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秦]说实话,我是我哥最大的粉头(235)
丞相统御百官,出了这档子事,他俩都得担责。
阿政摆手,他依旧在笑,表情柔和。
“人心隔肚皮,如何真的秋毫都可明察。可这名单太长了,长到琇莹怕了,长到孤都有些怕了。孤的大秦刚完成了一项千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业,孤以为它如日中天,可孤回首,发现孤的大秦千疮百孔!堂下诸卿若是孤,会如何处理呢?是五马分尸,还是腰斩于市呢?”
他似问似答,没指着人回答他。扫视台下众人,王上的眼神如海,只一眼,便觉得自己要窒息了。明明没有注视着你,你却觉得他的目光无处不在已将你看透。
不少名单上的朝臣被他一扫,已软了身子,克制着自己不跌在地上。
“杨将军觉得呢?”
他目光定在武将堆中蒙武身后的杨端和上,依旧是无波无澜,似乎是信口一问。
而杨端和本是强撑着,现在他一问,猛地一抬头,脸白得像纸,一脑门的汗,顿时跪在了地上,颤声道,“臣不知。”
阿政轻笑,“卿无罪,为何要跪?”
堂前静如水,终于有人倒下了,接二连三倒下了不少人,皆是如杨端和一样的神色。
阿政扫了他们这些人,唤了门前的侍卫,“殿前失仪,拖下去吧。”
轻描淡写,与盛夏议事时,有几个大人中暑倒地不起他关心的模样并无两样,可所有人都知道这些人看不到明天的太阳了。
侍卫们应是,还贴心的打晕了几个要求饶的。
上首的王依旧在笑,杨端和却趴在地上,他也不敢多言,不住磕头,血流了一地。
阿政下了台阶,俯身托起他的脸,血顺着杨端和的额头流到了他的手上,他便松了手,“卿犯了疯病,架出去吧。”
杨端和拽着他衣角,“王上,我为大秦征伐数十年,求王上垂怜一二。”
阿政轻颔首,语气依旧温和,“当然,将军放心。”
孤会给你全尸的。
“嬴政!你!”
他本是打算叱骂阿政无情的,可惜他还没有来得及,侍卫便把一块布塞在了他嘴里。
杨端和是被人架走的,侍卫们怕他暴起伤人,特地废了他手脚,拖了下去。
李斯和王绾抹了抹额角的汗,忽然觉得自己跪在地上也挺好的,起码不会失仪。张苍在后面想把自己往柱子后藏,他好想好想一直站在自己前排的自家伟岸的公子,呜,起码公子在,万一他跌在地上了,公子能知道他不是啊。
阿政上了阶,长叹一声,“卿家们太胆小了。孤只是开个玩笑罢了。毕竟这份名单虽长,可到底只是赵璨的一面之词,怎可全信?”
他从袖中掏出了火折子,将那个名单点着了,任由那火燃起来,而后长袖一挥,将其扔在了大殿中,“卿等忠心,孤又怎会靠着这份名单来辨明。孤有眼睛,自己会看。”
他又一次朗笑起来,玉润而金质。
“孤自信即使千疮百孔,孤与众卿亦能补起,愿同勉之!”
众臣不由得稽首以拜王尊,“臣等领命。”
那些未被拖下去的人不由苦笑,侥幸逃命,王上未追究,他们应知趣,主动离开朝堂。
可即使如此仍感佩王上的心胸,他知道所有人的名单,却不大开杀戒,愿容得阴影生,保着他们最后的体面。
千载难逢此等君王。心悦诚服,再无二言。
那名单在地上无声的燃烧着,似乎将所有罪责也化成了灰。
琇莹一路上紧赶慢赶,好不容易赶在今晚上回来,结果刚一回来就发现阿兄已解决完所有事了,不由得蹲在阿政身边郁闷。
“我以为我可有用了,能作证的,还能去骂他们,凶他们以后不准再做了。结果我没用啊,原来只要阿兄说几句话就行了。”
阿政单手捧起他的脸,伸手揉了一揉,唇角勾得飞起,他许久不见他的琇莹,觉得开心。
“郁闷什么,本来就不用你当庭指正他们,赵璨已经死了。琇莹,孤信你,又怎么有人会去怀疑你的话真假?”
孤怎么可能舍得你去当着所有人揭开你做的事,让他们去捏着你的错处,赵璨就此埋没在暗,琇莹。
琇莹看他,也是不由自主就笑起来,他伸手就抱他阿兄,埋进阿兄怀里,“赵璨本就不在,只有琇莹和秦璨。”
你既想他不在,那他就不在,本就只有阿兄的琇莹和秦公子璨。
他眨巴了一下凤眼,狡黠得笑得像只油光水滑的白毛小狐狸,道,“哎呀呀,那阿兄给我写信催我回咸阳就只有一个目的。”
阿政摸着他的脊背,挑眉一笑,“哦?说来听听,看是不是与孤想的一样?”
琇莹拖长了语调,撒娇道,“阿兄是觉得六合一统这种极快乐之时,应与我一同见证。阿兄想我了!”
阿政的笑止不住,他轻轻地眯起双眸,手臂撑着头微微歪向一边,另一支手抚着琇莹的发,看似优雅自持,却透着浓浓的漫不经心和一丝难得狡黠的味道。
“想你了,这个时候你应该在,应该陪着兄长。”
六合一统,他所建立的功业,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将超过每一个君王。
可他想起从前,想起阿父,想起历代先王,想起苦难屈辱,也想起与琇莹相依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