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嫁大佬指南(34)+番外

作者: 韭菜饼子 阅读记录

叶欢懂了,三组应该就是承担培育珍稀品种的,她听方辉说过。

赵平涛一路叨叨着把叶欢领到了园艺部办公室,进门就喊,“王主任,我给你领来个新劳力,”说着把叶欢推到了王群山的跟前,“新来的知青,叶欢。”

王群山正跟江超强和孙国庆商量事,抬头一看,见跟前站着个白白净净的女娃娃,登时就觉得脑仁疼。

他前两天就接到通知,他这儿要来一个新知青。

还是徐国超亲自过来通知他的。

徐国超进门就从兜里掏出一包烟,“瞅见没,《大前门》,还是过滤嘴,闺女孝顺我的,我头一个想到的就是你,来尝尝。”

农场种的有烟叶,他们平时抽的烟,要么是旱烟,要么是用报纸卷烟丝做的土烟,一般人都不舍得花钱买洋烟抽,尤其还是带过滤嘴的。

无事献殷勤,王群山不上他的当,“你直说,啥事。”

徐国超,“你看你,这么见外,没事就不能来找你抽根烟说说话?”

王群山,“你说不说,不说我去干活了。”

作势要走,徐国超赶紧拉住了他,“我说我说,这不咱们农场又要来仨知青,有一个分到了你这边。”

王群山一下炸了,“咋还来!”

“这不响应号召下乡支援农场建设嘛……”

“别跟我扯虚的,你就说分过来的是男知青还是女知青?”

徐国超,“女知青,上头点名来你这儿。”

“还是个关系户!就不能让她去老方那儿,叫老方给安排个轻巧活?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这儿都快成娘子军了。”

园艺部因为活儿比农业部轻巧,所以女的多男的少。

不能说这些女同志干活不利索,但力气上总还是比男人差了点,有重活了他都是去农业部借人,老方还不乐意借,每回都是好话说尽才借到人。

“来知青我不反对,可好歹来个男的吧。”

徐国超安慰他,“你要这么想,万一再来个连艳梅呢?”

连艳梅在农场可是大名鼎鼎,那姑娘力气出了名的大,还特别能干,一个人能抵俩男劳力,王群山一直想把她挖到园艺部,可惜老方那边不放人。

被徐国超这么一说,王群山还真有点期待这新来的女知青,万一让徐国超说中了,再来个连艳梅呢?

结果却等来个文文弱弱的女娃娃!

别说是第二个连艳梅了,看身板还不如白茵呢。

徐国超你个画大饼的!

人都来了,总不能给推出去,王群山,“叶知青是吧,欢迎欢迎,那个……”

不等王群山点到名,江超强先开溜,“主任,我想起来了,我还有点急事,我先走了。”

江超强说完就跑,生怕跑的慢了,王群山再把新来的知青分到他那组去。

孙国庆晚了江超强一步,被王群山给拉住了,“国庆,叶知青就去你们组吧,你给安排一下。”

又对叶欢说,“这是二组组长孙国庆,以后你就跟着他,好好干啊。”

孙国庆愁眉苦脸的领着叶欢出去了,正发愁给叶欢安排到哪儿,正在地里拔草的陈凤娥看到了,站起来冲着这边喊,“叶知青你分到国庆这组了!”

孙国庆,“你俩认识啊?”

陈凤娥,“认识,昨儿个去镇上,我俩坐一块儿,说了一路呢。”

叶欢,“……”事实是她根本就插不上嘴,听了一路的八卦。

孙国庆,“那正好,我把人就交给你了,你给好好带带新同志。”

陈凤娥,“行,交给我吧,保证带的好好的。”

孙国庆走了,陈凤娥招呼叶欢跟她一块儿去拔草,刚到地头就扯着嗓子喊了起来,“永珍,你侄女来了!”

叶欢一整个震惊了:她有个姑姑在这儿?她咋不知道!

【📢作者有话说】

明日入V,前四天的订阅对作者来说非常重要,拜托暂时不要养肥,谢谢啦!

前四章有红包掉落哦。

更新时间会有些调整,夹子后恢复正常。

感谢在2024-04-03 20:43:54~2024-04-04 20:41:2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milkmilk呀5瓶;暮溪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1章

◎这眼神得有多差◎

一嗓子招呼来好几个妇女,围着叶欢看,“别说,眉眼跟永珍还真有点像。”

“可拉倒吧,人叶知青长多俊,永珍那五大三粗的,这咋看都不是一家人。”

……

“说谁呢,我当姑娘那会儿,那也是十里八乡的一枝花,要不然当初我家老贺也不能一眼相中我。”

叶永珍拔拉开几个妇女,看到叶欢就夸,“瞅瞅,我们老叶家就没丑姑娘。”

一群妇女哄笑,“你就往自个儿脸上贴金吧。”

陈凤娥对叶欢介绍说,“她跟你一个姓,娘家婆家都是南州的,是随军过来的,她就跟我说,指不定你俩是本家,我说咋能呢,你俩长的可一点儿都不象,这不,刚还跟我打赌呢。”

叶永珍问叶欢,“你家是南州哪儿的?”

“南州市的。”

“你们是南州本地的还是后来搬到南州的?”

“我爸这辈儿搬到南州的。”

“老家是哪儿的你知道不?”

“老家是庆元县云林大队的。”

下乡前叶欢跟李秀芬扯闲话的时候,听李秀芬提过几句,叶勇国老家是庆元县云林村,也就是现在的云林大队,他是16岁的时候离开老家的,当时老家遭了大灾,他为了谋生来了南州,扛过大包,在饭店里打过杂,后来南州机械厂招工,他因为上过扫盲班,识几个字,就被招到了厂子里,从学徒工干起,一步步的熬了出来,后来就在南州安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