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窃情(343)

作者:木鬼衣 阅读记录

苏青瑶轻轻笑。

她翻身侧卧,手掌拖着头,看向他。

良久,她开口。

“志怀,沈先生讲完你相亲的事后,问了我一个问题。”

“沈从之这人就是啰嗦,”徐志怀无奈地埋怨了句,又道,“他说什么了?”

“他问我抗战这么多年,为什么没有再婚。”

徐志怀明显顿了下,问:“你怎么说的。”

“我说——那不一样。”她看着他的眼睛,平静道。“志怀,我从前真的特别恨你,总是想,如果没有你,如果你不是对我那么好,我大抵不会变成一个连我自己都讨厌的没用的人。要是我不是刚中学毕业就嫁人,要是公立大学招收女学生,要是我能迟一点遇见你……是不是一切都会……不一样。”话音像牙齿轻轻咬着他的耳垂,徐志怀觉出一点酸痛。她继续说。“但我偏偏最爱的也是你——好没道理。”

徐志怀听罢,用力在被褥下搂紧了她。

“对不起。”

他们费尽周折,才在古中国坍圮后的废墟里摸索到谈论爱的门票。尽管它来得实在太晚,从民国建立到北伐战争,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关于个人、夫妻、家庭、社会、全中国,世界大战——极大与极小之间那条绷紧的细线。

但它终归是来了。

次日清晨,刚蒙蒙亮的时候,天有些冷。

苏青瑶睡醒,很深地埋在被窝里。窗外群鸟乱叫,隔着被褥,闷闷的,有种磨砂感。她听了许久,才钻出头。徐志怀还在睡,头发乱糟糟。苏青瑶摸摸他的脸,然后手往上伸,故意把头发弄得更乱。她为自己这孩子气的行为发笑。

楼下隐约传来谈话声,是帮佣在做早点。

苏青瑶也起身洗漱,套上旧晨袍,下到二楼。

餐桌放着刚送来的报纸,苏青瑶拿起一份,坐在桌前。

正读着,一杯热牛奶递到眼底。

苏青瑶抬眸,见徐志怀拉开椅子坐到跟前。

“醒这么早。”他道。

“要上课。”

“几点钟?”

“十点。”

“那让司机送你去,这样在车上还能再眯一会儿。”

苏青瑶瞥他:“你不送吗?”

“也送。”徐志怀笑笑,又往她手中的报纸瞧。“上头说什么了?”

“我也才开始看,”苏青瑶说着,低头看向展开的香港工商日报。

头版以黑体印刷:马歇尔元帅奉令使华,调处国共冲突。

耳畔传来一阵细响。

起风了。

通往二楼阳台的棕褐色窄门没关严实,呜得一下,曳地的蓝布窗帘被掀起,搪瓷蓝的阴影覆在两人的面庞,冷风从底下袭来,吹乱了报上有关战争的消息。

第二百零三章 北国与南疆(重发)

坐在火炕上的谭碧也听到了风声。

她望向窗户。灰蒙蒙的玻璃外,大如棉絮的雪片纷纷而落,抹平了远近的界限。她疑心是飞雪在拍打窗棱,便低下头,接着读苏青瑶的来信——“我这里一切都好,教员的工资也颇为可观,手头有些余钱,寄给你傍身”——随信有一张支票,谭碧看了眼金额。

“还说寄一点,”她哑然失笑,“全寄给我了吧,笨蛋。”

正自言自语,门关再度传来拍打声。

这次听清了,是平屋的房门在震动。

“谁啊?”谭碧喊着,披上裘衣,走到门前。

那人答:“谭姐,是我。”

谭碧辨出于锦铭的声音,落下门栓,两肩紧缩着开门。

刚打开一道缝,寒风带雪涌入,一拂一拂地刮过脚背。

“快进来!”说着,她猛得拉开房门。

于锦铭闻声,尽可能侧着臃肿的身体,挤进屋。

前脚迈进,后脚谭碧便用肩膀顶上房门。

她闩好门,望向于锦铭。

男人裹着一件厚实的呢大衣,胸前两排纽扣,腰带勒得很紧,下身套着黑色直筒裤,裤脚塞进皮靴,也很紧。头戴羊羔毛的护耳冬帽,积满雪。他摘下帽子,随手放到一旁矮脚桌,然后牙齿咬住皮手套,扯下来。满头满脸的雪,进屋遇热融化,湿淋淋的。

他用力抹了把脸。

“于少,您这是有什么天大的事,这么着急?”谭碧拧着眉头苦笑。“下雪天还跑来。”

“来送东西,”于锦铭笑着往怀里掏。摸索许久,他取出一个深色纸袋,上头盖着大红印章。“常君的档案,送到了。”

谭碧接过,刚看两行,便警觉地抬头,眼神飞刀似的掷向窗门。屋外唯有飞雪,斜斜地刮。她不放心,惴惴地走过去,贴紧窗玻璃朝外头瞧了眼,确认没有尾随者的痕迹,方才转回身。

“这东西……你从哪里来的?”谭碧低语。

“汉爷的四弟,是东北大学校长,也是……那边的人。”于锦铭垂眸,轻声答。“他母亲是大帅的四夫人,皇姑屯爆炸后,搬去天津居住。我父亲那时曾暗中接济过他们。先前路过沈阳,我私下去拜见过他,托他帮忙,向那边打听一下常君。”讲到这里,他复杂地笑一声,话音更低地道。“当然,最主要也不是为了拿资料。”

“你千万小心。”谭碧干涩道。“现在这气氛,我都能感觉出不对。”

“放心,我有数。”他依旧是微笑。

谭碧叹气,拿着文件袋,引他往炕头去。两人进到里屋,炕上垫着一层棉花褥子,一层格子被单,再往上立一张小桌。谭碧这才想起桌上还放着苏青瑶的信。她三步做两步,赶到桌边抽走信纸,塞进火炕旁的木柜。

尽管她动作很快,但于锦铭还是瞧见了邮戳,香港寄来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