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破案我直接看答案/看见真相的女捕头(316)+番外
她知晓自己心头的弦也崩的过紧,也许空下些时间,能有新的思路。
门很快被打开,一个妇人紧张看着门口的几个捕快,略带殷勤地行了个礼,“见过捕快大人。”
这妇人虽紧张却不慌乱,眼神中也没有丝毫疑惑,应是早已观察到了其他家被盘问的过程,做好了些许心理准备。
言淡几人径直走入,照常绕着屋子走了一遍,除了妇人之外并未见着其他人。
这家还算是干净,家具都摆的整齐,院子里也只一个驴住的棚子,和盖着木板的水缸,所有东西都一目了然。
捕快们很快检查完,水缸的木板也掀开看了,走到棚子附近的时候还激怒了倔驴,惹得这畜生不住的嚎叫。
“对不住对不住。”这妇人这才紧张起来,慌忙解释,“这驴前两日伤了腿,如今谁靠近都不行,只有我丈夫能靠近给他上药。”
“你丈夫在何处?”
“出去帮忙抬货了……”妇人感叹了一句,“咱们穷苦人家,驴子受伤了能歇,人可不能歇。”
棚子面积不大,只容得下一驴,并未见到草垛或是架子遮掩,没有人能藏身的地方。
这巷道中的人家在京城虽算不上有钱人,但地段实际上不错,比其他地方的人要富裕些许。
前十五家中便有八家养了驴,都是用来运送货物或是代步。
言淡视线从驴棚上挪开,示意侧边捕快拿出了记录的册子,自己则走上前问话,“这家中就住了你与你丈夫二人?”
“是,小的名为吴婕,丈夫名徐众,一直住在这巷子中。”妇人垂首回答道。
言淡看这吴婕大约四十多岁,在此朝没有子女实在是少见。
不过她猜测可能是身体或是其他原因,既然与案情没关系,便放过了此话题,以免戳到人痛处,转而问道:“今日寅时你们在何处?”
“他向来是卯时末出门,小的则是卯时三刻或是四刻起来准备早食。寅时,天还未亮,小的和丈夫应是没醒……”
“你认识徐二年么?”
“当然认识,小的与二年的母亲是好友,平日也经常去徐家送些东西。”
言淡正是等她这句话,“听说修缮徐家围墙的匠人是你为他们找的?”
“是啊!”吴婕点了点头,“这匠人与小的丈夫还算相熟,因此价格能便宜些许……徐家老爷子的病实在是花钱,我这才好心替他们节省一点。”
“你可知那两名匠人在何处。”
“知道的。”吴婕说出两个地名,“小的曾陪丈夫去送过东西,所以还记得位置。”
言淡听这两处地方均离案发现场有些远,来往途中还会经过闹市区,应是不可能挟持人去家中了。
想到此处,她又问,“这几日你可有在附近见过那两名匠人?”
“没有。”
言淡颔首,“你可知徐二年的父母去了何处?”
“他们啊,也是辛苦人,因为徐家老爷子的病要花许多银钱,京中的苦力活都干遍了,好不容易找着了个轻省些的活计,价钱还高,唯一的坏处便是夫妻两都要背井离乡去到蓟州,之后回来便难了……”
蓟州……
实际也不算远,已经是离京城最近的一个州了。
但蓟州毕竟是一个州,面积并不小,不知这徐家两口子具体在何处。
更何况如今路途不便,又少有人能以马代步,许多活计除了年节没有假期这一说。
因此难以回家也是可以理解的事。
言淡又问了几句,并未发现可疑之处,便带着捕快离开了这家。
第373章 分析.挟持案
奔波了一整日却毫无收获。
夜间,言淡带着颓丧的捕快们回到了奉公门。
再看袁承继那边也是同样的结果,倒是伏清合所查住户说了些不一样的内容。
“在巷子附近见着了受害者的父亲?”
言淡看到记录中的文字有些惊讶,毕竟今日所询问过的所有人皆称徐家夫妻二人不在京城,却有人在附近见到了这个本该在蓟州的徐器。
但与徐器一同在外的张楠未被提到,难道徐器是独自一人回来?
“是,我后来又问那妇人,当时不仅是黄昏,且对方并未和这妇人碰面,只是一晃而过。”
伏清合面有疲惫,神态却是惯常的温和。
“但那妇人称她从小便与徐器相识,所以对他极为熟悉,说那身影定是徐器,她不会认错。”
“竟然如此笃定么?”
言淡看了眼前边写了妇人的名字。
朱妍。
她记下名字,心中想着,徐二年失踪报案前,徐一明曾四处找过,闹得动静不小。
因此徐二年失踪之事是众人皆知,在此情况下,这朱妍面对捕快的盘问却主动透露出徐器的行迹。
并非说朱妍一定是在说谎,但她的态度可疑却是毋庸置疑的。
黄昏,光照条件并非最好的时候。
徐器只是一晃而过,而非和她面对面说过话。
朱妍称对徐器的身影十分熟悉,并不是面貌或是声音。
寻常百姓面对此事,害怕说错了连累他人,也怕事后找自己麻烦,向来是谨慎措辞。
即使是不小心说漏了嘴,在伏捕头再次确认的情况下,也应多少会给自己留两三分余地。
这么多不确定的因素,却得出如此笃定的答案,倒像是这妇人故意而为之。
伏清合望见言淡面部表情的变化,猜出其心中所想,他唇角荡出一抹笑,“我也怀疑这朱妍所说内容,所以后边特地去探查附近的客栈,那徐器的确在其中一间入住过,只不过今日晨间便退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