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秦]说实话,我是我哥最大的粉头(121)
他接着道,“我更以为以统一代替分裂,以集权代替割据。一个文伦一统,同书同文的国家才是人心所向,帝王之志。”
韩非眼都亮了,“小友,友,好见识!”许久未有人如此合他心意了,他这小屋很久未有人造访了,今日这访客却是知他心之者,明他志之人。
琇莹觉得韩非一定要被他哥拉走了,这叛逆的小模样简直是为我大秦,为我阿兄量身定制的,但他也很有感触。
他在来之前其实对韩非没什么好感因为韩非主张要抑商重农,愚民贱民,他很不喜欢韩非的理论,太过严苟薄凉,若启用他的方法便是将秦硬生生打造成一个只知耕战的工具。
他私以为这样只是外表强悍,内里全靠君王强权。
他不可否认,这对阿兄来说是再合适不过的,可绝对不适合他那性格平庸的后代们。
他们压不住,控不了。
所以他主张商农共同发展,开民智,重教化,利民重民,他要用书文和文化为所有人套上了一道忠君爱国的绳索,让秦国可以尽可能的走远一些。
他们想法几乎背道而驰。
可君子和而不同,他刚读了这位韩公子地上的文章,他觉得还是很有话说的,比如说,阿兄刚说的统一与削权贵,他都觉得韩非思想不错。
他喜欢他的部分思想。商君书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他喜变,变则通,今不法古,万事皆要顺时而改。
韩非说,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主张“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认为时代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简直与他不谋而合矣。
他在这边一边读书,一边赞叹,韩非不愧是韩非,他读得很开心,阿政更是开心。
“先生认为当今谁可为这执要者。”阿政问道,他将被风吹起的白玉仙压住了,姿态闲适优雅。
韩非起身关了窗,无风了,他又一次跪坐于阿政对面,他闭上眼睛,有些无力,像是已入蛛网多时的纤蝶,连颤动翅膀都是奢求。
“作为,著书,的非,知道,秦已成,吞吐之势,秦王政是,我心中的圣君,贤主模样。”
琇莹和阿政都勾起唇角,可他的下一句却让二人嘴角都垂下了。
“作为韩公,子非,只是,执迷不悟,妄议,存韩。”似乎眼角有清泪,“恰如,小友,还道自己,是赵国人,非,是韩人。”
阿政现在的心情就跟琇莹当时跟张良谈天一样,真是先生大才,一个破韩国,怎么值得你去殉它。
但阿政到底不是琇莹,他被遮住的眼睛露出寒光,朝国的土地,他要。韩非,他也看上了,他要抢回去。
跟韩非约好,明天还来后,他俩从韩非家出来,琇莹牵着他哥,叹气。
“唉,抢不到手,咱俩想捞也捞不到。”
阿政冷嗤一声,“小没出息的,我用捞吗?”
他摸了摸琇莹的小脑袋,“小璨,我们一般直接抢回去,传令给姚贾,我不光要粮食,也要韩非。”
琇莹觉得他哥真是霸气外露,然后取下了他腰间挂着的一块蓝田玉珏,又叹了口气。
“阿兄,我忽然发现这位公子韩非是个傻白甜。”
他哥一身姿仪,几乎左脸写着我学,右脸写帝王之术。他又挂着秦王室喜欢的蓝田玉,闭着眼睛都能猜到他俩的身份啊!
他俩就没打算藏啊!他俩原本就想着先探探韩非,若是韩非不错,他俩就韩非认出来后,再行邀请,失败了他俩就直接先给他打晕了扛回去,然后直接宣扬公子韩非受姚贾邀请往秦。
谁知道人家一直就没认出来,还好言相待,一派肺腑之言。
琇莹想起他阿兄现在的计策,实在是惭愧,“阿兄,我们这样真的好吗?”
阿政也是摊手,“我也没想到,你我这么明显,他也没看出来,本想对他温柔一点的。”
第68章 脸面
次日一早, 琇莹和阿政便去了韩非那里,琇莹敲了三下门,并没有人应声, 正准备喊韩非,却被阿政拦了下来。
少年郎眼上虽覆着白布,却是一身清贵, 和光熹微, 他轻笑道, “他不在, 看来他一心要走这条难路了。”
琇莹也勾起唇角来,他伸手搀着他哥,“大抵心魂破碎了。韩王并非明主, 怎会听他细说, 况且那二十车珍宝,个个都价值连城。”
阿政直接去了白布, 上了车,倚靠在车壁。
“二十车珍宝,姚贾太抠了,估计韩非换不回来。”
琇莹接过他递过来了的白布,揣在了怀里, 然后笑起来。
“不一定, 能换回粮食就能换回韩非,公子非可能是个赠品。”
其实不怪阿兄对珍宝不在意, 在他心里, 物是死的, 大才是活的,一个大才才值千万金。
而珍宝, 他多的是。
秦国从赵国和匈奴抢回来的那一堆珍宝,他阿兄让王翦将军先分一批给兵士,导致现在秦军都老想打仗,抢宝贝。
可他阿兄本身对价格什么的不甚在意,他只挑自己觉得好看的,就收进去。
剩下的圆滚的都被扶苏给挑走了,当小球踢。
还有大一点的玉,被他练雕刻时给用废了不少。
他哥不甚珍视,有些小块直接赏给了得力的大臣,姚贾估计手里就有个八九块,李斯得了二十多块,做成个玉坠子,能给他腰间挂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