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破案我直接看答案/看见真相的女捕头(172)+番外
“她疯了。”
“疯了还记得报案?”
“据说徒步走了很远,找到了巡逻的捕快……”
……
言淡耳旁略过捕快们轻声的讨论,眼睛却透过栏杆缝隙,望向蹲在角落头发花白的老婆子。
她大约五六十岁,脸上满是沟壑,泪水顺着皱纹流淌,看起来好不狼狈。
身上打着补丁的布衣勉强还算齐整,裤腿和膝盖挂着些泥土,应是摔倒在地时沾染到的。
颈后挂着斗笠,佝偻的背上背了个大大篓子,里边几捆柴,腰间柴刀已被捕快们没收……
不难看出这位老者应是到山间或是树林,准备砍些柴火回去。
看这么个老者蹲在阴暗的角落,郑静安有些不忍,想搬个凳子让其坐一坐,却又想到同僚告诫说此人随时会发狂……
她转头观察言淡已拿起了案卷,连忙跟了上去。
这名老者名为佟花艳。
奉公门找过大夫为其诊治,称其受了惊吓心神俱损,且极具有攻击性,这才被暂时关押。
她说话语无伦次,所以相关证言的内容极少。
只一句说得极为清楚。
“这不是我女儿,我女儿不是这样。”
再问她女儿在哪,这人便会突然疯癫,拿着能用到的武器挥舞,听说还不小心伤着了某个捕快。
包捕头让梅遣仁把新送来的案卷发到所有人手上,他指着纸张上的内容,“佟花艳曾在年节前报案,称自己女儿失踪。但当时衙门问其女好友,得知对方有一心上人,被佟母反对,所以猜测可能是相约私奔……后又因雪灾事宜,此案没有进展便被暂时搁置了。”
停顿片刻,他换了一页纸又道:“谁知年后,陆续新的失踪案件出现。因同时牵连几起案件,因此便被转到了奉公门……失踪者有几个共同点。”
“一是身边均存在一位友人听说过的情郎;二是父母反对这位情郎的存在;最后第三点,失踪并未带走家中的金银细软。”
最后一点尤为奇异。
即使是和情郎私奔,也定会带些财物以供路途嚼用花费。
女子皆是自行离家,歹徒布局这么久,不会放过拥有财物的机会,不论是哄是骗,也会让女子带些财物。
没有带走财物,只能说明一点。
这凶犯不求财,女子被卖被拐的可能性减少……
她们凶多吉少。
想通这一点,捕快们再看向角落老者之时,同情更甚。
“最后回归到今日晨间。”包捕头翻开最后一张纸,引导捕快们去看其中的内容,“佟花艳从乡间徒步走到县内,找到巡逻捕快要报案。可惜她疯疯癫癫,一会说找东西,一会说梳妆,问到了女儿便说要报案,又说那不是她女儿……从这些话语中可推测,她极有可能发现了女儿的尸体,大悲之下心神受损……”
言淡立刻便反应过来,“所以我们只需顺着佟花艳平日出入的地方,便能找到……”
包捕头赞许地颔首,“没错,梅捕快已派人在潜村附近的林中寻找……现在出发,相信到潜村之前他们便能找到尸首。”
第191章 发现尸体(上).皮囊案
“家中的粮还够吧?”陶老汉吃完碗里的糙粮,照常例问了一句。
知晓自己的丈夫是被冬日那雪引起的断粮吓怕了,这才每日都要絮叨这么一句。
陈婆子笑着点了点头,“够够够,还多着呢……你这老汉年纪越大越啰嗦。”
陶老汉得到满意的回答,即便后边还加了句埋怨,依旧喜笑颜开,眉眼的皱纹都乐得皱在一起。
和老伴一起收拾了碗筷后,摇摇晃晃出了门。
如今天气正好,午后的阳光热腾腾的,却没有夏日那么刺眼。
陶老汉如今把土地交给儿孙侍弄,自己彻底闲了下来,用过饭后也没有事情,只能到处闲逛。
他远望田里忙碌的儿女,笑呵呵地打了招呼。
绕过一片芦苇地,走到了另一条岔路口。
再往东便接近官道了,陶老汉转身朝回走。
听见哒哒哒的马蹄声呼啸而过,抬眼望去,一群黑色捕快衣装的人骑马远去。
愣着伫立片刻,这才反应过来。
能有马匹配备的捕快,来到乡野间。
附近怕是出事了。
百姓自有百姓的生存准则,他们从不敢小看这身边的任何一点变化。
陶老汉心中忐忑,朝着那方向望了好久,没有见着人返回,这才猜测应是去了隔壁的潜村。
还好,跟咱们柳村没啥关系。
边想边走,没注意路边的石子,陶老汉不小心翻进了之前经过的芦苇地。
“哎哟。”
脚踝一阵胀痛,陶老汉伸手去摸。
他喊了几句,此刻农忙,大多村里人都在地里忙活,当然无人应答。
陶老汉叹了一口气,撑着身子想站起来,痛苦挣扎间触到了什么。
又湿又滑,泛着淡淡冷意。
转头看去。
“啊!”
那是血肉模糊的……
“杀人……杀人了……”
……
潜村的尸首找到了,谁知隔壁柳村也来了消息。
包捕快扫了一眼跟来的捕快,除了带了许久的温良,捕快中也只有言淡是知晓姓名,其他大多只混了个眼熟。
这边留下个温良,然后将梅遣仁和言淡等人分成了另一小队,被派往了柳村。
来到事发的芦苇地,便见着远远已围了一群村里人,还有一位老者稍近些,正揉着自己的腿脚。
言淡思忖着郑静安是第一次办案,将手中准备好的白布递交给她,“用这个遮掩下口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