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别人破案我直接看答案/看见真相的女捕头(111)+番外

作者: 吃西红柿不吐番茄皮 阅读记录

“我查到的和伏捕头提供的信息一般无二,他们居住之处人烟稀少,几里之外才有其他人居住。问过那些街坊,他们皆称这二人清高自傲,一向不和他们来往,因此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又去询问了潘越的好友,这才知晓有关其儿女的消息。”

“为了排除为了谋夺遗产杀害老者的可能性,我今日主要调查了被害者儿女的信息。”

他看向伏捕头继续说道:“刚才交给伏捕头的案情记录中记载了相关内容。”

“我看过了。”伏清合从一沓纸张中抽出几张字迹龙飞凤舞的,“儿女各自成家后,也有了孙辈,不论是城门的记录还是友人的供词,皆说明他们许久未回乡,所以儿女作案的可能性可暂时排除。”

待袁承继说完,另一组捕快也排了代表出列,表示今日查得也是老者儿女的方向,主要排除了亲属和友人的作案嫌疑。

由于内容和袁承继重复,同属一个小队的三名捕快都有些忐忑,怕被伏捕头嫌弃没有新想法。

伏清合略微颔首,露出一丝笑容“你们的记录我也看过了,戚刚和周澜儿属于务农人家,刚从族群居住的村庄搬出来,家中人口众多,关系更加复杂……你们调查的很仔细,做的不错。”

“谢伏捕头。”

被夸奖的捕快激动得双颊通红,而一旁的袁承继却撇了撇嘴。

这些人分明和我查得结果差不多,刚才伏捕头却没夸我。

他默默想着。

伏清合却仿佛察觉到了他的不快,转而又补了一句,“承继今日也很好,一己之力跑了这么多地方,还核实了我未能查到之处,只有承继才能办到……”

“这都是属下应该做的!”

眼见着几位捕快的面色如同过山车一般变化,从跌入谷底,到被伏捕头哄好,前后不过一盏茶不到。

言淡看得津津有味。

夸人这门学问,伏捕头绝对是个中翘楚。

既不能谄媚,失了上级风度。

也不能冷漠,要让下属心生温暖。

还需得言之有物,才能夸到人心中。

其神态距离语气,皆恰到好处,再加上伏捕头平日里树立的形象……得到其真心的夸奖,怎能不让人心生欢喜?

学到了学到了。

第107章 交流案情(下).入室劫杀案

终于轮到了言淡这一组,她作为队内唯一的二等捕快,自然被选出来作为代表发言。

和其他组不一样的是,言淡小队今日并未把焦点放在排除亲友嫌疑的调查上。

在她的刻意引导下,小队三人皆去了现场,对凶手的作案方式进行了探查。

“被害者所住之地处于近郊处,凶犯作案时有目击者的可能性很少,这应该也是凶犯选择此处的原因之一。我勘察现场后,绘制了一幅现场地形图……”

言淡拿出今日绘制的‘地图’。

说是地图,实际和此朝地图的形制毫无相似之处。

如若具体来描述的话,这其实是一幅现代十分常见,在每个公园入口处都能看见的那种顶视图,甚至相对起来有些过于简陋。

干净的纸张上,只简洁用几笔分出小路田地,又加了图形和文字标注出树林和庄宅的分布之处。

虽然显得有些粗糙,但不论任何人看了此图,都能对现场布局一目了然。

“哈哈哈,言捕快,你这是什么?”

“画得也太过简单了吧!”

与言淡合作过较为相熟的捕快,打趣了几句。

众人皆没把此图放在心上,伏清合却看得认真。

对比这几日自己画得现场图,这图示显然既缺少细节,也不注重比尺寸比例的准确度,但却精准表现出了道路和宅院的大致布局,由此便可推断出凶犯的作案线路……

这也是言淡想表达的重点。

“时间不多,画得匆忙了些……省略其他部分,也是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些。”回应了众人的打趣,她指着上方说道:“圆形这处是被害者住处,附近都是田地并无被踩踏过的痕迹,后边则是树林,旁边一条小路可通往附近的东大街,那片的住户人家也就多了起来……”

她的手指在图上画圈,指出街道最热闹的部分,这一处特地圈了出来,其中画了几个简笔小人十分可爱。

“这里是宅子通往县内的必经之处,相当热闹。问过附近四邻,近段时间大街附近并未出现过陌生人或是近期返乡的……凶犯两日前还在蝽县犯下案子,突然出现在此地,应会引起些许人注意才是,附近街邻没有看见他的踪迹,证明凶犯并非走得那条小路,应是从树林绕出。”

略微停顿片刻,言淡想到小队中的其他人。

作为一个小队的其中一员,不能把功劳都揽在自己头上。

她心思一转,又道:“温捕快和张捕快和我一道探查了小树林,两位查得十分仔细,在林中发现了脚印的痕迹,附近的矮草从上也留有些许血迹……案发后这块便被围了起来,附近还有捕快巡逻,这片不会有人进入,这痕迹极有可能是凶犯留下的,由此我们可推测出凶犯在案发当日应是穿行小树林而出……”

能在第一日发现这些,三人的进度已超出其他人许多。

这下,不止伏捕头,所有捕快们都赞叹着望向这边。

温良还好些,脸上还维持着稳重笑意。

张吉则第一次收到这种关注,背脊都忍不住挺直起来,只感受到四周视线如火一般,仿佛身侧都被灼伤,让人紧张得头皮发麻。

“我们顺着树林的痕迹一路查到边缘,痕迹便断了。但看过望城县地图,再联系凶犯几日后在县南又作新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