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进游戏的种田日常(113)

作者: 明月玉麒麟 阅读记录

宋柳一行人刚到村口,就换了村民的板车。

黄牛步伐稳健,一只麻雀落在黄牛的耳朵上,轻琢了一下。只听见它哞了一声,抖了抖耳朵。

那雀儿这才挥挥翅膀高飞远去,不知落在哪处的枝头。

路边有几个挑着扁担下地浇水施肥的村民,看见宋柳一行人也不忘打一声招呼。

“宋县商。”

“宋大人。”

“县商大人。”

宋柳笑着点头作应。

车夫挥了挥鞭子,让黄牛快速从这块窄道过去,腾出路来给着急下地的村民。

粗糙手背上有一层显眼的冻疮,已经起了皮。

车夫大哥的脸庞黝黑,嘴唇干燥,看起来是常年风吹日晒的。

“大人,前面就到了。”

他指了指前面的小山坡,笑了笑:“当时听说朝廷下派了个官老爷,大家伙都可高兴了,知道您是来帮俺们的。这些年老天爷不饶人,不是大雨就是大旱,庄稼折了不少不说,山路还总是因为天灾被堵个水泄不通的。”

说着,老大哥叹了口气。

“种出来的瓜和菜都出不去,山头上也卖不干净,放在仓里烂的烂,臭的臭……”

宋柳听着,不由地微蹙眉头。

那老大哥却洋溢着笑容,“你说这天也是怪,昨个儿还在下雨呢,今个儿大人一到,就晴了。”

话音刚落,就听他嘿嘿笑了声。

老实且淳朴。

宋柳不免对老大哥的印象深了些,问道:“大哥,可否告诉我你是哪家的,叫什么?”

“哦,哦。俺是村口那家茅屋的,俺叫吕良。”

“诶,那我以后就叫您吕大哥。”

“成啊。”

吕良摸了摸后脑勺,应道。

说两句话的功夫,板车已经上了小山坡。

山坡上伫立着一间小院。

这间小院跟村庄里的每一户都不同,五六间屋子连成一起。四周的墙壁却不是土培的,看起来是砖垒的,外围还抹了一层新漆。

房檐上的不是茅草,而是灰砖瓦。

不过院子的围墙有两边都用篱笆代替了,看起来是材料不够了。

院子里,有两块被圈起来的不大不小的地皮,土看起来刚刚翻过,是松软的。

院子不大,但是被收拾的干干净净。

靠近篱笆的地方摆放了一排奇形怪状的瓮,倒是独特。

“啊!好可爱!我要用来栽花!”宋小幺最先注意到的就是那一排小瓮。

吕良看了一眼,解释道:“那是孙家的小子做的,他整日里就爱玩泥巴。不过好在模样不差,说是送给大人的,我们就给放那了。”

话到此处,他又连忙道:“若是觉得碍事……”

“不碍事,我小妹很喜欢。”宋柳连忙摇头。

两个小的已经冲进小院玩耍了,其他人都在往下搬东西。

吕良还不忘搭把手,宋柳推脱不过只能由着他去了。

每间屋子都不大,但数量正好够几人分配。

宋母带着小幺睡在东边的小屋,小三福在隔壁。不留两兄弟在西边的厢房。宋阳和顾元贞回了平江,毕竟镖局和总商会都在那边,总要有人照看。

宋柳将自己的行李搬进屋子,家具大部分也是新打出来的,也提前打扫过。

说实话,有些受宠若惊。

收拾完琐事,已经正午。

宋柳打算出门买点米面鸡蛋菜,顺便跟邻里街坊交流交流,以后见面也不尴尬。

不留两兄弟非要跟着,说是不放心。

“这村里有什么不安全的。”宋柳有些无奈,只好由着两人。

好在也是有眼力见的,帮着他背篓子。

三人走在小路上,路过一家开着院门的人家。

宋柳率先过去,看见一个大娘正在里面洗衣服。

“大娘,咱们村卖菜的在哪?”

张婆子连忙抬头,瞧见生人面孔,先是愣了一下,又道:“诶,是新来的县商大人吧?俺们这只有早上才有菜摊儿在村口。”

“那大娘,我能在你家买点米面吗?”宋柳问。

张婆子将水渍擦在围布上,起身来道:“哎呀,你等着,我叫我家的帮你拿。”

“诶,谢谢大娘。”

宋柳回头冲着二人眨了下眼,“今天给你们拽面条吃,可香了。”

不留和不落对视一眼,都笑了笑。

不大一会儿就见一个汉子从小厨房走了出来,手里拎着一袋米一斗面。

不落和不留上前接过,宋柳连忙道:“谢谢大伯大娘,一共多少银两?”

张婆子连忙摆了摆手:“嗐!一点儿米面,拿回去吃两顿就没了,不用给钱了,就当是俺请你了。”

“这可不行,这都是你们辛苦赚来的,我可不能白拿。”宋柳摇头,从腰间掏出二两白银塞进大娘手里。

张婆子是个手快的,立马反手塞了回来。还不忘道:“哎呀!都说不要了!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憨,跟俺客气啥啊?”

“不行!不行!”宋柳又往回塞。

一旁的大伯和小儿镖师都有些插不上手。

两人在那你推我搡,那二两白银都快被搓出油来了。

不大一会儿,宋柳额角就已经拂上一层薄汗。

“大娘,您劲真大!”

这句话简直发自肺腑。

张婆子嘿嘿一笑,拍了拍宋柳的手。

“行啦,快回去吧!”

宋柳点了点头,带着两兄弟走出院落。

刚刚离开院门,他就将二人拽到一旁。

“嘘!”

两个小孩果然不敢说话,凑过去听宋柳的低声。

“不留,你从这棵树上爬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