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乡亲们来接孩子的时候,在大门口就闻见了香味儿,还开玩笑说小夫子家里做好吃的了。话刚说完,突然看见孩子们都捧了半碗粥递上来,说特意给他们留的,让他们品尝,还说这是大家一起帮师父抓的鱼,这是今日学的生存技能。
大家看见粥里竟然有肉丸子,都有些局促,推辞不敢接。还是吴老太和里正聊了两句,里正第一个接过了孙子的粥,他喝了一口,诧异道:“这是云萱丫头做的?怪不得老姐姐对这丫头赞不绝口,这手艺比县里的餐馆也不差啊!我还是头一回喝带咸味带肉丸的粥呢!”
他这么一说,勾起了所有人的好奇心,粥实在是香气扑鼻,而且里正还带头喝了,大家就不客气了,一边道谢一边慢慢喝完了半碗粥。
“云萱你做饭真有一手,将来我家有席面找你做啊!”
“云萱你深藏不露啊,以前都没听说过,这咋做的?可真好喝。”
孩子们立马挺起胸膛,“我知道我知道,我们跟着一起帮忙了,我会做!”
乡亲们都笑了,孩子们就算跟着做了能记住多少?不过也没人继续问,都知道沈云萱家里如今在卖吃食,说不定这也是要拿去卖的呢。大家再次向沈云萱道谢,牵着孩子走了。走出老远,还能听见孩子们稚嫩的声音,在给家人数数、展示算术的本事呢。
沈家的邻居也把孩子送沈云萱那里读书了,这会儿带着孩子回家,正好碰上沈家一行人下工回家。
沈老头看见那小孩蹦蹦跳跳地说什么十个铜板加六个铜板之类的,就嗤笑了一声,“想读书就好好读,让一个十四岁的女子教,不是害了孩子吗?我看她就是想骗你们的束脩,居然有这么多人上当!”
邻居是个泼辣的,当即站定怒道:“你个糟老头一天天不干人事,就会瞎咧咧。你搁这诬蔑沈师父骗人,嘲讽我们蠢,以为全村就你一个聪明人是吧?有病!我们那是交束脩吗?那是感激沈师父帮我们看孩子教孩子,给沈师父的谢礼!我们就给沈师父那点三瓜俩枣的,沈师父还给孩子们做肉丸子吃呢。沈师父不知道多好,你再诬蔑她一句试试?信不信我叫大伙来拆了你家门?”
小孩挺起胸膛,“娘,别跟无知的人一般见识。当心他仗着辈分倚老卖老,在外说我们坏话。有些人,自己没本事,也就只能到处说人坏话了。”说完一拍肚子,“哎呀,我都吃撑了,娘,撑得肚子疼,我要回去睡午觉。师父说了,一定要身体倍棒才能有出息,不能当个啥都不会的文弱书生,那就成废物了,我们快走!”
邻居没忍住扑哧笑出声,牵着孩子就进院子里,还重重甩上了院门。
沈老头气得差点喘不上气,沈财和沈栋急忙帮他顺气,扶他进屋,“爹,那女人头发长见识短,小孩也皮得欠揍,你别跟他们一般见识,气坏自个儿。”
沈老头怒道:“你没听见那兔崽子说吗?我无知!我倚老卖老!我没本事到处说人坏话!他还敢嘲讽家耀是啥都不会的废物,他怎么敢的?他跟那不孝的东西读了两天书,真以为能超过咱们家耀?”
沈老太忙说:“这村里谁都比不过咱们家耀出息,别气。”
周氏也道:“爹你消消气,等家耀过些日子回来,不但跟着少爷风光体面,还能拿回月银,能跟着李家顶顶好的先生读书,那才叫人羡慕呢。就先让他们蹦跶几天,到时候叫他们自打嘴巴。”
沈栋附和道:“家耀回来咱放鞭炮!让他们羡慕死,看他们谁还敢跟你顶嘴。怕是三弟一家子都要回头来给您磕头认错,想重新认祖归宗呢。”
沈老头气消得差不多了,冷哼一声,“不孝的东西死在外边也别想回来。”
他想象那个画面,觉得心里舒爽极了,第一次觉得日子怎么过的这么慢?沈家耀去了李家还没回来。
在李家的沈忠感觉度日如年,他每日鸡鸣时就得起,收拾好之后站在李耀升门前候着。无论李耀升什么时候起来,他都不能晚一点。晚上要等李耀升玩够了愿意睡了,他再多等一个时辰,直到确定李耀升不会醒来叫他,他才能回去休息,通常那时候已经过了半夜了。
沈忠两辈子加起来也没这样起早贪黑过啊,而且和三个下人合住一个大通铺,床板硬邦邦的,扑了一床褥子也硌得慌。他本就文弱,才几天就感觉腰酸背痛,浑身像散架了一样。
李耀升每天除了斗蛐蛐就是听曲儿,偶尔还去赌坊赌两把,然后再到茶楼听人说书,总之什么都做,就是不读书,连书房都没进去过。沈忠想象中的帮忙抄书、研磨之类的完全没有发生,甚至他连替李耀升挨罚都没机会,因为李耀升根本不进学!
沈忠心里叫苦连天,不知道哪里出了错。这日早上天还没亮,他刚准备去李耀升门前,就被李老太太的人叫走了。
李老太太敲打他几句,态度很冷漠,问了李耀升平日里做什么,竟然就开始警告他不许带李耀升学坏,叫他别把乡下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带到李家来。吓得沈忠扑通跪到地上,连忙喊冤。
李老太太没兴趣听他说,只交代他往后必须督促李耀升上进,劝李耀升读书用功。要是知道他什么都不做,由着李耀升瞎胡闹,就小心他屁股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