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之消灭渣男(1288)

作者: 楼非池 阅读记录

留在宫中的周琅玥却没在西宫住多久,新帝时常召她到御书房,让她帮忙做一些整理典籍史书的杂事。

宫中大臣隐约知道这位手握兵符,继承了前摄政王姬玄夜所有人脉,旧部,以及边关几十万兵马大权的新帝在还是皇子时,曾落水发高热,是受先帝才人照拂才得以活下来。

感恩是好事,但周才人终究是先帝妃嫔,有些事需得避嫌。

有位大臣委婉地提了一句此事,年幼的新帝当即勃然大怒,将一沓奏折砸在他身上,吓得那位大臣连连磕头告罪。

最后还是周才人开口劝了一句,新帝才作罢。

经此一事,朝臣们心照不宣,明白这位周才人在新帝心中的分量不一般。

虽然私底下对新帝时常召先帝才人到御书房有微词,但明面上没人敢再说什么。

没过多久,新帝以西宫到御书房太远为由,令周才人搬回永安宫。

又过了一段时间,姬楹力排众议,免去周琅玥先帝才人的位份,封其为从二品御侍女官,直接于内阁参政。

这件事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

一方面,朝臣觉得姬楹是受了这个世家女的蒙蔽,才会对她言听计从。

另一方面,古往今来,除去皇后和太后,哪有女子参政的道理?

内阁大臣反对无果,背地里暗暗排挤这位二品女官。

周御侍全然不在意,仅用了一年时间,便让他们见识到了自己作为饱读诗书世家女的眼光和谋略。

青州每年丰水期都要发一次水患,姬楹登基第二年,青州再次发了严重水患。

周御侍自请离宫,同几位大臣下青州治理水患,其中不乏在朝中颇具话语权的三朝元老。

到得青州,周琅玥日夜奔波,四处考察地形,绘制了无数张治水地图,修堤坝,改河道,将水引到低洼处,通过修正沟渠对洪水进行分流,并主张引清水入黄河,减轻泥沙量。

奔忙了六月有余,治理水患取得显著成果。

出宫半年,再次回到京师,内阁大臣惊奇地发现,离宫时还用鼻孔看周琅玥的三朝元老,此时看她的眼神慈祥欣慰到像在看一个前途无量的后辈。

转眼过了十年。

十八岁的姬楹脱去稚气,初具青年人的模样。

这位青年君王在周御侍和诸多内阁大臣辅佐下,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做出不少众人交口称赞的政绩。

他深知自己的不足,于学习为君之道一事上越发勤勉,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虚心纳谏,厉行节约,任人廉能,知人善用。

对内,他重视整顿吏治和财政,减轻百姓赋税劳役,大力发展农业和水利。

对外,平定外患后,他主张开放边关贸易,尊重外族风俗,稳固边关。

十年间,大雍在其统治下,百姓安居乐业,官吏廉能,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迅速。

于政事上,这位青年帝王鲜少让人挑出错处,但要说有什么坏毛病,便是他那怎么也改不了的暴脾气。

许是年幼时遭过不公对待,姬楹脾气暴躁,虽然大多数时候他都算好说话,但只要触到他的逆鳞,骂人,扔折子,“拖出去乱棍打死”之类的话张口就来,他身边的近臣几乎都被他用奏折砸过脑袋。

但一物降一物,姬楹这暴脾气,一遇上周御侍,他便哑火了。

于是宫中出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有大臣或者宦官惹恼了皇帝陛下,被下令“拖出去乱棍打死”,这些被赐死的朝臣往往十分淡定,任由侍卫将其拖出殿外,再熟门熟路地差人去请周御侍。

待到周御侍过来说情,进殿不到两刻钟,御前大太监阮祥就会出来传口谕,要么罚俸,要么让其滚回家闭门思过。

因为有周御侍在,这数十年间,得罪姬楹的人不少,吃挂落的大臣也很多,但要说被重罚,被杀的人却寥寥无几。

姬楹登基第十一年,周御侍被封临安侯,代替皇帝陛下出使边疆外族,途经一处边陲小城,她按着信上的地址,寻到城中一户修得颇为精致漂亮的宅子。

宅子门槛上坐了个五六岁的小姑娘,梳着羊角辫,奶声奶气地问她找谁。

周琅玥摸摸她的脑袋,笑着道:“我找虞双双。”

小姑娘扭头冲屋里喊:“阿娘,有人找。”

分隔十年,再次见到虞双双,不到三十岁的她梳着妇人髻,素钗布裙,体态丰腴了一些,依然难掩丽色。

看得出来,她这些年过得不错。

认出来人是谁的虞双双尖叫了一声,扑到周琅玥怀里,撞得她往后一个趔趄:“周姐姐!”

周琅玥扶住她,微微一笑:“是我。”

(本位面完)

第1141章 平行世界

回到系统空间,往办公室走时,相里安在前面,步子迈得又大又快,还时不时回头催促黎落:“快点的吧,别磨磨唧唧的。”

黎落浑身充斥着上了一天班,刚下班时连手都抬不起来的疲乏感,对相里安这么归心似箭的态度很是不解,她有气无力地说:“跑这么快,前面有打折鸡蛋领吗?”

“打折鸡蛋没有,倒是有个姓周的男朋友在等着。”

黎落眼睛一亮。

相里安看了一眼腕表:“他的系统跟我说了,他再过会儿就要出发去下个世界,你现在跑快点还来……”

他话还没说完,黎落“xiu”的一下,一阵风似的从他面前刮过,哪还有半分刚才半死不活的社畜样。

黎落一路跑得飞快,就怕赶不上,刚推开办公室大门,看到前面走廊尽头身穿白衬衫黑西裤,正在和主神说话的男人,她脚步猛地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