他那买下供销社的残次品。”
沈云萱眼睛一亮,夸赞道:“大嫂好聪明,这工作卖给领导就交了人情,进货渠道有了,以后有来有往说不定还能求人帮忙。”
平时很少有人这么直白地夸人,大家都很含蓄,萧大嫂被夸得有点不好意思,笑说:“我就觉得你有本事,你都觉得行,那我底气就更足了。这两天我就办手续,先少拿点货去卖,要是能行,再多拿货。”
沈云萱点点头,萧志军又道:“我也决定了,我回家做吃食卖。一样是做饭,在家做比在国营饭店挣得多太多了,正好我在家还能给你们做饭吃。”
这段时间卖的面食都是萧志军做的,卖得很好,大家自然没意见。最让人惊讶的是于虹,她也要退出来,她要卖衣服。
“我跟厂里谈好了,工作就给厂长的小儿子,我从厂里拿残次布料。”她和萧大嫂商量过了,是一样的路子,笑道,“拿了布我做成衣裳,过几天我去省会逛逛,看人家都卖啥,回来我自己做着卖,保管能行。云萱,你觉得咋样?”
“我觉得特别好,肯定能行!”沈云萱竖起大拇指,眼神里充满赞赏,让全家人都有了信心。
之后有认识的人发现,萧家四个职工,只剩一个了,就是当老师的萧家老大,另外三个都出来摆摊卖货了!
大家第一反应就是震惊,接着就觉得他们疯了,甚至在背后说老萧家掉钱眼里了。
“不就是小儿子两口子挣了点钱吗?竟然一家子都开始卖货,好好的工作都不要了!”
“就是,要是哪天抓投机倒把,这一家都得完。他们咋想的?这也太冲动了。一把年纪一点后路不留。”
“以前老萧家就萧俊没工作,都发愁得很,现在倒好,全家就老大有工作,工资还不高,他们糊涂啊!好好的工作都便宜别人了。”
那可都是好工作,好岗位,是将来能传给子孙后代的铁饭碗,就这么被他们丢了,所有知道的人都不能理解,连萧家人的亲戚都来劝了他们好几次,但木已成舟,谁劝也没用啊。
萧家人看着大家唉声叹气地为他们可惜,心里却没后悔过,反而每天起早贪黑,红红火火地忙上了。
沈云萱陪于虹一起去省城,两人不但看了商场里卖的衣服款式,还去各单位蹲点,看那些手头宽裕的上班的人都穿啥款式,真有一些不是本地的,听说是托人从首都和海市买的。
沈云萱对这方面不算太懂,但她见过后世流行的那么多款式,知道哪种流行的时间长一点,哪种流行得短一点,再加上眼光好,给于虹提了不少建议。于虹则是真的行家,很多款式她看看就能做出来,复杂点特殊点的就在本子上画个简单的图,记下要点,回去琢磨琢磨也能出来。不说一模一样,大致上是差不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