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大佬在修仙界兴风作浪(515)

作者: 一块钱的缘份 阅读记录

没道理冥神的神庙都四处开花了,佛院还没得一座。

要建就得大规模的建,不能弄得太小家子气了。

没错,就是遍地开花,现在可不只有汝城这一处有冥神神庙,就了礼拜方便,凡人界的每一座城市都有神庙。

“虽说佛修不搞个人崇拜,也不能就被这一块的百姓彻底抛弃了佛祖。”

最接地气儿的小和尚们说了,盖神庙的那些民工,现在连午饭也不吃了,都是带干粮干活,为的是省下口粮和银钱带回家。

当时的智云大和尚不解其意,直感觉这样的人不够虔诚。

什么叫虔诚呢?

给佛祖和神明盖庙寺,若还要工钱的收取费用,这虔诚度就大打折扣。

而且,大和尚起点儿高,这些年以来,一直高高在上,哪里有粮食和黄白之物啊,所以,智云大和尚就有点发愁。

“寺庙也在建设当中,不给粮食抵工钱,肯定要令佛祖蒙羞。”

所以,大和尚甚至动用了修为和法术,给那些民工洗脑,才有了不要工钱和食物的那一幕。

两只兽兽,一个年龄不过八九岁的小姑娘,都不是高智商者,一切还不都得听他的?

最起码也得给个面子,岂知,寄兰我行我素,甚至对大和尚颇是鄙视。

没把大和尚气个倒仰,飞升仙界这么多万年,不只仙界,就是灵界的佛界,他也是资质最高悟性最好的佛子,何时受过这种鸟气,何时操心过这些俗事?

说白了就是,智云大和尚就属于那种挂在墙上,只会念经当吉祥物的存在,遇到眼前的这一切,想当然的应该是这些善男信女替佛家出力,那是他们的缘份,还要什么工钱啊?

其实,他太想当然了,误会了佛祖的意思,也高估了这些凡俗界百姓的悟性,毕竟,这些只勉于果腹的百姓,还没来得及将升阶自己的信仰高度。

也就是说,人家现在不信佛。

也不能说智云大和尚加诸了佛力的游说毫无作用,在不付工资的前提下,还是有些百姓继续在寺庙劳作干活。

手捋着胡子,智云大师很是满意,正准备继续游说那些有钱有粮的商人,向佛祖捐些建筑物资的时候,出事儿了,而且还出大事儿了。

燃晴之所以将这些杂事交给年幼的寄兰,而不是刘田,并不完全是因为刘田非人类,虽存了历练的念头,也是有考量的。

其一寄兰初入修真界,虽年幼,却还保有初心,最能体谅人间疾苦和食不果食,衣不蔽体的困顿。

刘田不仅是前世还是今生,都没有过真正的体味,而且,做鸟已经几百年时间了,早淡了做凡人时的心思。

其二寄兰做为精灵一族的血脉传承者,修为使然,读心术并不能用在修士身上。

对于没有任何修为的凡人,却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比如,在智云大师给大家洗脑时,寄兰甚至能听到一些隐隐约约的真实声音在心底起伏,“不给工钱,一家老小吃什么啊?”

完全是因为刘田非人类,虽存了历练的念头,也是有考量的。

其一寄兰初入修真界,虽年幼,却还保有初心,最能体谅人间疾苦和食不果食,衣不蔽体的困顿。

刘田不仅是前世还是今生,都没有过真正的体味,而且,做鸟已经几百年时间了,早淡了做凡人时的心思。

其二寄兰做为精灵一族的血脉传承者,修为使然,读心术并不能用在修士身上。

对于没有任何修为的凡人,却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比如,在智云大师给大家洗脑时,寄兰甚至能听到一些隐隐约约的真实声音在心底起伏,“不给工钱,一家老小吃什么啊?”

当时的寄兰只感觉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本想好生劝导一下智云大师,可人家也不肯听她一个小练气弟子的。

若非有小九的交情,估计都懒待扫他们一眼,话更不可能多说一句了,高高在上的是神佛,哪能随便跟他们这些凡人说话啊!

不管信神还是求佛,百姓的目的是什么?

就是在本力没办法解决问题的时候,借助莫大的力量使自己们过上好日子,而不是更为困顿。

不管是祈雨,求姻缘,求子嗣,求五俗丰登,都是为的过上好日子,与其说是对神佛的精神寄托,不如说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那些心声中,有家徒四壁的无粮者,也有急需银钱替父母看病的家里的顶梁柱,更有待产的孕妇……当然,建设祭坛或寺庙,都是重体力活,做工的也都是身强力壮的劳动力。

虽能听到大家的心声,可寄兰毕竟年纪幼小,还不明白如何处理这些棘手问题,这自然也是她的不足之处。

寄兰有个不好的预感,总感觉如果不制止智云大师,就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可她人微言轻,根本没人听她的,也只能管理好姐姐让她做的事情。

做为精灵一族的幼崽,寄兰预感的准确率惊人。

果然出事儿了……

第466章 包工头儿

先是一个体弱的老太太死了,是饿死的,做儿子的因为要去云仙庙上工,一直没给体弱的老母亲任何食物,所以饿死了。

对的,智云大和尚的寺庙就叫云仙庙。

动乱了二百多年,大家都缺衣少食的,病饿而死者众,做儿子的一直挺孝顺的,族人也无苛责,可以说很是宽容。

可让大家气愤的是,老母亲都过逝了,儿子做为丧主,不在家主持老母亲的丧葬,竟然还要去云仙寺上工做活,这份执着也是没谁了,谁不让人家去,还要动手打架,这不就邪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