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破案我直接看答案/看见真相的女捕头(365)+番外
他可能发现了新的线索,这才迟迟不归。
言淡决定不再干等着,她回忆着葛玉空荡荡的手腕,少了图片中的玉镯。
且刚才她接过水杯之时,瞧见了手腕上有些许伤痕淤青。
言淡猜测可能是葛玉在实施犯罪时,受害人剧烈反抗,毁坏了玉镯,导致镯子碎裂,造成了腕间的伤痕。
而尤悠的验尸结果中,除了死者手上所带的玉镯,并未出现其他和玉相近的证物。
尸体发现之处交由其他捕快仔细检查过,没有发现碎片。
葛环被害的第一现场本就不可能在焚烧处,那里没有喷溅血迹,也无挣扎打斗的痕迹。
目击证人张弓见到凶犯离开时,附近并没有牛车或是马车等运输工具,这三人家境应也不可能买得起马或是牛。
所以杀人的现场一定离焚烧处不远,以方便运尸。
她只需以游玩的理由骗葛环出去,将人诱骗到地点后实行谋杀,之后将尸体藏匿起来。
张弓是宵禁结束不久后便出了门,到达焚烧的地方大概需要走两刻多的时间。
乡野间对宵禁的管理并不严格,但县内设有武侯铺,夜间有巡视,而这三人如今都住在县内。
不过大凌并非所有县都有城墙,月和县便没有。
这给使得葛玉等人有机会悄悄溜出县,焚烧尸体后返回县内。
言淡想着这计划,计算着距离,又回想葛玉走路的步伐快慢。
好像时间上有些难度……
葛玉的住处离焚烧处不算近,刚才观察她耐力一般,动作也不灵活,若只靠腿走怕是赶不过去。
她其实应该藏在别处,行动会更加方便。
可那巷子里的老头说‘葛玉每日都不知是何时出了门,快到晚间才见她回去。’
这说明她还是回到了家中。
言淡对此感到不解,思考片刻后,突然灵机一动。
不对!
是自己有些不知变通了。
谁说回去了就不能再出来。
葛玉为什么要回去?因为她与其父葛奉同住,若是不归会引起怀疑。
但若是等葛奉睡下,她在宵禁前再悄悄出来,住到其他位置呢?其父葛奉不会随便夜里进女儿的房间查看。
晚上除了特殊行业的街道,这种居住百姓的巷道夜间极少有行人,遇见人的机会少。
那老头晚间也休息了,所以不知葛玉每日是何时出的门。
“他们都住在月和县,住处似乎在县南那一片……”
这是言淡逼问下葛玉的回答。
若是她没有说谎,焚烧点恰好是在县的南侧,程河等人就住在县南,这时间便能对上了。
第436章 引导.焚烧案
袁承继带着个瘦小的妇人走近,那妇人低垂着头,一副颓丧的模样,直到言淡开口才抬头望了一眼。
“这是?”
“她是人证。”
袁承继说话间,慢慢从怀里掏出个帕子。
那帕子是绸缎质地,表面光洁丝滑,边缘还绣着金线,上边的绣样也是精细,一看就价值不菲。
“这个是物证。”
物证?
她回忆此案中的主犯和帮凶,都不像是能用得起这帕子的人。
言淡刚要伸手去接,又见他将叠好的帕子散开。
几人伸头望去,发现里边还包了个帕子。
这帕子便朴素得多,只是一块棉布裁剪缝边而成,没有任何绣样装饰。
终于合理了。
言淡咳嗽两声,仔细接过帕子,见着上篇沾染了些许淡黄色液体,又放在鼻尖闻了闻,“是软筋水的味道。”
软筋水,一种迷药。
虽不昂贵,但因受到了官府管制,普通百姓在市面上买不到,知道这东西存在的便不是什么正经人,要通过黑街之类的渠道才能购得。
言淡顿了顿,又瞧了眼那帕子上污渍的面积,只沾染了帕子中心的些许位置。
“不过,这点软筋水怕是不足以将人迷晕。”
软筋水的气味的确能致人昏迷,不过需大量使用,保证足够的水完全将布巾打湿,再覆盖于人的面部,才能显现出效果。
就这么一点,怕是没太大用处。
袁承继露出些许讽刺,“布置这物件的人应该是个外行。”
“布置?”
袁承继缓缓讲述今日的经历,“来到茶馆后,那掌柜对葛玉印象深刻,他说葛玉故意找茬,吵了好久才离开。问到与葛玉一起的另一个姑娘时,那掌柜称那人先走了,离开是朝东边方向,我顺着这个路线追寻过去,路上有个乞丐告知我那姑娘进了这个巷子。”
他指了指旁边的妇人,“谁知我还没到那巷子,便看到此人拿着帕子给孩子擦汗,那孩子大哭着。我最开始以为她是拐子,走近一看,才发现帕子上的污渍不对劲,细问之下才知晓,这帕子是这妇人贪便宜在巷子捡的,是有一男子故意将帕子丢在了巷子最里边的角落。”
听到此处,言淡目光微凛。
路上乞丐指路,看来是故意将袁承继往那边引。
说不准乞丐的身份也是假的。
她连忙追问,“那乞丐呢?”
“让人去找了。”
言淡点点头,“这软筋水多用于绑架拐卖,看来有人想将此案往拐子身上引导。”弄清了葛玉几人的目的,她看向妇人,“丢帕子的人长什么样?”
“丢帕子的是个男子,看着有些胖,身材可厚实了,相貌挺憨厚的,眼睛不大不小……”
言淡对比了图片中出现过了程河,又想着脚印步伐中推测出三人中有一个胖子,猜出此人应是程秋。